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游酢新论
86553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潜心研究三十载游酢文化结硕果

游恒派

闽江源头活水,孕育八闽大地绿。素有“海滨邹鲁”之名,“理学名邦”之誉的古邑延平,城郊凤池村保存有“全国仅存独秀”之称的游定夫祠。元朝延平路总管府推官林兴祖写碑记:“中像燕居本祖道德(游酢)也,傍祀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道统德系,承承不决也。”为祭祀圣地。

《延平府志》记载:明朝游居敬等朝政忠良,将朱熹之师罗从彦、李侗“从疏”孔庙,先后复疏“始允从祀”。至明清,本祠祭祀五位圣贤均进“孔庙从祀”。御史定夫游公祠遂成了“南方孔庙”的象征。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与杨时师事河洛拜二程,“立雪程门、载道南来”,开创入闽理学之先河。游杨以“道南”文化为源头活水,三传朱熹及其门人,在武夷山一带创立了“致广大极精微”的闽学即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以及日本、韩国等,成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游酢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占有崇高的地位。

(一)昔日荣光今日更耀

游定夫祠在“文革”期间被视为“四旧”而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关心下,经市、区台办、文化局精心指导得以修复。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游嘉瑞,多次听取南平恒派、嘉田等对游定夫祠文物保护,游酢文化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两位宗长还多次亲临南平游定夫祠参观考察、指导工作,并题词。游定夫祠所在地凤池村游酢后裔游其吉、游恒洪、游长栽等自发维护和管理游定夫祠、书院,其间历尽辛苦,三人均积劳成疾,先后与世长辞,延邑游裔无不感念其德。正如福建省委副书记何少川来此考察时的题赞“立雪精神在,好学遗风兴”那样,砺志自强,自发崛起,挖掘凤池村历史文化宝藏、研究酢公“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光大游酢文化征途始于凤池,立足台湾,面向八闽游氏宗亲,倚重海内外研究闽学的专家学者,从1981年至2011年30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历尽艰辛,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

为组建保护游定夫祠文物、研究游酢文化的组织机构,先后成立南平游酢后裔宗亲会、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游定夫书院修复筹委会,南平市游定夫纪念馆管委会、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设在南平延城双溪楼,与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合署办公)等。队伍日益壮大,茁壮成长。南平游酢后裔宗亲会、南平游定夫书院等先后被中共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单位”光荣称号。经笔者、嘉田、成秀、大广等后裔卓有成效工作,在文博研究员林蔚起先生具体指导下,修复了“御史定夫游公祠”、“游定夫书院”、南宋理学家“游开墓”、明代理学家尚书(正二品)“游居敬御葬墓”及其神道等,被列入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处文物古迹。颇具闽北建筑特色的游定夫祠,1987年被收入《中国古建筑美术图案》丛书,自1997年起游定夫祠先后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福建名祠》、《八闽祠堂大全》、《中国祠堂大观》等辞书。

(二)史海拾遗潜心研究

在游酢文化研究方面,在厦大教授高令印先生精心指导下,史海拾遗,收获颇丰。笔者走遍大江南北寻找,终于获得清同治九年《富垅游氏宗谱》一套12册,经多年收集和整理,新增订一本共为13册传世。曾多次在福州、泉州、台北展出族谱,被定为《中华游氏族谱范本》。现已收存全国各地游氏族谱50余部,保存在游定夫祠。收集明游居敬、清游昌莘等六人肖像古画,经裱褙后,被认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幸得酢公成篇草书手迹,被草字汇作者石梁誉为宋代七大“草圣”之一,其楷书系可与唐人比肩的范本。同时在获得《游文肃文集》后,即组织专家研讨,文白对照,加以标点、释注等工作,将之更名为《宋.游酢文集》于1998年正式再版,为研究游酢文化提供文本依据。我们又收集到风池籍在山东工作的游恒铎提供的线索:湖南巡抚蒋溥于清朝乾隆八年奏请乾隆帝乃书“道南正脉”匾,表彰游酢、杨时师承“程氏正宗”之功,以育人为本、尊师重教。此匾先后掛在湖南岳鹿书院和福建南平游定夫书院。笔者根据凤池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遗迹颇多的特色,经深思熟虑,以浓墨重彩撰写设计22块匾额及图解和论文。笔者与吴更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曾到河洛二程故里考察,询访“程门立雪”遗址。程颢37代孙程光宇先生写道:“昔日道南矣!今日逢知音。弘扬传统文化,江山代有传人。”他介绍了当时游酢、杨时立雪遗址和史料。因而林蔚起与恒派构思了《程朱理学源流》一文,即设计为“扶沟执教”、“程门立雪”、“道南学派”“奥学清节”、“延平答问”、南平“理学名邦”等六幅图,由仙游李俊奕作画、叶友璜书(详见《凤池村志》第53-55)。现这六幅图画在游定夫祠两庑廊壁上,并作为《游酢文化》刊物每期的封面。我会学者恒派、梦熊、钦生、恒照、成田、林蔚起、刘光舟、程楷、陈建生、罗小平、吴更、林镜清等人,多次参加孔子、朱子文化节及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韩朱子学研讨、闽学研究、闽台百家姓论坛等,同时,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多次举办游酢及延平四贤研讨会,扩大了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地及两岸游氏后裔的联谊。

在研究成果上,由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建阳市游酢研究会等单位在南平主持召开“闽台首届游酢研讨会”(详见《凤池村志》60页),与会的专家学者众志成城,谱写新编,结集出版论文集《游酢新论》、《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游酢及其后裔书画选集》、《游酢文化产业园项目招商推介册》、小学课程教材《程门立雪》等15种专著,终于澄清和纠正了对游酢的某些误解,推倒了强加给游酢的不实之词和莫须有的罪名,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正如台湾东海大学理学大师蔡仁厚先生为高令印先生新著《游酢评传》一书作序中指出的“有助于学术研究,还先贤(游酢)之公道”,给予历史人物公允、公正、公认的定位。高令印编撰的《简明中国哲学通史》一书,也写及了游酢,填补《四库全书》研究游酢的空白。

(三)内联外引成果丰硕

1999年为迎接游定夫书院落成庆典,开展了“双九”(即酢公诞辰940周年,程门立雪900年)系列活动。为这一活动顺利进行,从凤池村部至游定夫书院千米路段铺设水泥大道,迎千人盛会。在游定夫祠、游定夫书院、游定夫学校、立雪亭开设20多个陈列室,展出的2000多件史料(其中专设一个荣誉室,对游酢研究有贡献的领导、专家学者、游氏宗亲等进荣誉室上功德榜),展示游酢文化、延平四贤、游居敬等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游昌莘一门五将军一同知荟萃于家,今人游嘉瑞微雕艺术作品展,游酢及其后裔游钦生等人书画展170多幅。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外开放,展现内联外交活动的盛况。有美、英、日、韩、泰、印尼、缅甸、新加坡等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国际友人、知名人士、游客和游氏宗亲等,先后慕名而来此参观考察(尤其介海峡东岸台湾游氏宗亲众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平游酢后裔宗亲会副会长游长栽,为寻根问祖,就在报刊杂志上及平时交际中有心寻访凡见游氏名人都记下了,收集整理成通讯录一本。90年代,游季康以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身份,走访八闽大地48个县、市、区的83个村镇寻根问祖,编著出版《闽游族史》一书。2002年,游梦熊主编了《游氏文化源流》。截止至2011年9月止,游嘉瑞主编出版了《望族游氏》,游恒派主编《凤池村志》等,都以闽台为主题与全国各地游氏宗亲寻根问祖、联谊交流、传播游氏(酢公)文化,为促进闽台经济文化发展、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现将闽台联谊情况举两例简述如下,福建省游氏来自唐末从河南固始县游匹、游植入闽于建阳长坪、莆田等地繁衍生息。现今游姓有十四万多人,占全省人口0.4%,在全省姓氏排名中列第45位,分布全省39个县、市、区,59个乡镇(街道),431个村(居委会),人数最多的建瓯市游氏9800多人,最少的湄洲岛只6人。台湾游氏来自福建省永定、诏安、南平等地。康熙末年,由永定游光景、光烈、光彩、光显、光源等五兄弟入台繁衍生息,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游氏有17万多自然人口,列居台湾姓氏第37名,分布台湾各地,以台北、台南为最多。

1992年6月26日,台北游氏广平祠筹建委员会主任游正成首次率文助、再安、克明、任村、石文等宗亲团一行六人前来凤池“御史定夫游公祠”寻根问祖,叩开了闽北祖地南大门——南平之凤池村,受到当地领导群众的热烈欢迎,时任南平市副市长陈慧珠亲临接见,市政协主席余盛卓与宗亲团全体成员亲切座谈,市委副书记李元设宴招待宗亲团一行。由南平游酢后裔宗亲会会长游嘉田陪同驱车前往,时任南山镇党委书记康朝来、镇长王家兴恭侯在凤池“道南”桥头迎接,台北游氏宗亲团在凤池游定夫祠瞻仰参观考察,当地游氏后裔列队夹道欢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当他们到游定夫祠时,游氏族长公文火先生向宗亲团招手致敬,握手拥抱,热泪盈眶,随即就围在元朝始建碑记默念铭文,确认讳酢字定夫,号广平,经对接族谱,查《南平县志》,游酢无疑是闽台游氏共同“圣祖”,亦是台湾游氏远祖。此后,台湾各地游氏宗亲会岳勋、朝雄、得男、祥年、明财、祥柱、祥铿、游轻、荣庭、振贤、钜贤、荣富(锡堃儿)等宗长及全国各地游氏宗亲会先后组团纷至凤池游定夫祠谒拜祭祖,络绎不绝。到目前为止,有百个团组达万人次以上,台北正成来的次数最多,达九次。

当介绍到凤池村在明清时期不足百户,却有217人登科取士,其中进士5人、举人(太学生、国子监生)40人、五贡25人、文武秀才147人。取士任职64人,其中尚书、侍郎、巡按3人、知州6人、知县17人、八九品官35人。从南宋以来有据可考的理学家12人、书法家12人(详见《凤池村志》36-37页)。成为“文臣武将村”和“理学名乡”,及明朝廷为尚书理学家、书法家游居敬一家建立六个荣誉牌坊,清理学家、书法家、武德骑尉、资政大夫游昌莘子孙三代五将军一同知,文武并茂,荟萃于家,游朝屏一门十儒被誉为“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