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爱上我的女学生
860000000054

第54章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四 (2)

第五十二章:大泽龙方蛰 中原鹿正肥四 (2)

张居正怎么回信?信中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王世贞的:吴钩越戈,用之必毁;匣而藏之,既美且精。

表面上是赞扬王世贞,但实际上是说:害怕王世贞是个文人,根本不适合做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认为王世贞是太平洋单子蒙鸡笼,中看不中用,外强中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王世贞那么聪明,岂能看不出来?顿时恼羞成怒。

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张居正一生到死荣耀至极、死后仅仅过了一年就被重新评价、秋后算账了吧!长期占据高位,一生得罪的人太多了,聪明如他那样,还是不免被人挖出陵墓、暴尸田野,两个儿子,一个被杀,一个被流放!

几百年之后,到了清代末年,身居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就学乖了,再也不敢出风头了。可是我们知道,张之洞骨子里是赞扬社会向前发展的,是愿意尝试新方法的。比如百日维新运动,在所有的地方大员中,只有张之洞,彻底贯彻了维新派的改革主张,这一点历史上是不能抹杀的。但是,百日维新失败之后,张之洞赶紧改口,违心的向朝廷诉说新法如何如何不好。一直等到自己快死的时候,张之洞才敢说实话,向皇帝上了一道洋洋洒洒的奏章,大赞维新,把新法说的天花乱坠。反正是快死的人了,也不怕被朝廷杀头了。

瞧瞧这是什么事!

当然了,张氏家族还有其他的人,也比较出名。像张骞、张衡、张仲景、张旭、张岱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在武当山创立太极拳的张三丰。在这里,我们只是为了分析张氏的性格,就不需要再详细的考察他们了。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还听老家人说,我们村后,原来是有一座张良庙的。那里面有我祖张良的雕像,是楠木制的,非常结实,已经存在了不知多少年。并且,那座木像,里面有机关,大家在磕头跪拜的时候,拍一下“张良”的膝盖,“张良”就会站起来。然后,一个人登上高台,从它后面可以钻进木身子里面。这时,如果你拿了一把电灯,照一照,你就会发现,“张良”的身子里面,有一个很不规则的空缺。老人们说,那是因为我们张家有一块祖传的宝物不见了,是当年的皇帝送给张良的。老人们还说,当时皇帝说了:我们家族干几百年皇帝后,就让你们张家干。这时凭证,你可要放好了啊!

老人们说:可惜现在弄丢了,我们张家做不成皇帝了!

老人们还说,听他们上几辈的老人讲,如果把那个宝物放进“张良”的身子,那,在我们跪拜时,“张良”只要一看见我们跪下去,不用拍,他就会站起来,并且,还能够微笑、摆手、点头。

天哪!真是这样的吗?

直到今天,我不得不痛苦的怀疑,我手中拿的这块黄玉貔貅,我不知道怎么落到我爷爷手中的这块黄玉貔貅,可能就是大家念念不忘的那个可以放到“张良”身子里的宝物!

可是现在,我只能无限悲伤的来到村后,站在张良庙的旧址,仰天长啸、歇斯底里、泪流满面!

因为,**********的时候,这座庙就被“破四旧”的人给扒掉了,砖头后来被村民们分了,拉回家盖猪圈去了。那座楠木雕像,被砸碎、劈开,拉到小高炉上炼钢铁去了!

现在,我不知道我们中土其他地方的木匠还能不能造出这样有机关的雕像,反正我们这里的木匠是永远造不出来了。

也就是说,我永远失去了拿这块黄玉去验证的机会!

可是我多么想。

所以,我要把这件事写下来,并且,我还要成名,让别人关注这件事,说不定就会有高人能够复原那个张良雕像,弥补我今生的遗憾。

还有,通过对张氏家族共有性格的分析,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做不成皇帝了,我们家族没有那种做皇帝的命。银艾非我事,丘壑已蹉跎。那就让我决意仕途,好好的来总结总结“张氏道学”的思想吧!我要继张角、张道陵、张三丰之后,成为一个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者,我要把它总结到非常理论的程度,要在继儒教、佛教、道教之后,成为我土的第四大教。并且吸收儒释道的精华部分,让它成为我土国民包括东征军行为处世的准则!

司马迁说过:我们中土,每隔五百年就会出现一位非同凡俗、思想上远远超出一般国民的“圣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超人”。他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说,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司马迁认为,第一位,就是周公,制定周礼的周公;五百年之后,出现了第二位,就是孔子。到了司马迁的那个时代,司马迁认为,这第三位,难道就是我吗?如果是我的话,“小子何敢让焉”?也就是说,面对这项伟大的使命,著书立说,总结前代历史,警戒后人,面对这样一个使命,我司马迁,怎么能够逃避责任呢?

司马迁还想到父亲临死前的叮咛和安排,让司马迁一定要把修史这件事做下去,事亲,孝之始也,就是孝敬父母,一般的民众谁都能够做到,这只是最本质的、小小的孝顺;中孝事君,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让父母再感觉到高一层的孝敬的话,那你就好好的为国家做事吧,收回国土,统一扶桑,为子孙后代解除后顾之忧;至孝,为立言,就是著书立说,以显父母、名于天下。不是吗?如果没有司马迁写史记这本空前绝后的史书,我们谁还去研究、去记住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的名字?

并且,我们还看到,作为中国的第三位“圣人”,司马迁的确无愧于此。看看二十四史吧,哪一本能够超过史记的价值?甚至,看看后来我们接触到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写作手法,什么正话反说、什么隐藏暗喻、什么鬼怪虚幻,哪一种手法不是司马迁给发明的?

当然了,后世自有后世在其他方面的创新。比如我这篇小说,这篇语言、情节、人物都怪怪的小说,或者说根本没有语言人物情节的小说,你不觉得手法很怪异吧?你认为它是意识流吗?对比对比意识流的写作方式,看看尤利西斯,你不觉得自己想错了吗?

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目前,没有任何人能够达到我这样一个高度。我天生就是写怪书的材料。别说那些什么老作家,就是你们喜欢看的什么韩重门、郭花落,这两个小学生,你不觉得他们只是简单的发发对学校对老师的不满,根本不能够让你们认识到我土文化的精髓吗?

现在我们继续讨论“圣人”的事情。

五百年,只是一个约数。超人的出现,既有定数,又有变素存在,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非在出生年月上考证得那么仔细,那完全没有必要。

我土的第四位圣人,司马迁是不会知道了。原来,我一直以为是经学家郑玄,可是现在想想,他不是的,他只是发展了儒家的学说而已,没有独创性,所以,他不算。

应该是王羲之,他的字,空前绝后,看看兰亭集序,飘若惊鸿,矫若游龙,没有人能够再写得那样潇洒。

第五位,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甚至李商隐的诗,我们会觉得,唐代的其他诗人,如果刻意的模仿一下,完全可以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是对于李白,你觉得其他人能够学得来吗?随便找一首诗,比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把“桃花”换成“梨花”或者“牡丹”试试?你难道不觉得,它是那样的浑然一体,根本就是来自天外的世界吗?

一直到今天,看看今天的人写的那些诗、那些文字,我都不敢相信,我们人间,怎么能够会有李白那样的诗?怎么配!

第六位,是苏东坡。一句话,其他人的词,来自人间;苏东坡的词,来自天外。再说,有哪个人能够像他那样诗、词、文章、书法都达到最佳的状态?

第七位,是唐伯虎。不要说他的画,比如仕女图上的“三白”特征,今天用照相机反光都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就是他在那些画上题的诗,怎么能够写得那样好!

比如秋宫纨扇图上面的: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事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再看另一首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很多人,仅仅知道唐伯虎他是一位画家,可是现在,细说唐寅的好,你看出这些诗多么完美了吗?你看出他的忧伤和潇洒了吗?

第八位,很多人会说,该是曹雪芹了吧?不,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是他,他的红楼梦只是一个失落的富家子弟怀旧的低吟而已,里面描写的那种不成熟的爱情,情窦初开的爱情,甚至不是真正的爱情。你看看金瓶梅就知道了,成熟的爱情,能够让人共鸣的爱情,不是这样的,他写的很不好。还有,对于诗词,应该以意境取胜,可是,你不觉得曹雪芹的诗词,议论太多了吗?对比一下金瓶梅,那还算是诗词吗?

当然了,也不是金瓶梅的署名人兰陵笑笑生。因为我怀疑,金瓶梅这样一部著作,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来写成的。

第八位,还没有出现。

会是鲁迅吗?他也不是,你想啊,他在世的时候,白话文才刚刚开始,很多词语他还得自己创造。这样的一种语言环境中,怎么会是他?

有人曾经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我土,会出现一位很厉害的思想家,会超越很多人。

这样的预言,怎么不让我怀疑:是我吧,是我张阳阳吧?我不去争取,我这个张良的准后裔不去争取,谁还会去争取?

我又怎么敢推辞这一历史的使命!

小时候,大概我那时长的很清秀吧,村里人都说,我长的像张良一样。

如今,看看照片,是这样的吗?

二0一0年三月三十一日艳阳高悬秋日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