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长期受排斥之后,亚裔移民及其后代在经济社会上的成功使得他们获得了“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在入学、就业等各个方面,亚裔已经不再被列入需要特殊名额照顾的少数民族。种族虽然是个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移民更是有语言、文化的障碍需要克服,但并不是妨碍他们实现美国梦的主要因素。
可是,黑人——或者按照目前“政治正确”称呼为“非洲裔美国人”——的情况就不一样。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给予过去的黑人奴隶以公民权。此后,经过了100年时间,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通过联邦的民权立法,过去南部各州推行的种族隔离、限制黑人投票权等法律都被废除。到了21世纪,黑人作为一个族裔群体,已经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黑人的总投票率接近白人,高于其他族裔;国会黑人议员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少数族裔,黑人社区和政治团体往往能够左右地方和联邦一级的政府决策。从参政的角度看,黑人比其他少数族裔更加成功。
通过在政治上的影响,黑人为自己和其他少数族裔争取到了各种经济社会权益。自从60年代以来,政府的社会政策对少数族裔实行了各种优惠,从入学、就业到贫困救济、医疗、住房等等,作为少数族裔都能得到一定的好处。
可是种族平权不仅仅在于法律,更在于社会经济。法律只能保证各个族裔的公民能够有绝对平等的政治地位,却不一定能使得所有人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在黑人民权运动经历了四十多年之后,黑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却远远跟不上政治权利的进展。在各个族裔中,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最低。大约4000万黑人中,有几乎一半住在大城市比较贫穷的区域。那里面经常充斥着暴力、毒品、犯罪,年龄在20~34岁的黑人男性中,9个人就有一个被关在监狱里面。而黑人社区的家庭结构更是处在被完全摧毁的边缘。70%的黑人儿童出生在单亲家庭。15~24岁年龄段的黑人母亲中,没有配偶的比例竟然接近90%。这使得大量黑人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犯罪与儿童缺乏教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事实上加剧了贫困-低教育-犯罪-单亲家庭这一系列恶性循环。“吃福利”已经让黑人社区担上了负面的名声。有一位着名的黑人女学者在1968年深入到圣路易斯的黑人贫民窟,在大批十几岁的黑人单身母亲中进行调查。
她发现,这些不幸的女孩子对自己的子女都怀着深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好好读书,以便找到好的工作,过上中产阶级的日子。当时这位学者得出结论说,贫困的黑人女孩有着白人中产阶级的梦想。过了20年之后,她在1988年回到同一社区,再次与年轻的黑人单身母亲谈话,结果令她大吃一惊,这些新一代的女孩子们多数不爱工作,靠吃社会福利来生活。她们觉得这样过就很好,自己的孩子们将来也可以照样生活。社区里的男性青少年——也就是孩子们那些完全不负责任的父亲们也同意此等说法。这位学者感到非常悲哀,她批评说,社会福利政策打碎了黑人的美国梦,也摧毁了黑人社区的未来。
总的来说,美国通过立法或者行政的国家行为来实现种族平权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奥巴马的当选就是一个明证。然而在改变黑人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政府的政策可以说相当失败,因为国家的能力在这个领域不仅有限,而且弄不好还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也正是未来的奥巴马政府将面临的一个困难问题。无论从他本人的教育背景、意识形态、顾问班子,还是从支持他的利益集团的期待来看,都显示出他将通过政府来实行财富再分配的倾向。这也就是奥巴马在竞选中说的要“将财富到处散发”(spread the wealt haround)的想法。这种想法在美国的左翼知识精英中间相当流行。然而,如果美国过去40年的福利政策并没有能改善黑人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甚至反而导致其恶化,更多地增加福利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呢?这非常令人怀疑。当然,也有分析家预测非常现实的奥巴马有可能放弃原来的意识形态,转而实行控制甚至削减社会福利的政策。他们争辩说,由于奥巴马本身是黑人,所以他在削减黑人社会福利时无需担心被指责为种族主义。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有大批热情支持奥巴马的黑人选民将会感到深深的失望。
附件3
这些雕刻在阿富汗沙岩山体上的古老巨佛自公元3世纪和5世纪开始就矗立在巴米扬,俯瞰着面前广袤的沙漠。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它们目睹了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的远征及数世纪之久的侵略和征战,却一如既往威严地屹立在阿富汗沙漠中。
人类的多次征战和大自然的风雨侵蚀都没能摧毁的巴米扬巨佛,终于在塔利班的炮火轰击中永远地倒下了。
自1996年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权后,便逐步发起了一场彻底的灭佛运动。塔利班要求将所有在伊斯兰教传入阿富汗以前的人类文化遗迹统统清除干净,因为这些历史遗迹冒犯了伊斯兰教。
在炸掉两尊世界上最高的立佛之后,塔利班外长穆塔瓦基尔3月18日还宣称:“我们祖先遗留下的这些佛像是错误的,它们和我们的信仰相冲突。”
但实际上,塔利班的这个说法并不为伊斯兰世界所接受。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都强烈谴责塔利班的这场灭佛运动,称这曲解了伊斯兰教律。(《中国日报》网站许晴2001‐03‐03)
附件4
卖炭翁感动中国
发表于:2009‐2‐1021:55作者:明月小楼来源:南漳热线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陆松芳,为四川地震一次捐出1.1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他住的5平方米的小屋里,电灯是唯一的电器。穿的衣服和鞋大多是捡回来的。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中,老人成为候选人。老同事说,老人一天只花1元的菜钱,其他的钱都存起来,然后捐给需要的人。就这点而言,他比捐出了58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更慷慨。
那一刻,拉煤老人感动了新市人,感动了浙江人,感动了中国。
12月20日下午,我来到新市镇寻找拉煤老人陆松芳。在南昌街,邻居告诉我“他每天都要下午6:00才回家”。
夜色降临,陆松芳回到了那间5平方米的小屋。窗玻璃破裂,一盏10瓦的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墙壁上贴着旧挂历,墙皮已经开裂,一根塑料绳上面挂着十几件旧衣服,地上堆着十几双旧鞋,大多是他捡回来的。看得出,老人的生活十分俭朴。
陆松芳从58岁起就在新市租房独立生活。不管严寒酷暑,他送煤的车从没停过,他的背也因长年劳累而佝偻。儿子反复劝他回家享清福,但他却坚持自食其力。送煤饼的活又脏又累,一车煤饼700多斤,老人一天下来要送上两至三趟,每天有40多元的收入。虽然收入微薄,老人却把省吃俭用的钱几乎都用来帮助别人。
——下雪时,他买来铁铲,送给街坊邻居,让大家出门铲雪;邻居两口子为一张50元的钞票是真是假而吵嘴,他掏出钱换过来:“这是真钱!”社区建设公益设施,他主动捐款;听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拿出1.1万元捐给灾区。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陆松芳,他是一个好人。
第二天清晨5:30,下起了小雨。昏暗的路灯下,陆松芳老人提着一只热水瓶,佝偻着身子走向巷口的开水房。这瓶热水对他很重要,晚上要靠这瓶热水吃饭、喝水。
8:00,陆松芳拉着煤饼走在新市镇上,不断有人向老人打招呼:“陆老伯,明天我要200斤。”陆松芳老人笑着点头,不用问地点,因为客户都记在他的心中。
端起一个个煤箱,捧出一个个煤饼,还不时地轻捏一下,有质量问题的,他都放回自己的车上,几十年,老人就是这样赢得了新市人的尊重。
采访陆松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他从没想过要出名,更不想让媒体把他当做什么榜样,他说:“赶紧走吧,你老这样拍来拍去,是在浪费国家的钞票。”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中,陆松芳成为候选人。在浙江省首次设立的“浙江骄傲年度人物”中,陆松芳成为首个获奖者。
陆松芳老人助人为乐,活得自在。当地一位企业家想把陆松芳聘为名誉职工,每月工资千元,被陆松芳拒绝了。老人对生活没有什么奢求,每天虽然很累,但他很快乐。他唯一的愿望,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附件5
据媒体10月26日报道:在北京市三环路双井桥北大路园2号门前,100多名向开发商讨要欠薪的民工,遭到几十名手持铁棍者殴打,30多名民工受伤。各大城市中,外地民工数量急剧增长着,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住着最简陋的房子,穿着最便宜的衣服,吃着最普通的饭菜,流着最辛苦的汗水,为城里人生活带来了方便,为城市发展贡献多多,也为大大小小的老板赚了许多钱。然而,一年苦到头,许多人却连拿着血汗钱回家过年这点愿望都实现不了。更惨的是,不少民工不仅没讨回欠薪,还挨了打。
好在政府对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正越来越重视,每到年底,各地有关部门往往都要联手开展追薪行动,让民工能拿回那些血汗钱回家过年。
10月25日,《新华日报》有消息说,南京追讨欠薪已提前行动,媒体上开通了“追薪热线”,各主管部门“清欠办”举报投诉电话都已公诸媒体。
年底追薪行动,可以说是对民工的年终关怀。这很必要,也很暖人心。但从民工立场出发,年终关怀固然好,终年关怀实在更重要——保证民工能每月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否则,民工的日子怎么捱?
对民工的终年关怀问题已被列入有关部门议事日程。比如有的地方在管理条例中就已写进以下条款: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要科学合理不得随意改动;劳动考绩记录必须保留两年以上,以便于处理劳动纠纷,保护民工合法利益;增设“欠薪预警制度”,及时解决欠薪问题。把解决欠薪问题纳入法制轨道,是个好办法。大量事实已表明,解决欠薪这个顽症,实现对民工的终年关怀,靠老板良心发现是不行的,光靠年底大规模追薪行动也不行,更应有法制保障。
这些年,因拖欠民工血汗钱已引发不少事:某市有民工因无法讨回工资,竟一怒之下烧了厂房,被判无期徒刑;某市60多名民工为讨工资居然将几个工头押上大路,造成交通堵塞。因而我们讲对民工实施终年关怀,还要教育民工学会依法维权。同时,更应疏通“正常渠道”,让民工“告状有门”,“告状有用”。在许多时候,不少民工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最后才想到“闹”。这提醒有关部门,在对待民工维权问题上,不能仅重视有领导批示的、有新闻单位介入的、已造成重大影响的,而应努力把事情解决在发端之时。这种终年关怀,直接关系着能不能把民工合法利益实现好、维护好,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绝不能掉以轻心。
“和谐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各阶层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处在社会较高位置阶层者利益增进,不能以损害处在社会较低阶层者利益为前提和代价。显然,对民工从年终关怀到终年关怀,正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让民工在城市中:权益有保障,生活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