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8914700000009

第9章 消化系统(2)

(4)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骶骨的前方。其上端于第3骶椎前方续于乙状结肠,在骶、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下部膨大部分称直肠壶腹。直肠在其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骶曲凸向后,会阴曲凸向前。直肠内面有3个直肠横襞,中间的直肠横襞大而恒定,距肛门约7cm。

(5)肛管:直肠穿过盆膈后形成,向下止于肛门,长约4cm。肛管的内面有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及白线等结构。环绕肛管周围有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属平滑肌。肛门外括约肌属横纹肌。

四、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____、____、____组成。

(2)临床上通常将从口到十二指肠这一段消化管称____,空肠以下的部分称____。

(3)口腔以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____和____。

(4)含有味蕾的舌乳头是____、____和____。

(5)牙在外形上分为____、____和____三部分。

(6)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拉舌向____,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____。

(7)咽以腭帆后缘、会厌上缘为界,分为____、____和____三部分。

(8)大唾液腺包括____、____和____。

(9)食管按行程可分____、____和____。

(10)食管第2个狭窄在____处,距中切牙约____cm。

(11)小肠分为____、____和____三部分。

(12)十二指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部。

(1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____。

(14)结肠和盲肠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____、____和____。

(15)结肠可分四部,依次为____、____、____和____。

(16)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____凸向后,____凸向前。

(17)肛管内面的纵形黏膜皱襞称____,其下端彼此藉半月形的相连。

2.名词解释

咽峡;咽隐窝;梨状隐窝;咽淋巴环;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肌(韧带);回盲瓣;麦氏点;直肠壶腹;齿状线;肛瓣;腹膜;腹膜腔。

3.问答题

(1)简述牙的形态、构造和分类。

(2)大唾液腺有几对?简述其名称、位置及导管的开口。

(3)简述咽的位置、分部及其交通。

(4)试述食管的分部,有几个生理性狭窄?试述其位置及临床意义。

(5)详述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五、重点掌握

舌乳头分类和功能;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食管的3个狭窄;胃的形态、分部与位置;空、回肠区别;结肠分部;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肛管的形态与结构。

实习项目二、消化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的形态、分叶及肝门;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管的形态、输胆管道及胆囊三角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及开口。

熟悉肝的位置(成人、小儿);胆汁的储存及排出路径。了解肝的主要功能、肝的分段、肝的血管和胆道系统常见的变异。

2.掌握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3.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及胰管。

二、教具准备

(一)标本

1.完整标本(示肝和胰的位置及形态)。

2.游离肝(示肝门结构、第二肝门)。

3.肝、胆、胰、十二指肠(瓶装)(示肝外胆道、胰管剖开)。

(二)模型

肝外形、肝内管道。

(三)挂图

肝;肝叶、肝段及血管、胆管的肝内分布;胆道、十二指肠和胰(前面观)。

三、实习内容

(一)肝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肋间;肝的下界与右肋弓一致,在剑突下3cm可触及。形态:

肝近似楔形,右部厚钝,左部扁薄。可分两面:上面(膈面)隆突,有肝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后部无腹膜覆盖区称为裸区;下面(脏面)凹凸不平,有“H”形沟。

左纵沟较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右纵沟较宽,前部称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称为腔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腔静脉沟的上端有左、中、右3条肝静脉注入,故又称为第二肝门。“H”型的横沟为肝门,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四缘:前缘锐利,右侧有胆囊切迹,左侧有肝圆韧带切迹;后缘较钝;左缘锐薄;右缘圆钝。分叶:肝上面借助肝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左叶(小而薄)而肝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借“H”形沟将肝分为肝左、右两叶及方叶(在左、右纵沟之间,肝门前方)和尾状叶(在肝门后方)。

(二)胆囊

胆囊位于肝右叶下面右纵沟前部的胆囊窝内,略呈梨形,可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胆囊管黏膜面形成螺旋状皱襞,称为螺旋襞,它可制约胆汁的进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右侧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界处,为临床胆囊触诊部位。

(三)输胆管道

输胆管道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以及胆总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末端膨大称肝胰壶腹(Vater壶腹),为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形成膨大的部分。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寻找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

(四)唾液腺

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①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腮腺管于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过咬肌浅面,于咬肌前缘穿颊,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上。②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面,腺管开口于舌下阜。③舌下腺位于口底舌下襞的深面,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五)胰

胰位于胃的后方,横贴于腹后壁,约平第1、2腰椎。胰可分为头、体、尾3部,其间无明显界限。注意胰头与十二指肠、胆总管及肝门静脉的关系,胰尾与脾的关系。

四、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肝的脏面藉“H”形沟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2)肝大部分位于____,小部分位于____。

(3)胆总管由____和____汇合而成。

(4)胆囊位于____内,按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部,具有____和____的作用。

(5)肝总管由____和____汇合而成,与胆囊管汇合成____。

(6)胰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部。

2.名词解释

肝门;肝蒂;肝胰括约肌;肝胰壶腹;胆囊三角。

3.问答题

(1)简述肝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2)简述胆囊的位置和分部。肝外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3)用箭头表示在空腹与进食后,胆汁的产生、储存与排出途径。

(4)简述胰的形态与分部。

五、重点掌握

肝的形态、位置和分叶、上下界体表投影;肝门;肝蒂;胆囊的位置和分部;胆囊底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胆囊三角;胰的形态与分部。

(宁夏医学院秦毅)

实习项目三、腹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腹膜、腹膜腔概念。

2.熟悉腹膜形成的结构。

3.了解腹膜的功能。

二、教具准备

腹部正中矢状切面模型,腹膜整体标本。

三、实习内容

(一)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腹膜是覆盖在腹、盆壁内面(壁腹膜)和腹、盆腔内脏器表面(脏腹膜)的浆膜,表面光滑,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和修复等功能。

腹膜腔是指脏、壁腹膜之间一个不规则的潜在性的囊状间隙。其在女性可借输卵管腹腔口与外界相通,在男性则完全封闭。

腹腔是指膈以下、盆膈以上由腹壁和盆壁围成的腔。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腹、盆腔器官根据被腹膜覆盖范围大小,可划分为3类:

1.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内位器官指器官几乎都被腹膜包裹的。

2.腹膜间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指器官三面覆盖有腹膜的。

3.腹膜外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指器官仅一面覆盖有腹膜的。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脏层与脏层之间相互反折移行形成许多结构,起着连结和固定作用,它们往往是血管、神经出入脏器的途径。

1.网膜

网膜是指连于胃大、小弯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小网膜、大网膜。

(1)小网膜:是由肝门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它又分为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含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脉)两部分。

(2)大网膜: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双层腹膜,先下降继而向后反折向上连于横结肠,呈围裙状,遮蔽在小肠、结肠等脏器前方。

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部分,为一盲囊,借网膜孔与腹膜腔的其余部分相通。当网膜囊内积液、积脓时(如胃后壁穿孔),可经网膜孔流至腹膜腔内。

前界小网膜、胃后面的腹膜、大网膜的前两层;后界覆盖于胰、左肾上腺、左肾的腹膜、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大网膜的后两层。上界肝的尾状叶和膈下面的腹膜壁层;下界大网膜前两层和后两层的移行处;左界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界网膜孔(前方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为覆盖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腹膜,上方为肝尾状叶,下方为十二指肠上部)。

2.系膜

系膜是指某些肠管连于腹、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主要有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等。

3.韧带

韧带为壁腹膜移行于脏腹膜或连于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韧带多数为双层腹膜(如肝镰状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胃结肠韧带等),少数为单层腹膜。

4.隐窝和陷凹

直肠膀胱陷凹(男性)和直肠子宫陷凹(女性)是直立位时腹膜腔最低的部位。

四、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腹膜腔由____和____围成。

(2)小网膜可分为____和____两部。

(3)腹腔内有系膜的器官是____、____、____和____。

2.名词解释

腹腔;腹膜腔;网膜孔;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

3.问答题

(1)腹膜内位器官有哪些?

(2)腹膜间位器官有哪些?

(3)腹膜外位器官有哪些?

五、重点掌握

腹膜;腹膜腔;腹膜内、间、外位器官;系膜根;网膜孔;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

(长春中医药大学王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