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8927800000038

第38章 散文艺术的真实性与散文批评再实践(1)

第一节情感真实:散文文体本性与散文批评的思想意志

5.1.1散文的文体界定与散文语言审美本性的思考

作为批评家审美活动与思想活动,散文批评扮演审美者或审判员的角色,其任务是:解释散文艺术本身的美或评判散文家的成败得失,发掘散文本身的思想价值或政治哲学主题。真正的散文批评,应该引导人们去理解散文家的思想与情感,理解散文所包含的思想价值,通过思想直达存在的彼岸。当然,散文批评也应关注散文艺术自身的独特性,不过,必须强调:在散文批评过程中,思想批评优先于审美批评,至少,必须保证审美批评与思想批评之间的平衡。在我看来,散文的思想批评比散文的审美更能显示批评本身的价值,因为它直达真理与本源。事实上,散文作为文学文体的基本价值要求,就是要以真实事件为依托进行情感与思想叙述。从文体意义上说,它是自由多变的文体,或叙述,或议论,或沉思,或怀念。就文学批评而言,它是最难把握最难进行深刻阐释的文学文体。具体说来,这是由于散文文体的包容性和思想承载力负重,没有统一的规范,特别是缺少文学审美的虚构要求。正因为如此,散文批评有其独立性,这便是对思想艺术和文化情调的特别要求以及对散文语言的特别要求。严格说来,散文不是纯文学的文体,它不以虚构为基础,而是以真实的思想与情感为基础,但是,由于这一文体样式在中国文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不能不讨论其审美思想价值,甚至可以说,散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功效常常大于其他文学文体的功效。散文的最大特点是短小,是思致,是真实的情感表达,创作虚构的要求低,甚至反对虚构,它是介于诗和思之间的文体。散文越偏向思,可能越有意义,当然,思也要有情的参与。

散文的文体本性如何?自然,先要追溯散文的起源。在西方,散文在文学中似乎不是特别重要,当然,长篇小说在西方的文体概念中有时被称之为散文。西方似乎也有二分法,即诗歌与散文之分。西方散文,特别是在希腊时代,是历史学的重要表达方式,历史与传记,就是古代希腊的散文。但是,在中国,文学从来只有诗文之分,诗歌与散文处于并列的位置上。散文是以叙述为主导方式的文体,但它的职能是应用性的,散文不是纯文学的,它既包含历史传记,也包含哲学散文,即历史散文与哲学散文,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正宗形式。除了这些以外,中国散文的真正典范是先秦散文。先秦散文以哲学为取向,诸子散文极有成就,同时,也以历史为取向,有国策和史传,这些散文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自魏晋始,散文向个人情感方向发展,山水散文大兴,散文的审美趣味增强。唐代散文,把山水和思趣发展到新高度,宋代散文承继其后,形成了“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壮观文学景象。明代散文,把小品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五四散文,解放了语言,以口语化方式叙写往事,表达情感。散文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学传统,它的地位甚至比小说更重要。从西方文学意义上说,诗歌、小说和剧诗为三大正宗,散文不具重要地位,西方的散文理论也不是特别发达。俄国的形式主义文论,特别重视散文语言的重要地位,但他们的散文语言,主要以长篇小说的叙述语言为表征。

散文的文体是叙述的,是思想的,是情感的,文体小,易观易思,以语言的美与思想情致的美引人关注。散文强调思想与见识,只有高超的思想识见和美丽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是,有关散文文体意识最少思考,所以,散文虽多,佳者甚少。散文是叙述学的自由文体形式,它既追求知识性叙述,又追求亲历性叙述。知识性叙述的魅力在于通过优美而动人的叙述传播知识经验,亲历性叙述则可以将个体的独特生命经验传达出来,让人们得到生命实践的具体启示。散文批评,对散文的文体本性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散文在文体上的要求自然真实,散文说到底就是思想与情感的自然流露。散文文体取决于自然与自由的力量。它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是叙述形式,即完整而有生命力地记忆与观察,描述与感受。二是思想片断,这是思想的本原形式,它不必遵循逻辑句法,直接成为思想的自由表达。前者需要艺术性,愈有艺术性,思想与情感表达愈有力量;后者不讲艺术性,语言愈有思想力量,其思想就愈有影响力。散文,起源于叙述和思想的非韵文需要,成了自由思想与情感表达的最自由方式。散文的本性说到底有三点:一是能够真实叙述历史生活与个人生活;二是能够真实具体地论述思想的意义;三是能够真实自由地记述个人的生活情感与生命故事。这里,有个极重要的区别,即真实与虚构的叙述的意义。真实是叙述,虚构也是叙述,那么,什么是散文的真实本性?应该说,散文的本性是真实的叙述,是历史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思想的真实。真实是否意味着必须写实呢?不然。真实,不是只能通过无美的语言来叙述,“言而无文,则行之不远。”散文的真实,不仅要求历史的真实思想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还要求有叙述的优美。语言叙述的美感,与散文的真实并不矛盾,它可以构成内在的统一。

对于散文本性的认识,历来存在许多误解,如“文以载道”、“文以明志”、“形散神不散”,这些都未必是散文的本性。散文的本性就在于真实,是以思想来抒情,以真实来感人。如果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散文语言叙述的诗意性,即散文解释的语言学要求,决定了批评家必须深入地去理解散文语言的诗意魅力和文化个性问题。散文以真实的形象为根本,形象以真实为美,以内在为美。

5.1.2散文的思想艺术价值与散文的语言审美创作要求

散文创作对作家的要求不是太高,也就是说,并不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但真正成功的散文创作并非普通作者可为,从这个方面说,散文创作又对作者提出了极高要求。不过,从总体上说,职业散文作家不多,往往兼职散文作家更受重视,这是指哲学家、作家、学者、教授、编辑等在工作之余所写的散文,因为他们所写的散文有真切的内容,所以,往往能提供新鲜的经验和独特的思致,从而使散文本身显得饶有趣味。这里,就产生了困难的局面,即好的散文源于哲人、作家和学者们,那么,相对说来,职业散文家就显得不重要。有没有职业散文家?在当代文坛上,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散文创作很难成为职业,这是散文的不幸,另外,散文又能为大多数有识之士采用,这是散文之幸,这显然是二难的境遇。作为文学批评者,当然希望有好的散文,但诗人和小说家、剧作家可以专门养成,散文家却不能专门养成。为什么散文家不能专门养成?这是由散文的本性决定的。散文不需要虚构,因而,散文创作就受到许多限制。不虚构而能写出好作品谈何容易?这就要求散文作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深入的知识。

按照散文的历史加以归类,散文通常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纪人散文,二是纪游散文,三是纪思散文,这三类散文的本质都在于叙述,但它对叙述与情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先说纪人散文。纪人,并非任何人皆可“纪”,它要求纪名人,纪有趣之人,纪美好之人,纪亲人,纪贤达之人。也就是说,人有品位,方可纪,这样,散文中的纪人,本身就设定了范围,设立了标准。从文学史意义上说,只有那些纪传散文,才更有文学价值,即纪重要人物的散文,构成了历史叙说中的独特景观。纪人散文,比小说创作更有魅力,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多为虚构之人,难以见到逸闻趣事,而且,小说人物形象服从于整体的创作效果,不能靠小掌故来撑持,因此,散文的纪人,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将生活中的风流逸事传达出来,就获得了特别的文学效果,而且,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中外散文的独特魅力往往就在于此,历史的风云际会,通过散文家的聊聊数笔,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散文叙述的真实,往往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人的精神品格,但在简短的印象记述中,个人的风神在散文家笔下可能具有特别的魅力。

纪人散文,因为名家之笔而具有特别的历史价值。

再说纪游散文。纪游,就是叙述美情美景,它有赖山水之赐,散文叙述者将如诗如乐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思想和艺术调节的功能,因为散文的思想与散文的艺术,既具有真实感,又具有轻松感,所以,它能表达情感,调节思想的紧张。大自然有无数奇美的山川,有无数浪漫的国度和城邦,有无数的民族风情,即使是伟大的旅行者,也无法尽览世界的美景,而且,即使有人能够遍览人间的美景,也未必能够传达景致的无限美丽。此时,山水呼唤散文家,无限的风情期待散文家,纪游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表达思想与情致。每个民族皆有自己的风情画师,从世界意义上说,发达国家的旅行者与考古者中尤多散文作家,所以,从游记散文和考古纪行中能见到许多美丽动人的散文诗章。中国文人尤其偏爱自己的山水,有时,一片微不足道的山水,却在散文家笔下成就了最好的散文。山水,因为美丽的散文更多雅致,成为民族国家最美丽的记忆。

三说纪思散文。真正的思想最适合以散文的方式来表达,因为它随兴而起,亦可随兴而终,没有巨大的叙述困难需要挑战。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哲学书,通常庞杂而巨大,艰深的概念与复杂的推断,常常使读者望而却步,最初的哲学之思,接近于诗,更接近于散文。在哲理散文中,纪人纪游纪事,虚虚实实,不完全受制于真实事情,但在哲理散文中,无论是状物写景,还是托喻说事,显得生动活泼,思想的情感体验与形象感知,让复杂的思想更加人性化进入读者的心间。思想与对象相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这是思想的乐趣。思想以散文的方式出现,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思想本身,确实能在散文中得到特别的表现,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思想表达方式,必须是散文的,不是这样,完整的思想还是需要严肃的逻辑陈述来完成。当然,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总喜欢把自己的思想用生动的散文来陈述,卢梭、尼采和罗素,皆是伟大的散文家,但他们的思想也深刻博大。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是散淡的,断片的。诗意的思,通过散文的方式来呈现,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量,事实上,生命之思,需要散文来传达,它更能增添人生的趣味和快乐。

在理解了散文的致思方向之后,应该重视散文的语言和散文的民族特性。散文语言具有特别的民族特性,基于此,应该涉及对古代散文的语言要求的理解、西方随笔的语言要求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认真体会汉语现代散文的语言要求和内在美感追求;散文语言需要独特的抒情力量与细腻性,因为叙述散文要求语言细腻和绵密。散文语言能够凸现思想力量,所以,思想散文或随笔对语言的要求是瘦硬、简洁或雄辩。散文是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总结,它不是专门的文学创作,但往往是专家最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散文的主体间的沟通极其重要,因为散文在本质上就是生命对话,这种生命对话,以真实性作为基本前提,它所提供的生命文化情调是可以重复可以实践的,因此,散文致思或遐想与主体性生命情感之间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散文的生命文化情调具有特别的生命真实性。散文的情景性与情感性唤醒,更加增强了散文的情感表达力量,因为散文是情感记忆,也是思想独白与人生启迪。散文的生活自由情调对接受者直接产生影响,从而构成接受者自己和作者的共鸣。

散文中的真实情感和智性,是散文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因而,在散文批评中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散文的思想性要求或者说智性要求,应该置于最重要的解释地位,即散文具有特别的思想性,而且,美感启示性是散文批评的第一性事件。散文具有特别的情感影响力,它以真情表达为特色。在明白了散文的诸多思想和艺术特点之后,就可以发现,散文批评可以打开散文艺术的巨大思想和艺术空间,当然,真正的散文史叙述,还是给予名家散文以特殊的地位,因为他们的思想智慧和人生经验更能给予人们以自由的思想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