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新编大学体育
8918000000044

第44章 体育保健(3)

三、运动损伤及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种。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切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鞘炎等。

1.擦伤。运动时皮肤受到粗糙物体相互摩擦而引起损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会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

小面积擦伤,采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应先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然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2.撕裂伤。在剧烈、紧张运动,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时,会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常见的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性损伤会顿时出血,且伤口周围肿胀。闭合性损伤触及时凹陷,剧烈疼痛。

轻度开放性损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裂口大时,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可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发生挫伤后,在24小时内,可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恢复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应迅速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会引起肌肉拉伤。肌肉拉伤对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发生。肌肉拉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发生肌肉拉伤时,轻者应即刻冷敷,抬高患肢,局部加压包扎,24小时以后以轻手法按摩及理疗。肌肉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二)关节扭伤

1.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最容易扭伤。在跑、跳练习中,运动者处于腾空阶段时,足就自然有跖屈内翻的倾向。如果落地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脚上,或发生踩球、陷入坑内等情况,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内翻,而导致外侧副韧带扭伤。

主要症状:伤后疼痛、肿胀,外侧副韧带明显有压痛、皮下淤血,行走困难,严重者外侧韧带完全断裂,患肢不能持重,出现跳跃式跛行。

发生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冷敷,抬高伤肢,用绷带固定包扎,制动4~7天,配合新伤药消肿、止痛。轻者24小时后可进行按摩;较重者,用石膏固定3~4周,并配合按摩、外敷与内服舒筋活络中药、针灸、理疗等治疗,但要加强功能锻炼,以免出现肌肉力量减弱。

2.膝关节扭伤。常见的有膝关节侧副韧带扭伤及十字韧带扭伤。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两侧副韧带及前后十字韧带维持。当膝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即紧张维护膝关节;当膝关节屈曲(约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时,会使内侧韧带扭伤。如踢足球时“二人对脚”;跳箱落地不正确,身体失去平衡;或关节外侧受到暴力冲击等,均可造成内侧韧带扭伤。当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外旋时,可能发生外侧副韧带扭伤。

主要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严重者发生韧带断裂,患肢不能持重,不能行走,有可能伴有半月板撕裂,膝关节活动障碍、膝不稳、软弱无力,甚至倒在地上。

轻微扭伤者,疼痛、肿胀不明显,停止活动2~3天,外敷新伤药,24小时后进行按摩。

严重扭伤者,应制动2~3天,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休息2~3天,外敷新伤药,48小时后进行按摩、理疗,加强托板固定。加强股四肌静力收缩的练习,每日做2~3次。10天后加强力度按摩手法,并做直腿抬练习。2~3周以后解除托板固定,开始练习走路。

3.急性腰扭伤。人体在负重活动或体位变换时,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滑膜等受到牵扭、扭转,或肌肉骤然收缩,使少数纤维被拉断,扭转或小关节微动错缝,称急性腰部扭伤。

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的腰部扭伤,多数是因腰部负荷过重,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如挺身式跳远中展体过大,举重上挺时过分挺胸塌腰,技术动作错误,直膝弯腰提重物等。

主要症状: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疼,随意运动受限,24~48小时后疼痛达最高峰,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扭伤,受伤当时即感到局部突然撕裂样疼痛,过度前弯时疼痛加重,伸展时疼痛较轻。疼痛点比较表浅,在棘突与棘突之间。腰背筋膜扭伤,多发生在骶棘肌鞘部和髂脊上、下缘,伤处有明显压痛点,弯腰和腰扭转时疼痛加重。

发生腰部急性扭伤后,应让患者平卧硬板床休息,但腰部要垫一薄枕放松腰肌。冷敷制动后,敷新伤药,24小时后轻按摩,逐日按摩加重,理疗、针灸,轻者休息2~3天,较重者需休息一周左右。加强腰腹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达到功能恢复和预防的效果。

4.肘关节扭伤(标枪肘)。前臂突然被迫外展、旋后,或屈手肌群和旋前圆肌突热收缩,使肘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纤维断裂受伤,如投标枪、手榴弹、垒球时的鞭打动作易引起肘内侧副韧带扭伤,体操倒立支撑时肘关节易受伤。

主要症状:肘内侧疼痛,肘关节伸展活动受限,肘关节生软、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前臂抗阻力疼痛加重。

发生肘关节扭伤后,应对患肢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敷新伤药,24小时后进行按摩、理疗,疼痛严重者,局部注射强的松龙治疗。

(三)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俗称为脱臼。根据脱位的程度可分为半脱位和完全脱位;前者关节面部分错位,后者关节面完全脱离原来位置。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一般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如摔倒时手撑地,俯卧式跳高时落地姿势不对,可引起肘关节脱位或肩关节脱位。

主要症状:受伤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关节功能丧失,畸形;关节脱位时伴有软组织损伤、出血或周围神经受牵扯等。如肩脱位时呈“方肩”,则伴有肢体缩短。

对伤者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肩关节脱位时,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于肩侧腋下缚结。肘关节脱位时,将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四)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性损伤,称为骨折。骨折根据损伤处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情况,可分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大多为闭合性骨折。造成骨折的原因主要是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如在踢足球时,小腿被踢造成胫骨骨折;摔倒或跪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桡骨骨折或髌骨骨折等。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前臂骨骨折、手骨骨折、大腿骨折、小腿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骨折等。

主要症状: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休克等全身性症状。

发生骨折后,为了避免骨折端造成新的损害(刺伤血管、神经及周围软组织),预防休克,减轻疼痛,便于转送,要对损伤部位做适当的固定。

有休克症状者,应先抗休克。抗休克的措施是:取头低脚高平卧位,保暖;迅速请医务人员到现场给氧气或服镇痛药。休克期过去,用长短合适的夹板固定伤肢。

1.锁骨骨折固定法:用3条三角巾折成宽带,两条做成环套于肩,另一条在背部将两环拉紧打结。

2.肱骨骨折固定法:取一合适夹板,置于伤肢外侧(最好内侧同时置放一块),用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固定骨折的上下两端,再用小悬带将前臂吊起,最后用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

3.前臂骨折固定法:伤员前臂掌心和掌背侧各放一块夹板,用三角巾宽带绑扎固定后,以大悬壁带悬挂胸前。

4.股骨骨折固定法:用三角巾5~8条,折叠成宽带,分段放好。取长夹板两块,分别置于伤肢的外侧和内侧。外侧夹板自腋下至足底,内侧夹板自腹股沟至足底。放好后用上述宽带固定夹板,在外侧打结。

5.小腿骨折固定法:夹板两块,一块在外侧,自大腿中部至足部,另一块在内侧,自腹股沟至足部,然后用宽带4~5条分段固定。

6.脊柱骨折临时固定与搬运:由3~4人同时托住头、肩、臀和下肢,把伤员身体平托起来。放上平板担架,最好使伤员俯卧后搬运。绝对不能抱头、抬脚,以免脊柱极度弯曲,加重对脊髓的压迫和损伤。

7.颈椎骨折时的搬运:应由3人搬运,其中1人专管头部牵拉固定,使头部与身体呈直线位置,将伤员仰放在硬板床上,在颈下放一小垫,不用枕头,头颈两侧用沙袋或衣服垫好,防止头部左右摇动。

(五)脑震荡

由于头部受到暴力直接打击或撞击,如在体育运动中,头部被棒(垒)球棒击打或从器械上摔倒时头部撞击地面时发生脑震荡。此外,头部遭受间接的冲击力,如从高处摔下,臂部先着地反作用力传到头部,也可发生脑震荡。

主要症状:伤后当即昏迷,病人出现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轻者数秒钟,重者可达几分钟或半个小时。昏迷时,呼吸表浅,脉搏缓慢,四肢松弛无力,瞳孔稍扩大,皮肤和肌腱等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伤后数日内,可出现较明显的头痛、头晕现象,当情绪紧张、活动头部或变换体位时,症状加重;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情绪不稳、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失眠等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数日消失。

发生脑震荡后,应对伤者立刻急救,让其平卧、安静、头部冷敷,身上保暖,对昏迷者可掐“人中”、“内关”穴。呼吸发生障碍时,可施行人工呼吸。

伤员昏迷时间超过4分钟以上,或两瞳孔大小对称,或耳、鼻、口内出血及眼球青紫,或伤员清醒后剧烈头痛、呕吐,或再度昏迷者,损伤较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处理。在转送医院时,伤员要平卧,头部两侧要用枕头、衣服垫起使之固定,避免颠簸振动。意识不清醒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使伤员侧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或舌头后坠而发生窒息。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