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8655100000016

第16章 天皇怎么办

请看两组数字,很枯燥无味,但很能说明问题。

澳大利亚775541139

中国21516354

法国685719

荷兰14414257

菲律宾15127

英国61155018

美国896819173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1948年6月3日GHQ外事局长谢瓦德向华盛顿报告的到1948年4月30日为止亚太地区对日本BC级战犯的处理情况,第一个数字是被起诉的人数,第二个数字是被判决有罪的人数,第三个数字是其中死刑判决人数。

澳大利亚913140

中国854149

法国22926

荷兰1024225

菲律宾14217

英国895223

美国1364140

上面这组数字是日本厚生省战后的统计,第一个数字是被起诉人数,第二个数字是死刑执行人数。两组数字互相有冲突,像美国的死刑人数反而下降了,这并不奇怪:一个是第一组数据的精度问题,因为当时各地的案子还在审理中;再一个就是被判处了死刑的BC级战犯中有一些其实并没有被执行。

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出这一点:就审判力度和受害程度的比例来说,盟国中是澳大利亚荣居第一!

原来有部日本电影叫《日本沉没》,当时笔者看那部电影时弄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反澳。日本要沉没了,连苏联、中国这些共产主义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可同属自由世界的澳大利亚却趁火打劫,骗完了日本的财宝以后转脸就成了没事人,后来弄清楚了东京审判这段历史恩怨才弄清楚仇恨的根子在哪儿。

澳大利亚是被卷进太平洋战争的。招谁惹谁了,怎么好好的仗打到这里来了?所以从开战第一天开始澳大利亚就是最强硬的战后处理派。《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澳大利亚外长爱德华公开发牢骚:“我还是从报纸上才看来的,和对德国比起来,怎么对日本就那么宽大?”

8月10日,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士提出“保留国体”的投降条件,爱德华外长在13日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决不接受这个条件:“不能免除包括日本天皇在内的日本任何个人和团体的侵略和战争犯罪责任。”

当时有个由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荷兰、印度、菲律宾、新西兰、英国所组成的“远东顾问委员会” (Far Eastern Advisory Commission, FEAC),后来又加上了苏联,名称也改为“远东委员会” (Far Eastern Commission,FES)专门处理战后问题,首先是处理国际军事法庭的有关事宜。爱德华外长作为澳大利亚代表,参加了这先后两个委员会。1946年1月9日到2月1日,爱德华外长作为远东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来日本视察对日本占领的实施情况。

一般都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五个国家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五兄弟”,这五个国家的主流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价值观一样,到现在相互之间的关系好得令人羡慕,就是抢明火也是五兄弟一起上。但是牙齿和嘴唇还有相碰的时候,五兄弟的意见也不是永远一致的,比如在这个对日本的处理,特别是对天皇的处理问题上。

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连战连胜,把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打得找不着北,但就是在那么威武的时候也没有人想过“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想得最远的可能就是海军的山口多闻,他在突袭珍珠港成功的1942年2月20日向军令部提出的作战意见书是先拿下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然后进攻南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再占领阿留申和夏威夷。

最后和德国人一起切断南北美洲,有必要的话破坏巴拿马运河。第一舰队和第八舰队对美国西海岸展开攻击,占领加州的油田地区,陆基航空兵力进驻加州,对全美的大城市和军事设施展开攻击。

就算这个计划全部成功,再往后呢?

但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是真正有远见的人。

一般都说太平洋战争从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突袭珍珠港开始,实际上在194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就成立了一个“战后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f Postwar Foreign Policy,ACPFP),当然这不是一个专门对日本的机构,一开始是研究与德国的关系的,这个委员会在英美联军连战连败的1942年2月开始有了一个“领土小委员会”(Territorial Subcommittee,简称TS),在那里研究占领敌国之后的政策,当然也包括占领日本之后的政策,不是像山口多闻那样的梦呓,而是实实在在地基于实务基础上的研究。然后再从里面分出“东亚政策研究小组”专管对日政策。军事占领日本,但保留天皇制和通过日本政府进行间接统治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研究的结论。

如果再往深处说的话就更加微妙了。一般都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之后无条件投降”,日本确实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了,也确实是投降了,可是这个投降是不是“无条件”的,还真不好说。

1945年8月10日的御前会议以后召开的内阁会议上的决定是在“维持国体”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这个决定通过驻瑞士公使加濑俊一和驻瑞典公使冈本季正转告了美英中苏四国。

美国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James Byrnes)表示不能接受日本的求降,因为这是有条件投降,违反了《波茨坦公告》中有关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的条款。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却认为,为了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中的牺牲,应该接受日本人的求降条件,最后的结果是美国8月12日通过商用电报网络送给了同盟通讯社一个所谓“伯恩斯回答”。这个回答的内容是:“天皇以及日本国政府的统治权,在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的制限下行使。”这样既同意了日本人的求降,同时还满足了史汀生和福莱斯特不想再打仗的希望,顺便把所谓日本国也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随便捏的面团,到现在还让日本提起来有点哭笑不得。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回答中已经明确了保留天皇制,也就是同意了日本政府有关维持国体的要求,所以日本实际上是有条件投降。

但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不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就成了既定方针,不管天皇是不是混蛋,只要他是美国的混蛋就行了。什么,他还不是美国的混蛋?那就努力把他变成为美国的混蛋就是啦,怎么变就看大帅爷的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