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8655100000046

第46章 劳动改革

大帅爷的经济改革的内容是财阀解体、土地改革以及劳动改革。这三项工作中实际上最早开始进行的是劳动改革,也就是保障劳工权利和工会的问题。大帅爷刚到日本两个月之后的10月11日,召见币原喜重郎后所吩咐的有关“废除秘密警察、组织工会、解放妇女、教育自由化和经济民主化”等,后来被称为“五大改革”的五条,其中的第二条就和劳动改革有关。1944年8月15日,离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玉音放送”,还有整整一年,美国人已经占领了关岛、塞班岛和提尼安岛,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开始从这些岛屿上日本人建造的基地起飞,轰炸日本,而日本这边的东条英机内阁倒台,新上台的小矶国昭,正在发愁怎么办的时候,美国国务院的“战后委员会”(Post War Committee,PWC)却已经提出了一份名为“军事占领时期的日本工会组织”(Japan Workers’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Military Occupation)的编号为PWC-290的报告了。

这份报告,实际上就是要在日本推行规定雇员有组织工会、和雇主进行团体交涉以及团体行动的权利以及禁止黄狗合同的瓦格纳法案,这个法案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新政的一环,在1935年7月签署的由参议员罗伯特·瓦格纳提出的法案。

解释一下,“黄狗合同”(yellow-dog contract),是源于英美劳动法的一种说法。指企业主在雇用时和员工签订以不加入工会,或者脱离工会为雇用条件的合同,这种合同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结社权,并且削弱了工会与企业主进行抗争和谈判的实力,侵犯了各国劳动法和宪法中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因此世界各国普遍禁止企业签订黄狗合同。至于为什么是黄狗,则是因为英文里的“yellow dog”有卑鄙奸诈的意思。

保障劳动权利当然要牵涉到人权方面的道德和伦理原因,但如果把美国的政策仅仅看作为道德和伦理考虑的结果,就未免有点过于书生气了。美国人是很现实的,在美国人那儿,太平洋战争的起因,实际上是因为日本人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正当倾销行为。要消除日本再次发动战争的危险,首先要消除日本人再次发动战争的原因,财阀解体和土地改革都是美国人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消除日本社会工资过低的现象,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所以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大多数日本人,从根本上来说,也符合美国人的利益,美国人并不是活雷锋。

会不会有人怀疑笔者有点太阴谋论了?不是。在美国国务院准备战后军事占领的同时,要实际上进行军事占领的美国陆军,在1945年3月也独立地得出了一份名为《日本劳动概论》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作者是前面说过的“民事训练学校”CATS的卡尔平斯基上尉,卡尔平斯基上尉的这份报告中,有一处和美国自己在国内实行的新政政策很不同的地方,就是主张在美国军事占领期间,全面禁止罢工和封锁工厂。这是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既然是被美军占领,那么罢工就可以认为是对占领军的反抗行为,这是不能容许的。至于军事占领结束之后谁想干吗就可以干吗,“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事实上在由美国人直接进行军政统治的德国,占领区就是禁止罢工的。

可是日本的情况和德国不同。日本确实是在美军占领下,但是日本起码在理论上,是由日本政府统治的,所以就不能那么大声地说,罢工就是反对占领军。还有一点,就是并不能说日本帝国,是没有工会的地方,日本人管“工会”叫“劳动组合”,从1887年开始就已经有了。日本帝国也是有《劳动组合法》的,而且在这部法律中,还按照国际标准规定了“非法劳动”的概念。日本还有一种很普遍的古怪组织,算不算工会可就不知道了。在1938年,内务省官僚们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了在企业内部,组织“产业报国会”的构想,所谓“产业报国会”,就是劳资双方坐在一起谈话,试图提高福利,增进工人的劳动热情,当时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有这种组织。

不管是国务院,还是美国陆军,都主张不管这个产业报国会是不是真正的工会,先拿来用了再说,不是工会,就把它改造成真正的工会就行了,反正到最后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SWNCC),在以产业报国会的基础上建立工会,禁止使用警力干涉劳动纠纷这些大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甚至在罢工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但是罢工不能危害推行占领政策。

所以,战前的产业报国会据说拥有42万会员,而1945年12月新成立的工会会员,就已经达到了238万。这个月公布的新《劳动组合法》,在第二年的3月份开始实行,3个月之后的6月份,工会会员就达到了360万人,工会成为了日本社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从战前开始,日本工会就有左中右三大派别,一派叫“日本劳动组合总同盟”,本来就是属于受到官方支持的右派,现在当然就是最右派了。但是应该说战前的合法左派和中间派,到了现在也成了右派,因此这两派的“日本劳动组合全国评议会”和“全国劳动组合同盟”,也就破罐子破摔,和总同盟合流起来了,组成了新右派以对付共产党派系的新左派工会。

日共从1945年10月10日,在日共领袖被释放之后,就开始建立自己系统的工会组织,从东京的城南地区开始,经过“关东劳协”,一直发展到“全日本产业别劳动组合会议”,简称产别会议,这就形成了日本工会的两大系统。虽然后来一直有统一的呼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总不能连一个国家的无产者都联合不起来,然而在经过多次的分化组合之后,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没有统一起来。 到现在,日本的工会组织还是分为民主党派的“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日劳联合)和共产党派的“全国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全劳联)这两个组织。很巧的是,一直没有跳出当年GHQ设想的框子:应该有一个社会民主主义的工会组织,但也不反对有一个共产党背景的工会组织。

大帅爷们为什么会不反对共产党组织工会的理由很有意思,和战前日本官僚出面组织工会居然一样:只有工会才能使工人组织提高工作效率,而在煤炭等重体力劳动行业里,战前没有什么工会组织,占领军只能依靠日共的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