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CCU手册
8914500000026

第26章 急性心力衰竭的监护治疗

1.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特征

(1)症状

①突发严重的气促、呼吸频率增快,端坐呼吸,鼻翼扇动,吸气时肋间隙和锁骨上窝下陷。

②伴阵咳、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③伴焦虑、出汗、肤冷、苍白和青紫。

(2)体征

①肺部听诊:各种啰音,如干啰音、哮鸣音、湿啰音、捻发音。

湿啰音常在肺底部先出现,随病情恶化向上至肺尖部。

②心脏听诊:可因呼吸音增强而掩盖心音。

常可听到S3和P2增强。

③患者激动或不安,血压常升高。

(3)辅助检查

①12导联ECG。

②持续心电、生命体征监测。

③血常规、电解质、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动脉血气。

④超声心动图。

⑤胸部X 线。

⑥疑冠心病可行冠脉造影,心肌梗死者应考虑急诊介入治疗。

⑦难治性急性肺水肿应查找原因。

2.心原性休克的诊断

3.急性肺水肿的诊疗

原则:快速诊断,快速稳定病情及血液动力学,同时识别和治疗原发病及恶化因素。

急性肺水肿

①氧疗

a.肺水肿伴低氧血症时需正压吸入纯氧。

b.面罩给氧较鼻导管给氧效果好。

c.湿化瓶中加乙醇或有机硅消泡剂,使泡沫因表面张力降低而破裂,有助于改善肺泡通气。

d.经积极治疗呼吸性酸中毒后,低氧血症仍未缓解者应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②体位

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可使静脉回流减少。

③IABP

a.对顽固性肺水肿者有益。

b.严重二尖瓣反流的乳头肌断裂者可直接实施外科手术。

c.可用于拟行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者。

④漂浮导管如下情况可考虑使用:

a.病情恶化。

b.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未改善。

c.需用大剂量硝酸甘油或硝普钠以稳定病情。

d.需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以提高血压和血流灌注。

e.心原性肺水肿的诊断不明确。

心原性休克

应注意如下情况:

①有效循环血量:漂浮导管是监测有效循环血量的最佳方法。

②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功能。

③心梗或心肌损伤

a.如ECG示AMI,应考虑急诊行冠脉造影+PCI。

b.如介入治疗不能立即进行,应予溶栓治疗。

④机械性损伤

a.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或排除心脏机械性损伤的最佳方法。

b.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用于术前明确心脏机械性损伤的程度。

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补液

①除非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如S3奔马律、肺部湿啰音、胸部X 线显示肺充血等),所有心原性休克者均应静脉补液。

②补液是右室梗死的重要治疗步骤。

③密切监测血压、周围灌注情况、尿量、奔马律等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

如需要,可置入漂浮导管或/和CVP 监测。

④如补液未能改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状态,可采用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多巴酚丁胺、IABP 等)。

利尿剂

静推速尿。利尿治疗可降低左室充盈压,但不影响心输出量。

吗啡

①静推,可根据病情重复2~3次。

②缓解焦虑和不安,可减少心脏代谢需求。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增加射血分数。

硝酸酯类

①扩张冠脉,降低心室充盈压、室壁张力和心肌耗氧量,减轻前后负荷。

②如有低血压应与多巴酚丁胺合用。

硝普钠

①用于控制血压水平。

②如低血压应与多巴酚丁胺合用。

洋地黄制剂

①先静脉给药(西地兰),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地高辛。

②适用于快室率房颤,或有心脏增大的左心衰竭患者。

多巴酚丁胺

①用于收缩压<100mmHg 者。

②小剂量(≤ 5μg/kg·min)可降低血管阻力和后负荷。较高剂量可抑制血管的继续扩张作用,对前、后负荷无明显影响。剂量≤ 10μg/kg·min时,不明显增加心率。

多巴胺

用于收缩压<100mmHg 者。

①小剂量(≤ 2μg/kg·min)可扩张内脏和肾动脉血管。

②中等剂量(2~10μg/kg·min)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③较大剂量(10~15μg/kg·min)可引起小动脉收缩,但肾、脑、冠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④大剂量(≥20μg/kg·min)可引起广泛的血管收缩。

间羟胺

用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无效的低血压患者,并需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合用。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①如氨力农、米力农。

②有效降低肺动脉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血管收缩剂

①用于多巴酚丁胺反应不佳的低血压患者。

②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