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8740300000023

第23章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2)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富裕的粮商家庭,不过,对于阿德勒来说,家庭的富裕似乎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多少欢乐。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从小就驼背,行动不便,这使他在健康活泼的哥哥面前自惭形秽,他总觉得自己又小又丑,样样不如别人。五岁的时候,又得了一场大病,几乎使他丢掉小命,从那以后他更加自卑了。

这样的生活经历让阿德勒变得内向而又软弱,他宁可一个人玩,也不愿意加入到伙伴们的行列中,因为他觉得和别人在一起,别人就会嘲笑他。

不过,当妈妈发现这一情况以后,不希望他一辈子都这样。有一天,妈妈对他说:“你想一辈子都这样吗?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应该开朗热情起来。”

阿德勒犹豫地说:“可是,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害怕被他们嘲笑。”

母亲想了想,于是决定带他一起改变。母亲邀请了很多小伙伴到家里玩,还组织了很多游戏,一开始,阿德勒很胆怯,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但是看到那么多的小伙伴在一起玩,他不禁也想参与进去了,这时母亲鼓励他说:“不要怕,去和他们一起玩吧,他们会喜欢你的!”

就这样,阿德勒不再害怕,大胆地和别人一起做起游戏来,就这样,他的性格改变了,原来那种自卑的心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长大以后阿德勒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很多书,帮助了很多有同样问题的人去改变。他还特别提到了他的母亲,他认为自己的改变要归功于他的母亲,如果不是因为母亲,他可能现在还是一个胆小、软弱、一事无成的人,而正是母亲的鼓励和积极地引导,才使他改变了自己,成了一个成功的人!

4卡那波利的反思——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怎么办?

一位母亲问我:“我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任性?全家什么事都得依着他,有什么事情不合他意,就闹个没完,要哭,要闹,怎么说他都没用。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也不好,总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互不谦让,发生矛盾,老师说,你的孩子太自我中心了,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孩子自我中心,遇到事情不会为别人着想,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曾遇到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人关心、照顾的唯一对象,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全都让他来挑,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结果,孩子反而变得不知道体贴,甚至固执、任性了。

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事情:商场里,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可是妈妈觉得家里已经有太多了,就不想给他买,结果孩子坐在地上就哭起来,让妈妈在一旁看着手足无措;或者,家里来了客人了,本来想让孩子帮着招呼来做客的小朋友,希望他能够拿出玩具和别人一起玩,可是怎样讲孩子都不愿意,干脆对妈妈说:“我才不想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玩呢。”还有就是在学校里,很多人在一起玩,本来按顺序,每个人都可以玩好,但是他呢,非要成为“特殊”一个,别人说他他也不听……

如果孩子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贴和谦让别人,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不顾他人的感受,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可能让他们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改变,避免他们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

卡那波利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企业家之一。当有人问道:“你有什么成功秘诀?”卡那波利的回答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善于了解别人,了解他们的需要,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也能成功。”

卡那波利一开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毕业之后,卡那波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药店当销售员。由于刚从学校毕业,毫无经验,所以常常会弄出问题来。

有一天,药店里来了一位老人,头发花白,走起路来很慢。老人来到卡那波利的面前,向他询问能够治疗咳嗽的药。卡那波利对这种类型的药很熟悉,很快就从柜台里拿出好几种,放在老者的面前。

老者拿起药瓶,看了一会儿,什么都没说,都买下来,然后就走了。过了一会,药店的经理过来了,把卡那波利叫到办公室,然后劈头盖脸就把他训了一顿。

卡那波利感到摸不到头脑,问:“怎么了,为什么要批评我?”

经理拿出几个小瓶子:“你看看,这些字你能够看得清吗?”

卡那波利这才发现这些正是刚才那位老人买走的药,他仔细一看,药瓶上的字很小,即使是自己不仔细看也很难看清楚,更不要说一位高龄而又眼花的老人了。

从此,卡那波利吸取了这个教训,他知道,凡事必须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正是他的这一改变,才最终促成了他的成功。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帮助孩子改变。

(1)要引导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去拜访朋友,朋友家的孩子正在吃香蕉,看到客人来了,他就叫自己的孩子拿出一根给来玩的孩子吃,但这个孩子不肯。朋友就开导他说:“小朋友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应好好地招待人家。如果你去别的小朋友家玩,别人才会好好地对待你啊?”通过一个比较,孩子就愿意拿出自己的香蕉了。可见,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的引导。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别人、理解别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

(2)要严格要求孩子,不太过溺爱

父母对孩子越是溺爱,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越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常对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行为要求,比如告诉他们学会关心长辈,在与伙伴相处的时候要学会谦让,让孩子在空余时间适当地做一些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孩子就会渐渐地明白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凡事只考虑自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3)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

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与磨合,孩子自然就会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与别人友好地相处。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在集体中就会感受到友好相处的必要性,淡化自我中心意识。

(4)对孩子关心他人的行为要及时鼓励、表扬

当孩子渐渐地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时,父母要及时地作出表扬,受到赞扬以后,孩子就会感到很高兴,觉得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他们就不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凡事只看到自己。哪怕只是一点小的进步,也要表扬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发生改变。

总之,要记住一点,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凡事懂得体贴、体谅,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和别人相处,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5一对父母的反思——孩子攻击性强怎么办?

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他们因为孩子性格急躁、爱发脾气,甚至攻击性很强感到很苦恼,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能奏效。

比如有这样一个男孩,已经上小学了,还是不能很好地与小伙伴们相处,平时上课的时候还比较安静,到了课间,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做游戏,他也参与了,可是,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别人发生争执,比如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了,别人不小心碰到他了。父母说他,他也不听。但是,每天上学总要和伙伴们在一起,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当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人啊?”

他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对我不好!”

可是,实际上,小伙伴们并不是故意地难为他,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有些磕磕碰碰是很平常的事情,被别人不小心碰到了,就觉得很难过,轻则和别人争吵,重则还会动手打架,这样下去,当然只能越来越不受欢迎。父母因此非常苦恼。

其实,像男孩儿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孩子因为缺乏理解能力,对别人的想法不能很好地领会,就可能会产生误解,产生过度的反应,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对此我们应该引起注意。

如果孩子的攻击性很强,那么他们在长大以后可能会缺乏理解意识、不讲道理,喜欢用吵架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阻碍。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办?

(1)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很多爱发脾气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生活里也都是性格很急躁的人。比如前面那位孩子的父母,生活中性格都有些急躁,遇到问题不愿意商量着解决,喜欢用闹矛盾、发脾气的方式来对待,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受到影响,也会变得爱发脾气,喜欢用争吵甚至是动手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平时对孩子要求很高,对于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一旦孩子做不到,常常会责备、埋怨,孩子见得多了,一旦自己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也会乱发脾气,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

所以,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因为自己脾气性格不好影响到孩子。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吃穿住,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培养孩子的品德。千万不要在不经意之间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1)遇到问题要多与孩子商量

比如孩子想买一个书包,可是妈妈觉得已经有了一个很漂亮的了,为什么又要买呢,就很生气地拒绝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她的理解却不是这样的。原来,她看到书包上有一个很好看的卡通图案,有这个图案的书包班里的很多小朋友都有,她也是不想“落后”于别人才想要的。妈妈的简单拒绝,让她感到很受伤害,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妈妈都不能接受。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其实,应该多与孩子商量,比如问孩子:“你为什么一定想要那个书包呢?”等明白了孩子的想法之后,再把正确的理由告诉孩子,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可以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好过很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想法,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乱发脾气,甚至攻击别人了。

(2)给攻击性强的孩子以更多的关爱

即使是有很强攻击性的孩子,也不要以暴制暴,而是要用爱心来感化。如果父母和老师总是训斥他们,一看到他们就是表情僵硬,一副很头疼的表情,孩子在心中会觉得:“哦,原来我是这样的,难怪他们不喜欢我。”这样,他们反而会更加任性了。对攻击性强的孩子,我们长辈应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给孩子微笑,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亲近孩子,多与他们交流,让孩子感到体贴和温暖,他们自然就会发生改变,愿意听父母的话,不再发脾气、闹情绪。

(3)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

很多事情孩子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比如,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时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知道碰坏了别人的东西要道歉,不知道挖苦别人是不对的……对于这些我们就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做,避免他们总因为一些小事和别人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