书城教材教辅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8928100000037

第37章 内源动力:主体性德育模式(6)

人类信仰的形式包括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非宗教信仰包括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以及法律信仰等。我国是一个宗教信仰传统薄弱的国家,相反道德信仰却比较发达。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信念即良心。通过良心的内在监督,维系社会秩序和内心的平衡。政治信仰是对于政治观念、政治理想以及政治领袖的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治国平天下”本身就是一种理想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其中最根本的是政治信仰。哲学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是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领域。哲学使我们保持对某种最高精神价值的向往,我们不能确知这种价值是什么,甚至不能证实它是否确实存在,可是由于我们为自己保留了这种可能性,我们的整个生存便会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法律信仰是对法律和法治的执著,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仰形式。四种信仰中,我国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是传统的优势,哲学信仰和法律信仰却发展得不够充分。目前的信仰教育关键是注意层次性,避免单一性。信仰教育的层次性也就是信仰的广泛性。把信仰区分为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和法律信仰就已经体现了层次性。

(六)综合职业能力教育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国外把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计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与完成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任务密切相关。

同时“关键能力”不只是指与就业者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关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又包含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订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尽管从具体的内容上看几乎包罗万象,但从总体上来说都是一些涉及科学方法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如果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看到关键能力的“关键”在于劳动者应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善于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世界,不断或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从业人员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能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是指个体执行或完成职业活动或成功地适应职业活动中发生特殊情况的表现,而且是可以由个体自由控制并受动机影响的表现,是人具有的内在素质的外化。综合职业能力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从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知识。这种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技能,还包括胜任、称职所需要的其他各项条件,如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身心健康要求等,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的整合,是各种能力的“综合”。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又被称为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更加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又包含了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订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尽管从具体的内容上看几乎包罗万象,但从总体上来说都是一些涉及科学方法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

如果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职业能力重要体现于劳动者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善于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世界,不断或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从业人员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满足需求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起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广泛的社会需求为前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各个行业与产业的结构调整与技术的更新,形成了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经济的需求,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面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但从现实来看,如何满足现代企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这样的新观念:要从单纯的终结性的学校教育扩展到将工作与学习有机联系起来的终身教育领域,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发展为突破时空界限的TVET(Technical and Vo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即“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把素质教育、尤其是综合职业能力教育作为教学的起点。这就需要:一方面,职业学校应根据职业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使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并行,以就业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为本,重视职业技能,重视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更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广泛实行企校合作,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这样,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并围绕职业活动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实施考核,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职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在职业技能以外的其他各项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实践教学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上要以培养对知识的应用和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在实训教学上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现实职业岗位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组织管理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社会化及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对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要学会善于与人协作,注意发挥群体效益。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既要学理论更要参加实践,在学校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与民主管理、学生联合会、勤工俭学、公益劳动、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智力竞赛等活动来实施。参与民主管理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学校各种学生组织机构的决策、评议等,使学生早期介入社会生活,参与管理活动,提高责任感,培养管理能力。学生联合会是学生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下面可设信息办公室、广播台、报社、法律顾问等服务机构,对学生进行咨询和指导,每月学生会与校领导交换一次意见,通过沟通共同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这些机构的设置使学生既能参与实践,又有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意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