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8914700000014

第14章 感觉器(1)

实习项目一、视器

一、目的要求

1.画出眼眶长轴、眼轴和视轴,观察三者的关系。

2.观察眼球壁的构成,理解其功能。

3.观察活体眼睑的形态及内眦、外眦、泪乳头、泪小点、泪湖、泪阜、睑结膜、球结膜、巩膜、角膜、瞳孔和虹膜。

4.观察晶状体、睫状突、睫状体、睫状小带、虹膜、瞳孔、角膜、巩膜静脉窦、眼前后房、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盘、脉络膜和巩膜。

5.查看屈光装置的组成和房水循环途径,理解晶状体的调节功能。

6.观察新鲜动物眼球壁及内容物与模型、标本的区别。

7.查看眼睑的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睑板和睑结膜,观察其结构特点。

8.观察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和上、下斜肌的位置及肌束的方向。

9.观察泪腺的位置及形态,泪囊的位置、形态及其与上、下泪小管和鼻泪管的关系。

10.查看眼动脉的行程及其发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

11.观察眶内眼球、视神经及其周围的眼外肌、血管、神经、筋膜等的配布情况。

二、教具准备

(一)标本

1.颅。

2.眼外肌。

3.眼睑(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睑板和睑结膜)。

4.眼眶(打开眶上壁和外侧壁,示泪腺、眼球、视神经、眼外肌、眼动脉和眼静脉)。

5.泪器(示泪道)。

6.新鲜动物眼球。

(二)模型

眼球放大(示眼球壁及内容物)、眼眶放大(示眼球外肌)。

三、实习内容

观察步骤及方法:首先在标本上明确视器的位置及组成(眼球及眼副器),然后在放大的眼球及眼副器模型上,观察眼球的构成及眼副器的结构,理解其功能。视器的实验应以物体成像作为主线,结合其保护、运动装置进行观察学习。

(一)眼球

1.眼球轴线

在颅标本上观察骨性眼眶的长轴线,呈“八”字形,理解其意义。在眼球模型上观察其形状,似地球,前后径略小于横径;寻找眼球前、后部最突出处即前、后极并作标志,于前、后极间作数条连线,取连线中点连一环行线即赤道(中纬线)。经视神经盘将眼球作水平切,在视神经盘的颞(外)侧寻找黄斑中央凹;将眼球前、后极作一连线即眼轴,瞳孔中央至黄斑中央凹的连线为视轴,观察眼眶长轴、眼轴及视轴三者的关系。

2.眼球壁

(1)纤维膜(外膜):在眼球模型上,从表面观察前部较小的无色透明结构即角膜,后部较大呈乳白色的是巩膜。对照活体观察,人们常说的“黑眼珠”即角膜,“白眼珠”即巩膜,注意活体仅能观察到巩膜前面的一小部分,理解:角膜为什么在活体呈现黑颜色?在眼球水平切模型上,观察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呈点状的巩膜静脉窦,理解其环行的立体形态及临床意义。

(2)血管膜(中膜):①在眼球水平切模型上,中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将角膜后方呈冠状位圆盘状的虹膜取下,观察虹膜的形态、颜色及中间的圆孔即瞳孔。对照观察活体,在“黑眼珠”的中间有一个更黑的点即瞳孔;周边部颜色因种族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人为“黑眼睛”、欧美人是“蓝眼睛”即因此缘故;观察白兔子的眼睛,呈红色,比较白兔子与其他颜色兔子眼睛的差别,理解:为什么白兔子是红眼睛?仔细观察虹膜模型,瞳孔周边有辐射状的瞳孔开大肌和环行的瞳孔括约肌,理解其作用。②观察巩膜内面的脉络膜,及脉络膜与虹膜间断面呈三角形的睫状体。睫状体后部较平坦为睫状环;前1/3较肥厚,其内表面有70~80个向内突出的皱襞即睫状突,理解睫状突在调节晶状体曲度中的作用。查看脉络膜分别与内、外膜结合的紧密程度(与巩膜疏松结合,内面紧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理解脉络膜和睫状体的作用。

(3)视网膜(内膜):在眼球水平切模型上,观察视网膜的分部(视部、盲部即睫状体部和虹膜部),查看与视神经相连的视神经盘,其颞侧稍下方是黄颜色的黄斑及中央凹,理解视神经盘和黄斑的形成及功能。理解视网膜的分层(外面的色素上皮层和内面的神经层)、结合程度及视网膜剥离的形态学基础。

3.眼球内容物

在眼球水平切模型上:

(1)将呈双凸透镜的晶状体取出,观察其曲度,凸度较大者为后面,较小者是前面,理解其在物体成像中的作用、变化及临床意义。

(2)观察角膜与晶状体间的腔隙即眼房。眼房内充满房水,其被虹膜分为前、后两部分,两者借瞳孔相通;查看虹膜与角膜间的虹膜角膜角,理解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睫状前静脉→眼静脉)。

(3)将晶状体后面较大的无色透明的玻璃体取出,观察其形状,理解其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及临床意义。

(4)将晶状体、玻璃体放回模型内,观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屈光装置及特点(无色透明、不含血管),理解物体成像及近视、远视的原理和矫正方法。

4.动物眼球实验

(1)取新鲜动物眼球经视神经平面由前向后作水平切,注意观察:切开角膜时有液体流出,即房水;继续向后切,可有胶状的玻璃体流出。

(2)将动物眼球壁翻起观察,玻璃体呈胶状,像超市里出售的果冻,与模型上玻璃体的性状相差甚远。

(3)观察由睫状突连于晶状体的睫状小带;将晶状体取出,触摸晶状体,弹性较好,周围部较软的是晶状体皮质,中央部的晶状体核较硬。

(4)观察视网膜的颜色及附着情况,部分视网膜已脱落、游离,从而可以理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如玻璃体破裂或体积变小将导致视网膜剥离。

(5)观察虹膜的形状及颜色,将角膜、巩膜、睫状体与模型进行对比,理解它们的形态及构造。

(二)眼副器

1.眼睑和结膜

(1)在活体上观察眼睑的形状及结构,将眼睑翻起,观察眼睑内面透明的黏膜即睑结膜、眼球表面的球结膜,及睑结膜与球结膜移行处的结膜穹隆;在睡眠较少时眼睛发红,眼球表面变红即因球结膜充血而致。

(2)在眼睑层次标本上,辨认眼睑的5层结构即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眼轮匝肌和上睑提肌)、睑板和睑结膜,注意睑板呈半月形,触之较硬,理解临床上“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2.泪器

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在显示泪器的标本上,观察位于眼眶上外侧部泪腺窝内的泪腺,下内侧部内眦与眼球间的泪湖、泪湖底部呈小突起的泪阜、泪乳头和泪点;用较硬的细铁丝自泪点伸入泪小管,经泪囊、鼻泪管探查其开口于下鼻道,理解泪液的作用、产生、排出途径及临床意义(泪液由泪腺产生,经泪腺排泄小管→结膜囊→泪湖→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3.眼外肌

(1)在眼外肌标本上,除上睑提肌以作用命名外,其余均以位置和形态命名。上睑提肌位于上直肌上方,自总腱环向前移行为腱膜止于上睑;4条直肌和上斜肌均起自视神经管周围及眶上裂内侧的总腱环,直肌分别沿眼眶上、下、内侧、外侧壁前行,至眼球赤道(中纬线)的前方止于巩膜;上斜肌经眶内侧壁前上方的滑车转向后外,于上直肌与外直肌间止于眼球赤道(中纬线)的后方;下斜肌自眶下壁向后外止于眼球赤道(中纬线)的后方。牵拉眼外肌观察眼球的运动方向,注意眼外肌的止点在中纬线之前或中纬线之后对眼球瞳孔的转动方向是决然相反的。

(2)在放大的眼外肌模型上,辨认眼外肌;模拟眼外肌收缩状态,观察眼球前部的转动方向。内、外直肌收缩分别使瞳孔转向内侧和外侧;因两侧骨性眼眶呈“八”字形斜向外侧,两条上、下直肌也呈“八”字形排列,肌的起点靠内侧,止点靠外侧,收缩时除拉瞳孔向上、下方外,也使瞳孔向内侧转动;上斜肌收缩时牵拉眼球后部向内上外转动,前部瞳孔则转向外下方;下斜肌收缩时牵拉眼球后部向内下方转动,前部瞳孔则转向外上方;理解眼外肌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4.眶脂体和眶筋膜

在新鲜眼眶标本上,充填于眼球、眼外肌与眶之间的脂肪组织即眶脂体,理解其作用。眶筋膜包括眶骨膜、眼球筋膜鞘、肌筋膜鞘和眶隔(上睑板上缘和下睑板下缘与眶上、下缘间的致密结缔组织),分别在眶内、眼球表面、眼外肌表面和睑板上、下方寻找辨认。

(三)眼的血管、神经

在眼眶标本上探查眼动脉的行程,眼动脉自视神经管穿出,经视神经外侧和上直肌下方,后横跨视神经上方达眼眶内侧壁,再经上斜肌与内直肌之间前行,分数条分支到达眼球及眼外肌等处;查看较细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穿视神经鞘处,随视神经进入眼球壁供应视网膜的血液,理解动脉的分布和静脉回流;泪腺动脉较大,睫后长、短动脉分布于眼球壁。观察眼眶内与眼球相连较粗大的视神经及支配眼外肌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详见脑神经部分)。

四、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层,其中层由前向后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部分。

(2)角膜无色透明,不含____,但富含____,所以感觉敏锐,它与____、____和____共同为折光装置。

(3)晶状体位于____与____之间,当晶状体发生浑浊而影响视力时临床上称为____。

(4)泪器由____与____组成。

(5)眼球壁有感光作用的部分是____,感光最敏锐的部分是____。

2.名词解释

巩膜静脉窦;视神经盘;黄斑;虹膜角膜角。

3.问答题

(1)眼球壁的中膜(血管膜)分几部分?各有何功能?

(2)感受器和感觉器在概念上有何不同?感受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3)眼球壁分几层,各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用检眼镜(眼底镜)检查眼底时,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眼底?看远物或近物时,如何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4)房水是怎样产生和循环的?房水循环发生障碍时可产生什么后果?

(5)某患者两眼向前直视时,左眼球处于内斜视位,试分析是什么肌麻痹引起的?

(6)光线从外界到达视网膜需依次经过哪些结构才能到达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