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8655100000083

第83章 大帅爷的作战思想

其实布莱德雷和大帅爷的争执和当年参本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少将和田中隆吉、武藤章那些关东军的参谋们的争执一样。号称“日本陆军第一的头脑”的石原反对那些少壮派扩大卢沟桥事变的理由,实际上也是因为那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因为在石原莞尔看起来据说是在佛历两千五百年(1956年)会有一次“世界最终战争”。

石原莞尔的日莲宗理论有点像“文明的冲突”理论,他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日本不可避免地要和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进行一场所谓“最终的战争”。石原又认为,在这场“最终战争”的较量中,日本在战略地位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土没有纵深,没有战略物资资源。在这场持久战的过程中,日本一定要一个后方基地,而这个基地就是“满蒙”。因此在石原莞尔看来决不能因为那些参谋们要加官进爵而陷入一场在中国的持久战。

石原是这样想的,如果和中国开战即使把战斗区域限制在黄河以北地区也需要:

1.同时动员15个师团。

2.使用一半以上到目前为止积蓄起来的军需准备量。

3.战火可能烧过黄河,扩大到上海。

4.半年以上的作战时间。

5.55亿日元以上的军费。

这些后果不利于他的“最终全面战争”,所以石原主张就地谈判,不扩大事态。

对于布莱德雷来说也是这样,更重要的是将来可能和苏联人的对决,美国人决不能被无论是朝鲜人还是中国人拖在这个狭长的半岛上无谓地流血。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就很明确地表示:“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或者忘记: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场而只在幕后拉线,我们就决不能将我们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

艾德礼在访美时对杜鲁门明确地表示:“我们不一定能创伤中国,而中国倒可能使我们受到很多的伤害,我们如要结束这次事件,不是大战一场就是坐下来谈判。”而英国人明显是选择后面一种,他们甚至认为即使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也是可以作为谈判的条件的,这是在建议美国抛弃蒋介石。

在台湾问题上,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表现得非常一致,否定了抛弃蒋介石的选择。用艾奇逊的话来说就是:“对也好错也好,现在蒋介石已经成为了某种象征,就是在军事上失败,不得不撤出朝鲜半岛也不能抛弃蒋介石。”而和蒋介石打交道最长的马歇尔的意见则是:“关于蒋介石最成问题的是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很久以来事情就非常明显,虽然人们强烈地反对蒋,然而还是没有人能继承他。”明显马歇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想起了当年的李宗仁是怎么被蒋介石玩的。

然而在其他方面,艾奇逊、马歇尔和布莱特雷,包括已经从当初的震惊中平静下来的杜鲁门,也同意了艾德礼的看法,即和中国开始停火谈判。当然并不是立即就开始,结果英美达成的共识是执行一条“有限敌对”的政策。

但是大帅爷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和总统、国务院、五角大楼以及参联会不一致,实际上大帅爷也没有准备在亚洲进行一场全面战争。他也认为“没有一个神智正常的人会主张把地面部队派往中国”,他也反对在朝鲜半岛之外的地方使用美国地面武装,他主张的是用美国强大的海、空力量来封锁共产党中国,并且摧毁它“在一代人物时间内进行武装侵略”的潜力。看起来麦克阿瑟寻求的只是一场预防性战争,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惜冒着把苏联卷入这场冲突,也要摧毁中国发动战争的潜力,以保护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计划,杜鲁门和顾问们当然不会同意这个方案。

因为要实现大帅爷的方案就要摧毁中国东北的空军基地和工业体系,封锁中国海岸,破坏其工业中心,为蒋介石入侵大陆提供支援。大帅爷是真的以为这些行动会打击新中国,他深信中国的老百姓在等候着蒋介石反攻大陆,当然也认为苏联不会介入他所设想的这种冲突。

按照大帅爷的性格分析下去,如果大帅爷的计划受到了支持,在对中国发动这场预防性战争中,倘若受到苏联的干涉,大帅爷肯定会极力要求向苏联发动进攻。这是他的最终目的,即以武力在全世界消灭共产主义必然会导致的结果。

在大帅爷看来这是一个在“胜利”与“僵持”之间的抉择。而大帅爷的名言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在他被解职之后在国会作证的时候还是这句话。最后一次说这句话是1962年5月在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发表演说的时候:“你们的使命依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的,神圣的。那就是要打赢我们的战争……要有取胜的决心,要切实认识到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

这些话听起来当然很酷,但是绝不是那么容易的。朝鲜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一样,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打一场全面战争,战争的终点在什么地方?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后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发生过这么一段对话:

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就麦克阿瑟的整个方案进行辩论时,后来的第三十六任美国总统,当时的参议员林登·约翰逊向麦克阿瑟将军问道:“……设想我们采纳了你的方案,中国人被赶回到鸭绿江对岸,但他们仍然拒绝签订一项条约和达成一项有关他们未来命运的协议,那么,届时你将采取何种对策?”

麦克阿瑟根本提不出任何方案。他只是说他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假设。

“他们退了回去,”约翰逊参议员追问道,“我们将采取何种行动?”

“我认为他们不可能继续处于交战状态。”麦克阿瑟答道。

真的吗?

八十四大帅爷成了包袱

在太平洋战争中依靠美国的强大国力摧毁了日本帝国的大帅爷在这点上犯了致命的判断错误。作为那场战争的彻底胜利者,他只看到了胜利的光环,实际上并没有看到那场战争的教训。即使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皇军被美军弄得到处玉碎的时候,参谋本部有一位年轻的大尉已经看出来美军在作战上的弱点。

大本营第六课(也就是参谋本部第六课,情报部的英美情报课)的情报参谋堀荣三大尉就找出一个美军确实存在的弱点:美军怕山。只要进入离开海岸线50公里的山地,美军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就要大打折扣,这个弱点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瓜达卡纳尔岛、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一再被证明了,但是太平洋战争是一场美日间的全面战争,美国不会因为遭到一些挫折而止步不前,强大的美国像碾路机一样终于研碎了日本帝国。

但是有限的朝鲜战争就不是那样了,李奇微就这么指出:

“事实上,朝鲜战争充分说明,幻想单靠空军‘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抵抗,而且,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敌人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因此,我们确实摧毁了敌人许多沿途运送的装备和补给物资,而且毋庸置疑,使敌人遭到沉重的打击,在生命财产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可是,敌人在地面依旧很强大,而我们又不得不同他们在那里作战,敌部队并未遭到损失,仍然控制着关键的地形地物。

“那些远离战场的人总是想借助海上封锁和饱和轰炸这类省钱、省力的办法解决问题。但是,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海空军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地面战斗才能消灭敌武装力量——当然,用核武器进行毁灭性的攻击则另当别论。

“在朝鲜这样荒凉的国家或者丛林国家,‘卡断’补给线这类事情根本无法做到。而且,在敌士兵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譬如在亚洲,他们将自己的补给和武器背在身上,并且能在夜间运动或者在白天沿空中发现不了的人行小径穿行),如果认为扔炸弹就可把敌人打败,那是痴心妄想。即使能通过不停的轰炸迫使他们老实一段时间,要想征服他们并使他们屈服,还得在地面上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战斗。 当然,还有这样一些人,主张在即将出现僵持局面时立即使用核武器,声称要把敌人国土化为灰烬,‘迫使敌人回到石器时代’。如果是为了进行报复,或者说为了国家的生存,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是为了最根本的原因而主动使用核武器,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

就是说在大义名分上无法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在无法指望中国人莫名其妙地主动投降的情况下,美国除了和中国展开寻找停战条件的谈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不但华盛顿是这样认为,在朝鲜的作战现场指挥作战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也是这样认为的。

唯一不这么认为的可能就是大帅爷。

1951年3月20日,参联会通知麦克阿瑟:国务院正在拟制一份总统声明,大意是,联合国准备讨论解决朝鲜问题的条件。3月24日,这项声明即将最后定稿。声明将表明,我们愿意在撤回到战前分界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华盛顿已经决定了和中国开始停战谈判。

这是大帅爷所无法忍受的。

就在美国国务院拟定美国总统声明的3月24日,这一天大帅爷发表了一项这样的声明:

“战事仍然按照预定的日程与计划进行着。现在我们已大体上肃清了共产党在韩国有组织的军队。愈来愈明显,我们昼夜不停的大规模海空袭击已使敌人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就使敌人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足以维持战斗的必需品。我们的地面部队正出色地利用这一弱点。敌人的人海战术已无疑地失败了,因为我们的部队已适应敌人作战方式。敌人的渗透战术只能是使其小股小股地被消灭。在恶劣的天气、地形和作战条件下,敌人的持久作战的能力要低于我军。

“比我们在战术上的成功具有更大意义的是,事实清楚地表明,赤色中国这个新的敌人,缺乏工业能力,无法提供进行现代战争所需要的足够多的重要物资。

“敌人缺乏生产基地,缺乏建立、维持以至使之投入作战的哪怕是中等规模空、海军所需要的原材料。敌人也无法提供成功地进行地面作战行动所必需的武器,如坦克、重型大炮以及科学技术为军事战役所创造的其他精巧的武器装备。起初,敌人数量上潜在的巨大力量大大弥补了这一差距,但随着现代大规模毁灭手段的发展,单靠数量已无法抵消这些缺陷本身所固有的危险性了。控制海洋和空中,进而也意味着控制补给。交通和运输,其重要和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现在并不亚于过去。我们现在拥有这种控制权,加上敌人在地面火力上的劣势,其作用更加倍增。

“这些军事上的弱点,在赤色中国进入朝鲜战争时,就已清楚无疑地表现了出来。联合国部队目前是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作战的,因而相应地使赤色中国得到了军事优势。即使这样,事实还是表明,赤色中国完全不能以武力征服朝鲜。因此,敌人现在已必然痛苦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确认了这些基本事实以后,如果朝鲜问题,能够按照它本身的是非加以解决,而不受与朝鲜无直接关系的问题(如台湾问题或中国的联合国席位问题)的影响,则在朝鲜问题上做出决定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决不能牺牲已受到极其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军事方面的结局在战斗中去解决,但除此之外,基本问题仍然是政治性的,必须在外交方面寻求答案。不用说,在我作为军事司令官的权限以内,我准备随时和敌军司令在战场上举行会谈,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流血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的任何军事途径,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反对的。”

正是这份声明使得杜鲁门下定了撤换大帅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