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必须先看一下,罗杰斯是如何划定“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和“具有情商的人”应该有的核心价值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情商还没有被具体定义之前,罗杰斯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30年之后戈尔曼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这个概念。
罗杰斯认为,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培养情商:
1.开阔地接纳自己的经历
正确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经历,包括情感经历在内。罗杰斯强调是否能开阔地接受情感对个人发展(就是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我们所讲的“情商”)很必要。
2.活在当下
坦然地接受过去,不要浪费精力去思考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的事实,也不要浪费精力去想未知的将来;要生活在现在,用心体验当下的每一秒。
3.相信自己
有足够的自信,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认为杀人是“正确”的,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杀人,而是说要相信情商的指引作用。
4.有效地运用自由
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感觉就会更自由。罗杰斯提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也就是具有情商的人)”应该享受选择的自由,并且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5.有创造力
一旦感觉到了自由,也就有了责任,人们就能在很多领域(如艺术和科学上)产生创造力。这时,不管是对社会的关注、对父母的爱还是在自己的工作上,都会表现出创意。
罗杰斯所强调的辨认和开阔地接纳自身的情感,就是现代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测试。再读一遍上面的五点品质,你有多相信自己拥有这些品质,然后给自己打个分,0分代表一点都不相信,1分为代表相信20%,以此类推,5分代表很相信。请客观公正地给自己打分,总分25分为最高分,0分为最低分。
如果能做到公正地给自己打分,那就说明你已经有一个好的情商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高这个基础。
方法一:遇事不冲动
在形容某些幼稚的行为举动时,人们常会用“冲动”来说明。也有些不负责任的人,因为不敢承担做错事的责任,用“一时冲动”来替自己辩解。要想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有所作为,我们必须要学会克制住冲动,否则事情可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导致出现我们难以承受的后果。
古时,有个叫尤翁的人,他开了个典当铺。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一片喧闹声。
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个穷邻居在闹事。伙计对尤翁说:“他将衣服押了钱,空手来取,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这太不讲理了吧!”
没想到穷邻居仍然气势汹汹,他不仅没有离开,反而在当铺门口坐了下来。
见此情景,尤翁冷静地对那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图,想度年关吗?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随后,他让伙计找出邻居的典当之物——衣服蚊帐共有四五件。
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给你抗寒。”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就不给你了。”
拿到两件衣服,穷邻居不好意思再闹下去,悻悻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这个穷汉死在别人的家中。
原来,此人跟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于是就先服了毒药。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借此敲诈一笔,可是尤翁没入他那圈套。所以,他就转移到了自己的仇人家。
事后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躲过一劫。尤翁回答说:“凡无理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若在小事上不忍耐,那灾祸马上就会到来了。”
听了这话,大家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由于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所以控制冲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人在不能自制时,往往会举止失常,甚至丧失理智。因此,为情所动时最好不要有所行动,而应去咨询不为此情所动的旁观者。当察觉到情绪冲动时,高情商者会立刻控制情绪并使其消退,避免因热血沸腾而鲁莽行事。
在印度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次,一对英国殖民地官员夫妇在家中举办盛大的宴会,地点设在他家宽敞的餐厅里。客人中除了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其夫人之外,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自然科学家。
宴会上,一位年轻女士同一位上校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位女士认为现在的妇女已经有所进步,跟以前不一样了,不会一见到老鼠就跳起来喊叫。可上校却认为并非如此,他说:“无论遇到任何危险,妇女们都会一声尖叫,然后惊慌失措;而男士们则不同,虽然也有类似的感觉,但他们却多了一点勇气,懂得控制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显然,妇女们没有这点勇气。”
那位美国学者没有加入这次辩论,他仅是仔细地观察在座的每一位。突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看上去很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在其耳边说了一些什么。仆人的双眼也露出惊恐之色,并迅速离开了房间。似乎别人都没有注意这一细节,当然,更没人注意那位仆人将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美国学者也紧张起来,因为在印度,如果地上放一碗牛奶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引诱一条蛇。房间里有一条毒蛇?在哪儿呢?他首先抬头看屋顶,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那里什么也没有;再看餐厅的四个角,前三个角落都空空的,第四个角落满是仆人,正忙着上菜下菜应该没有;现在只剩下一个地方,那就是坐满客人的餐桌底下。
美国学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向后跳,并警告所有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必然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极易咬人。于是,他一动不动,并向大家说了一段话:“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大,我从1数到300,这会花去5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50个卢比。预备,开始!”由于他的语气很严肃,所以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美国学者气定神闲地数着数,餐桌上的20个人都一动不动。当数到288时,他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的牛奶爬去,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门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也响起了一片尖叫。
男主人叹道:“事实证实了一切。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面对女主人,“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那条蛇的?”女主人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上爬了过去。”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我们都要尽量保持理性,用理智控制情感,因为只有客观地进行分析才有益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与真相。在冲动情绪下,我们只会丧失敏锐的判断力,甚至作出令自己抱憾的决定。冲动之前,不妨重温一下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思想——三思而后行。请记住,那些嘴巴和手脚跑得比大脑快的人,不可能具有成功的品质。
方法二:你有果断的权利
我们为什么不果断?
我们之所以会有一些不果断的行为,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或其他重要的人向我们传递了该如何做的“信息”,包括沉默的或非言语的信息。为了避免矛盾,我们便有了许多不果断的行为。不妨回顾一下父母如何教我们处理矛盾,这很有意义。
认真考虑下面的问题:
(1)我的家庭怎样处理矛盾?当与别人意见不同或别人不安时,他们会做些什么?
(2)教我如何处理矛盾时,父母传递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借助让我感到内疚或不好而使我们妥协?当听到“别惹事”“不要食言”“好女孩不打架”“如果你那样想,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同意我就打你”“闭嘴,谁问你了”“做个好孩子”等话时,是否感受到威胁?
(3)小时候,我习惯用什么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哭、喊,还是威胁、暴力等?
(4)如今,我是否还用那种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
(5)回避矛盾的做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是失去自尊,是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还是默默地生气、痛苦,以至于当事情发生后仍然在生气、痛苦?
不果断带来了什么?
下面三个问题可帮助你作出决定,让你鼓起果断的勇气。当然,你也可以增加一些适合你情况的内容。
(1)我从不果断中收获了什么?
A。得到保护
B。因顺从而受到他人的表扬
C。保持家庭的行为模式
D。避免第一个作出回应或制订出计划
E。消除可能的冲突
(2)不果断让我失去了什么?
A。独立
B。做决定的权利
C。对人诚实
D。对自己权利、意愿的决定权
E。影响他人决定、要求和期望的能力
(3)继续不果断,所得是否会超过所失?
如果是肯定的,为什么?
我能够通过“果断”来改变现状吗?
在生活中,我能获得他人的支持、理解与合作吗?
果断的定义是什么?
果断,是一种以直接、诚实、恰当的方式交流观点、想法、需要和感受的能力。以不侵犯或不否定他人权利为前提,并坚持自己的权利的做法就是果断,当一个人能做到果断时,他就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并且不太可能被其他人利用。
果断的人不仅知道自己有权利,还懂得别人有同样的权利。果断的人会认真评估每种形式,然后再决定哪一种是最合适的。如果有需要,他们能够顺从、屈服,而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往往很强大,并坚持自己的权利。
果断的人总是能找到最得体的行为方式。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得到他人的尊重。因为能照顾别人的感觉,所以果断的人能礼貌地表达出自己的要求和不满。这类人有“给与拿”的意识,他们能在发生冲突时冷静自处,甚至是与人合作。
下面列出了一些果断的权利项目,看看你已经具备了哪些。如果感觉少了什么,请将你想到的写在下面。
(1)我有权利决定自己干什么和想什么。
(2)我有权利不给自己的行为找原因和借口。
(3)我有权利不为他人的乱摊子负责。
(4)我有权利改变自己的想法。
(7)我有权利自己决定一些大事。
(8)我有权利说“我不懂”。
(9)我有权利说“我无所谓”。
(6)我有权利说“我不知道”。
(10)我有权利说“不”,并且不用感到内疚。
(11)我有权利犯一些错误。
(12)我有权利在苦难的情况下做些什么。
方法三:抱怨的小技巧
你多久抱怨一次?以下情景你是否觉得熟悉?某个心绪烦躁的人终于决定将堵在心里很久的郁闷一吐为快,于是找来好朋友,并迫不及待地向他/她诉衷肠:上司的刁难、同事的冷漠、世态的炎凉、人心的狡诈……诸多不满倾倒而出。是你吗,还是你的朋友?
通常情况下,发泄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人们更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帮助,这绝不是三两句安慰能办到的。在现实面前,这一番倾诉显得毫无意义。我敢打赌,此时你们一定在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同。有位哲人说:“牢骚满腹的人没人同情。”这所谓的“牢骚满腹”,就是非常错误的抱怨方法,普遍流行于低情商人群。
其实,有技巧的抱怨也可以成为进步与发展的催化剂,但前提是要学会这些技巧。
技巧一:做足准备
你没听错,抱怨前要准备好。
第一步,你要弄清楚自己不满的原因,是待遇不公,还是说错了一句话,抑或是买了一件伪劣产品。
第二步,你要像律师一样为自己的抱怨寻找“证据”。当它变得句句确凿时,谁还会指责你在发无谓的牢骚呢?
第三步,明确自己希望通过抱怨得到什么,不管是一个道歉、一个改正后的决策或一件新的商品。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你要迅速开始行动。因为时间拖得越久,你获得满意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小。
技巧二:合适的抱怨对象
抱怨无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倾诉对象。由于抱怨的分量及涉及机构的不同,其中并无一个通用的规律,但仍有两个可供参考的建议。
对消费者而言,投诉要相对程式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基层组织永远是第一选择,如果没有得到称心的答复,再诉诸上级管理层或专门处理此事的部门即可。想要使抱怨看起来有力,可到相关监察机构咨询。至于寻求法律帮助,则可作为最后的“杀手锏”。
在生活与工作中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只向伤害了你的人抱怨,而不要向其他人抱怨。就如已经就某事表达过不满,对方也给予了重视,那最好避免旧事重提,否则会给人“怨妇”的感觉。
技巧三:语言的艺术
抱怨语言要简洁、清晰,切忌冗长,因为那会令人不厌其烦。你只需要将相关方没有履行的义务或承诺、所造成的事实及潜在影响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提出自己的具体需要,并反复确认协议是否已达成就好。在表达不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激烈和带有人身攻击意味的词语,也不要将“总是”“从不”之类的词语挂在嘴边。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保持“绅士”风度,在抱怨之余,记得要适时给予感谢和表扬。
总之,好的抱怨要精练、有力且客气,就像交给上级的备忘录一样。技巧四:如此向领导抱怨
当工作上出现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有向领导抱怨的冲动,但因为不知道怎么说更有说服力,所以很少说出口。除了要用到上面三个技巧之外,你还需要一些特殊技巧:
第一,不管抱怨的问题是什么,都尽量跟工作联系起来。你应该告诉你的老板,这个问题会影响到顾客、产品质量、团队或者财务结果,等等,不然他不会注意你在说什么。
第二,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问题。千万别指望老板会顺着你的思路走,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相比,用老板的眼光考虑你的抱怨要更好一些。
第三,假如这个抱怨比较普遍,那就应团队协同“作战”,别孤零零地充当志愿者。
第四,将它说成别人的意见,而你仅是将其作为建议提出来。
第五,只抱怨别人可以改变的行为,并且适可而止,让对方有思考的空间。
方法四:学会谈判
不管是面对家人、朋友、情人,还是面对老板、客户……只要是跟人交往,我们就时刻面临谈判的问题。无效的谈判往往会让我们放弃应得的好处和利益,承担不必要的工作、责任与风险。除了会让我们付出昂贵的代价之外,它还有可能使我们陷入两难的局面中。有效的谈判就不同了,它不仅能帮我们达成目的、巩固人际关系,还能有效地解决矛盾、问题。
在跟人谈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面对现实。作为一个好的谈判者,必须要明确谈判应该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根本没有谈的必要。
(2)掌握主动权。很多人都知道,承认自己的兴趣所在就等于给对方制胜的武器。当你购物的时候,同行者给你的第一个忠告就是不要表现出对某件东西很感兴趣,否则你就无法还价了。要想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
(3)懂得倾听。每次谈判都是力量的较量,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坚持自己意愿的前提下,我们要善于运用倾听的艺术,以表达你的善解人意和寻找对手的弱点。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获胜的几率。
(4)不威胁、不说谎。威胁、欺骗的确能让你在谈判中胜出,但也会在对方心中埋下怨恨的种子,那应该是你不想看到的吧?
(5)敢于认错。承认错误并不等于示弱认输,当你担起了冲突中的一部分责任,你也就疏导了对方的一部分怒火。
(6)施予小恩小惠。如果你想让谈判桌上的气氛融洽一些,可以先给对手一点小礼品,“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7)勇于交涉,不要害羞。一旦对方发现你怯场或者不好意思谈钱,他一定会利用你的羞怯,那可就危险喽。
(8)认清形势。在谈判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合作伙伴不接受我的条件,我能很快找到另一个合作伙伴吗?”如果你不能马上找到更好的工作、更通情达理的老板、另外一个愿意跟你合作的人……那最好不要使用强硬的口气,也不要意气用事。
(9)留点余地。不要只准备一个解决方案,那无异于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你走进上司的办公室,对他说:“如果你不给我加薪,我就辞职。”如果被拒绝,你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其实,你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奖金、额外假期、升职等。
(10)遇到不值得尊敬的谈判对手。当遭遇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一个不公平的上司、一个背叛你的朋友……硬碰硬不一定能占上风,可是向暴力、不公平让步又不甘心。此时,一个好的谈判者会说:“今天我很疲倦,我们改日再谈吧。”
(11)保持冷静。喊叫、哭泣毫无意义,极端情绪只会让你变得更加被动,你一定要控好制自己的情绪和谈判的速度。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如“你的话让我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我需要冷静思考一下”。
方法五:批评很珍贵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缺点,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都免不了挨批评。陈毅元帅在诗中写道:“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其实,那些揭示出我们缺点的批评者才是值得交往的人,因为是他们发掘出我们不自知的潜在危险倾向。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能够面对面地提出批评的人,往往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都是真心关爱我们的人。在这些人中,有的心胸坦荡,因为只有心底无私、性情耿直的人,才敢直言朋友的缺点;有的责任心很重,因为只有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人,才愿意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富有爱心、经历丰富,因为只有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愿看到别人重复自身错误的人,才能真诚地对朋友谏言。
请正视他人的批评,你一定要明白一点:拒绝批评就是在拒绝进步。
一位外国领导人曾说:“批评你,是因为你重要。”这句话话令人深思。看看你的周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经常得到批评的。能经常得到批评,往往说明你人缘不错、度量不小。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他人的批评,说明他很可能是一个“孤家寡人”;能经常得到批评,说明你一直被寄予厚望,而那些“逆耳忠言”,不过是希望你尽快成熟起来。
能经常得到批评,可能还说明你有干事的潜力,而且能干成事。干事少的人,犯错误的几率自然就小,也没有机会得到批评。只有干事较多的人,才会有犯错误的机会,才会有受批评的机会。俗话说,“不批不进步,小批小进步,大批大进步”。如果你经常得到批评,说明你锻炼的机会多、受到的教益多,你还愁能力素质提高不了吗?
请客观对待他人的批评,把批评当成一份珍贵的“礼物”。
我们还得认识到,批评者站的角度不同,他们对情况的掌握不一定十分准确;批评者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他们的意见不一定十全十美,但是,只要对方的批评是善意的,批评的意见有借鉴之处,我们就应该耐心听取、虚心接受。就算是那些因误听、误传、误解而造成的不准确、不恰当的批评,我们也应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态度,不要过于斤斤计较,以免听不到真心话。
方法六:向难以相处的人学习
能认识难以相处的人,是生活对我们的厚待,因为难以相处的人是难得的好老师。卡里尔·格伯兰曾说:“我从多嘴多舌的人身上学会沉默,从脾气暴躁的人身上学会忍耐,从恶人身上学到善良。但很奇怪,我对这些老师毫无感激之情。”
环顾我们的四周,你会发现很多牢骚满腹、横行霸道、装腔作势的人。他们是那样的令人生气和绝望,甚至发狂,我们恨不得这些人马上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你也这样祈祷过吧:“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人圈起来,买张飞机票,送到一个小岛上,让他们再也没机会打扰到别人。”可是,最好不要那样,因为这些难以相处的人是提高我们情商的帮手。我们能从多嘴多舌的人身上学会沉默,从脾气暴躁的人身上学会忍耐,从恶人身上学到善良。而且,我们不需要对这些老师感激涕零。
其实,所谓的“难以相处的人”,最终被证明可能只是和我们不同的人,而对所谓的难以相处的人来说,我们同样也是难以相处的人。要应付难以相处的人,有两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要灵活。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要用心寻找他们的方式,并尽量灵活地采用与之相同的方式。如果对方喜欢先闲谈再谈正事,那你也要先放松下来,跟人家一起聊聊家常。如果对方喜欢直截了当,那你也应该闲话少说,直奔主题。如此一来,你跟难以相处的人打交道时就会更有效率,你也会发现这些人并不那么难以相处。
第二,把他们当成礼物。小芳嫁给了一个霸道的人,再加上她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所以她的婚姻生活充满坎坷。在分手多年以后,她开始感谢他,因为他教给她建立和维持界限的重要性。如今再遇到这样的男人时,她看都不会看一眼。小芳说:“当跟他一起生活过以后,这些家伙你就会根本不放在眼里。”当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也许没有人会选择跟难以相处的人共同生活。
方法七:赶走自卑
不知你相不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隐居着一个邪恶的“神”,这个叫自卑的家伙时不时会跑出来搞个恶作剧。貌美如花的女子会烦恼自己不够聪明,虽然她确实聪颖,但时常听别人说漂亮的女人没大脑,所以禁不住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生活惬意幸福的小资,会抱怨自己没能力赚大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会为自己没受过良好教育而纠结;富可敌国的大商家,则会因自己那鲜为人知的身世而自卑……一句话,虽然原因迥异,但自卑人人都会有。
自卑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以致陷入其中不可自拔。总之,每个人都被自己内心的“邪恶之神”搞得很痛苦。自卑的人随处皆是,不同的是有的被“邪恶之神”所打倒,有的从自卑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那就要用理性的态度坚决把它铲除掉,因为自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
维克多·格林尼亚,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就是一个从自卑走向成功的人。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有钱人的家庭,他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渐渐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相貌英俊,他挥金如土,任意玩弄女人。但有一次,花花公子格林尼亚遭到了重大打击。
在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漂亮女伯爵一见倾心。像碰见其他漂亮女人一样,格林尼亚追上前去,可他得到的只有一句讽刺:“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第一次,贵公子体会到羞愧难当的滋味。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逃离了宴会。
带着耻辱,格林尼亚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成了里昂大学的插班生。他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他的钻研精神感动了一个人——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的长期努力下,格林尼亚发表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并发明了“格式试剂”。1912年,他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只有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才能远离自卑、获得成功。很多伟人都曾有过自卑的经历,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的孤儿身份及从小就流落街头的遭遇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曾因两岁丧父、一眼斜视、一眼失明而产生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也曾为自己个头儿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过;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丧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这让他一度陷入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他因此自卑了很久。
当一个人陷入自卑之时,他就会一味轻视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一旦这种情绪占据心头,他就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虑、烦恼、焦虑纷至沓来。如果再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那便会长吁短叹、消沉绝望,觉得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与自己无关。其实,自卑不过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人以激励,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摧残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这与高情商者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抵制。
在《自觉与自贱》一文中,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明确指出:“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自贱的心理,便是自甘居于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结果只能是颓废。”容忍自卑的存在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希望你尽早脱离它的掌控。只要有这个努力的念头,你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方法八:谦卑是一种美德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了,谦卑跟情商的培养有什么关系吗?翻开字典,你就会看到关于“谦卑”的定义:“谦逊、不伪装、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还有一附加定义是“低调地看待自己、温顺”。
布鲁纳·马蒂努兹,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情商培训师,她说:“人们总是把谦卑跟胆怯混淆,但谦卑绝不意味着自我贬低或是自我毁誉。”谦卑者总是骄傲地承认自己,承认自己的成就和价值,但他们并不傲慢。傲慢的反面就是谦卑,狂妄自大通常会成为出轨的元凶。在古希腊神话中,很多英雄就是因为骄傲自大才失败的。谦卑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它不需要与外人争夺,更无需夸耀。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成功的人很少吹牛,一个人越是成功,他的谦卑指数越高。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生活越有保障,他们就变得越谦虚,我们钦佩他们。看一个人是否谦卑,还要看他怎样对待别人。谦虚的人对所有人都很尊重、很有礼貌,他们不会去在意别人的地位等级。
海伦·凯勒说:“我渴望完成一项崇高的事业,但谦卑是首要的,因为它本身是崇高伟大的。”懂得谦卑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有很多益处,谦卑可以改善各个层面的关系,减少忧虑,鼓励坦诚,增强自信;谦卑能使人的思想也变得更开明更好奇,让人能虚心学习;谦卑能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寻求承认到寻求启迪;谦卑能使人从缺乏安全变得更自信、更独立。
在《乐观主义:潜在的资产》一文中,布鲁纳·马蒂努兹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练习谦卑的方法。其实,培养谦卑的能力并不是很难,做到下面几点就差不多了。
(1)克制骄傲的滋生。当发现自己处于稳操胜券的境地时,可以考虑培养一些技巧,以确保自己不会失去应有的风度。有些时候,你可以尝试这么做:自己保持沉默,让别人成为焦点。如此一来,谦卑就会得到显现。如果你现在正春风得意,那也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2)假如你的谦卑被当做是一种退却,那有一句话可以给你带来思想的平静,即“你做得很对”。
(3)随时反省自己,当发现自己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时,要立刻控制自己。
(4)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切记多咨询他人的意见,如“我做得怎么样”,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大家就会感受到你的谦卑。
(5)在和他人分享成功的时,应该强调他人的功劳,这样才能被人敬重。
方法九:懂得感恩
长久以来,感恩被人们理解为感谢“恩人”的意思。其实,“感恩”并不是特指“感谢施以大恩大德的人”,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如果有了感恩的态度,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当我们满足自己的生活,并对上天充满感恩之心的时候,得到的恩赐自然会源源不绝。懂得了感恩,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占据生活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会离梦想越来越近。在施与别人更多爱心的同时,我们也会生活得越来越幸福,因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这是洛杉矶的一家旅馆,天刚亮,三个黑人孩子正在餐桌上埋头写着感恩信。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老大已经写了很多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那信中的内容,却是类似“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这才知道,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特意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些小事。
他们还只是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要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母亲辛勤的工作、同伴热心的帮助、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都心怀感恩。
感激上天赐予阳光、空气,赐予好运,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了生命中的知己;感激他人的帮助,他们将友情、智慧和温暖都送给我们。即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也要先看到这世界美好的一面。如果你的心里经常阳光明媚,经常晴空万里,经常有鸟语花香,经常涌动着和平和满足,那生活中的压力、烦恼和忧伤自然会烟消云散。
当然,感激不会不请自来,它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设计了一套叫“三件好事”的练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找一张纸,写下一天当中三件进展顺利的事,并列出进展顺利的原因。我们总是觉得好事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不会特意去关注好事,并认为没必要特意花心思去感谢。所以,我们离好事越来越远。
清单上的三件事可大可小,只要让你感觉愉快即可,如“我升职了”“邮递员今天对我笑了”“我的纸今天掉在地上,有人帮我捡起来了”……其实,大的事情我们往往记得去感谢,反而是小事容易被我们忽略。
看着自己写的三件事,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比如邮递员的微笑,是因为你上次对他很有礼貌,或者仅仅是因为他觉得你是个好人。
请你最少坚持做一周的练习,我相信那会让你更愿意去感激生活中的小事,也会对你产生一些积极作用。当然,如果你能把这个练习作为一个日常习惯,那就更好了,我想你的情商会提高得很快。
不要怕麻烦,每天给自己写一封感恩信吧,感谢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梅勒迪·比蒂告诉我们:“感激揭开了美满的生活,让我们对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感谢把拒绝转化为接受,变嘈杂为有序、迷茫为清醒,让问题成为礼物、失败变为成功,意料不到的事情也可以完美计划,错误也可以成为重要的经验教训。感谢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给当下带来平和,然后创造美好的明天。”
方法十:做一个诚实而正直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诚实正直,希望自己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算诚实正直呢?奥普拉·温弗雷说:“真正的诚实是做正确的事,不管别人知不知道。”
特瑞莎修女这样告诫年轻的一代:
孩子,你听我说:
如果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使你蒙受损失和遭受打击,那不是你错了,而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但不管怎样,你要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
如果你做善事,不一定就会有善报,或许还有人说你虚情假意,说你别有用心,但不管怎样,你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身边不一定会簇拥着鲜花和掌声,或许还会招来假的朋友和伪装的敌人,但不管怎样,你要努力成功;
诚实和坦率会让你受到伤害、受到打击,但不管怎样,你要诚实和坦率;
破坏比建设容易得多,也许你多年的努力建设不起你的大厦,一朝的破坏却让你声名远扬,但你仍要建设;
只要你努力,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些错误会令你刻骨铭心、伤痛难愈,但你仍要努力;
将你最好的东西奉献,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你仍然要将你最好的东西奉献。
我看着你幼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行走在人生路上,我看着你被人世间人心的险恶暗礁碰得头破血流,我的心也会流血的,但我知道,幸福和心痛,都是母亲这个词汇中应有的词意。
因为正直而无私,特瑞莎修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要想做到诚实正直,那就要在大脑中形成一套协调一致的原则,并保持言行思想与其一致。但凡是诚实正直的人,在做事情和个人信念方面都以同一套价值观为基础。这套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他的言行也会跟着相应改变。这就是诚实而正直的人,他们言行一致,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反映自身的价值观。这类人很可靠,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朋友,你可以百分之百地相信他们。
一个不诚实的人会有什么后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某人拍着胸脯承诺了一件事,但不去执行,那些信任他的人当然会觉得受到了欺骗。对别人食言只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信任缺失。信任缺失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会刺伤施与者,还会伤害接收者,最后,双方都会有损失。当背叛超过了两人的范畴后,还会使其他人受到波及。
静约好了一位女性朋友共进晚餐。她的这位朋友刚刚跟男朋友分手,现在正处于痛苦中。作为她最好的朋友之一,静提议去她们最喜欢的一家餐厅吃饭,两个人喝点酒、聊聊天,纾解一下朋友的痛苦心情。但是,就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静接到一个人的电话。这个人跟静见过几次面,是个不错的男士,这天又约她参加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媒体宴会。左思右想之后,静决定跟自己喜欢的人出去约会,毕竟这太有吸引力了。出门前,打扮得光鲜靓丽的静给那位女性朋友打了个电话,推掉了约会。在电话里,她随便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晚上有一个工作会议。
你如何看待静的诚实性呢?当然,静绝对不是什么坏人,她真诚地想为痛苦的女朋友做点什么。她之所以会爽约,就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价值观不够清楚。静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既然先答应了女朋友,就应该优先考虑这件事;静是一个不够善良的人,她的女朋友现在非常需要她,而跟心上人约会还有机会;静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假如她如实地告诉她的女朋友真相,女朋友应该会理解她;静是一个不够勇敢的人,她不敢去承担朋友会因此感到不安的风险。
这个例子并不是多大的一件事儿,对很多人来说都无所谓。有人可能会说:“很多时候我都会那么做,我身边的朋友也经常这样。”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行为的,只有那么想的人才会那么做,才会有那样的态度。如果想成为一个情商高的人,让自己做一个诚实而正直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十一:坦诚相见
人们都喜欢客套,比如说聚会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下次一起聚一聚”“回头我再请你吃饭”之类的话,但是,大多数人说了这样的话下次就不会再提了,让人家空等了很长时间。事实上,只有那些在客套之后真正去邀请别人出来聚会的人,才会在这个客套的世界里脱颖而出。
有些时候,不太熟悉的人会拜托我们帮忙办点小事,很多人会说:“我尽量吧。”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对方也不会真的来问一下。如果你有心,不妨尽量帮忙去做做看,就算做不到也没关系,给别人回个电话说“对不起!我试过了,实在没有办法”,或者说“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我明天再帮忙可不可以”。这样的话,别人就会觉得你真的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对缺乏自尊的人来讲,让他们对别人完全坦诚简直不可能,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提议。人们普遍持一个观点,只有隐藏自己的某些方面,甚至是很多方面,别人才会更加喜欢自己。我们总是为了讨别人喜欢而去表现,我们觉得自己的任何缺点都会受到尖锐的批判。殊不知,做出虚伪的承诺对自己危害更大。
在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公开承认自己的弱点、不足和缺陷的人,才能真正跟人建立关系。看看身边最喜欢的朋友或熟人,他们有没有成天跟你说事情进展多么顺利、工作多愉快、自己的孩子多聪明?这值得怀疑。他们可能更愿意实话实说,而不是去夸张事实。事实上,信心和真诚才是最能愉悦人的,当别人告诉我们生活中糟糕的事情或是失败的经历时,我们会更愿意去接受对方。
我们总是赞赏那些不做作、实实在在的人,因为他们表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这就是坦诚的魔力;而那些每天喜欢说客套话的人,很容易被别人疏远。一旦意识到坦诚待人的魅力,你就会发现以前的自己太不明智了。
假如觉得坦承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那你可以找人一起练习。最好选择一个社交场合进行练习,在工作单位实践会有一些不便,而且很容易暴露自己在工作中的无能。预先设想一下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看看事实到底如何。你从练习对象那里得到了什么反馈?大多数情况下,期望和事实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当然,你得到的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回应,但回应总会有的。你的坦诚会得到一些人的欣赏,他们对你的问题会感同身受,会很快回应你:“是的,我也是这样,我也发生过那样的事情,也有过这种想法。”
如果我们足够在意一个人,那真诚的态度和行为都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所以说,要做到对所有人都真诚有一定难度,一是精力可能不够,二是碰上坏人恐怕有虞,三是这个世界上虽然好人不少,但是不懂事的人也挺多,待人真诚的同时,如果没保护好自己失去原则的话,也有可能变成滥好人。风险是有,但我们不能因害怕风险而丢失了勇气。
方法十二:鼓起勇气
巴尔塔萨·格雷西亚说:“缺乏勇气,智慧就不会有结果。”阿兰·科恩说:“放弃熟悉、有安全感的东西,接受新的事物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其实没有什么是真正安全的,真正安全的东西不再有意义。生活在于动态,改变才具有力量,充满了冒险和惊喜才更安全。”你喜欢冒险吗?或者说你有冒险的勇气吗?
勇敢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勇敢。我们每天按时起床需要勇敢,每次开车、坐飞机需要勇敢,选择说“YES”或“NO”的时候需要勇敢,谈恋爱、学语言、拥抱、告别都需要勇敢。不管是走进全是陌生人的地方演讲、生孩子,还是什么都不做地待着,都需要勇敢。不恐惧跟勇敢之间绝不是相等的,就像约翰·韦恩所说:“勇敢是虽然害怕死亡,但是能承受死亡。”
在情商的定义中,恐惧并不是勇敢的反义词,满足才是。很多烟民都会这么说:“我都抽这么久的烟了,为什么现在要去戒?”同样道理,90岁的老人家为什么还要去锻炼,为了出一身汗?因为我们需要这样做。生活不是满足于习惯,它需要我们去做些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幸福。无论是身体上、精神上还是情感上,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这一切是为了我们自己,以及那些爱我们的人。
想变得更有勇气,那就跟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为目标而奋斗。想坐下的时候,告诉自己应该走路;想吃炸油饼的时候,告诉自己只能吃一个苹果,慢慢地你的勇气会越来越多。亚里士多德说:“优秀的品德出于习惯。多做正义的事情,人就会变得有正义感。行为温和,性格就会温柔,勇敢地做事就会变得勇敢。”
想变得更有勇气,那就征服一切困难。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句名言:“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培养成的。”的确,勇气就是在不断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当你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之后,你就会发现困难没有那么可怕,人生路也没有那么难走。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一定要做三件事:
(1)对着镜子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容貌仪表;
(2)对镜子里的那个人说“哎呀!你今天真漂亮!你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女人”;
(3)信心十足地大声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
这种正面的、肯定的暗示具有积极的作用,能为我们的未来勾勒出成功的愿景。就这样,我们一天一天地变得更有勇气、更成功、更幸福。好的愿望、好的信息、好的言行、好的朋友都有这种作用,能让我们变得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能让我们走上一条成功的人生路。
当事到临头之际,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这样说:“这件事我无论如何也干不了,我根本就不是这块料。”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呢,就抱着不成功的念想,连追求的勇气都没有,从心理上自己打击自己,这种自责自卑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扼杀你的勇气。可能的美好都被破坏了,试问,你怎么能充实起来、快乐起来?
只有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会有热情、有动力、有勇气,才会专注其中、倾力去做,这样说来,事情成功与否与事情本身的难易并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拿不出应有的勇气,那你就永远不会成功。每件事都由信心开始,你可以经常对自己说:“我行!”
方法十三:不再向往完美
追求完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或者说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心理特点。事实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的确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则必然会滋生浮躁。过分追求完美不仅会得不偿失,而且可能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他发现前面有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男人推开了“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男人推开了“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如此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九扇门,当他走到最后一扇门时,只见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笑话固然是笑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很多时候,完美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吸引人们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其实,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对某些人和某些职业来说,追求完美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与此同时,完美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将我们困在其中,可我们却以为是席梦思软床。就这样,我们跌进完美自身所造成的误区里,它的聪明之处就是以漂亮的面貌招手出现,以良好的状态开始作为引导,随后又被逞强、虚荣所代替,直至心理上渐渐地磨出了老趼,而我们这些可怜人,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难道不是这样吗?找对象时,众里寻他千百度,挑了又挑,身高、长相、学历、家庭、财产……总要求尽善尽美,想着有个最美好的罗密欧或朱丽叶在等着自己,最后却在挑选和等待的时间里害了自己。结了婚,完美的恋人的形象打了折扣或彻底破灭,只得开始新一轮完美追求;生了孩子,又觉得即便孩子不是天才,也应该出人头地,不能再像自己一样委屈了,于是,打算从小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外语……然后,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名牌的大学,毕业后再出国留学,就算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积攒下孩子需要的一切费用……自己年轻时未竟的宏伟蓝图,就这样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和心上。问问你的父辈,他们是否都如愿了,可以做到完美无缺吗?
失去的总是能够补回来吗?丢了初一,可以在十五找回来吗?将弦绷紧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结局一定会如你所愿呢?一旦结局并不理想,你的心理能承受得住吗?曾经有无数的人,就是因为这样不知道迂回、不知道变通、不知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心理就这样在一瞬间脆弱得垮掉了,而他们的美好人生,也就这样在完美的误导下非常不完美地走到终结了。
科学家认为,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强迫症,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以苛求完美为主要特征。这些人喜欢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又有些墨守成规。由于过分重视事物的细节而忽视全局,所以他们总是谨小慎微;由于优柔寡断,他们面临意外总是不知所措。他们的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他们过度关注自我、自律和刻板,很少有自由悠闲的心境,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所以,他们总是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在21世界的今天,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能否有效地避免追求完美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以下给出三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做事情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要吹毛求疵。要想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并不容易,这最终的0.1%可能需要付出比正常标准多很多倍的时间、精力。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最后的那0.1%最难获得,和前面根本不成比例,而且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强求它。
第二,尽量分散和转移对完美的关注。在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借助社交及文体活动,我们就可以对完美的诱惑有所抵制。
第三,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并知足常乐,才能拥有完美的心境。莫利·琼法斯特说:“完美深藏在不完美之下,要学会接受不完美。”
方法十四:培养责任感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都无法负责,那他不可能有较高的情商。当某人缺乏责任感时,他往往会说类似的话:
“我父母就不该把我生出来。”
“不是我的错,我就是这样的人。”
“生活本来就不公平,我们怎么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呢?”
“你帮不了我,谁都帮不了我。我真是太没用了,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麻烦和问题怎么一个接着一个?我已经受够了!”
“生活实在令人沮丧,我的运气太差了。要是我出生在一个更有钱的家庭,去更好的学校读书,那就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许一切就不一样了。”
“无论多么努力,我都无法领先。”
“我如何去承担将来发生的事情?与命运、机遇和其他的消极因素相比,我自己的影响几乎没什么意义。”
“家庭问题不仅决定了我的现在,还影响着我的将来,要想改变这一切,我真的无能为力。”
“我就是我,任何事情都改变不了我。”
在过去的日子里,你说过或者心里想过上面的话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也不需要担心,我们都是凡人一个,遇到不如意有消极情绪很正常。只要你能勇于承认和理解这点,那你的情商肯定有上升的空间。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定的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我们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责任感与责任不一样,责任是指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是一种行为;而责任感则是一种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公司的态度。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相传,前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有一行字:“Book of stop here(责任到此,不能再拖)。”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个牌子,我们无法去当面求证了,这里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这就是责任感。
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感不仅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敷衍了事,还决定了他做事的好坏。假如你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都持“Book of stop here”的态度,出现问题也绝不推拖,而是设法改善,那你必然会赢得应有的尊敬和荣誉。
当我们对工作满怀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我们或许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做事就会越来越不诚实。久而久之,人们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工作,从而轻视我们的人品。虽然这种态度只会给老板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但是它毁掉的却是我们的一生。
责任感是我们克服工作中各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没有了责任感,就算是做最擅长的工作,也会搞得一塌糊涂。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他既不会将企业的利益看做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这类人不会处处为企业着想,不会为企业留住忠诚的顾客,不会让企业有稳定的顾客群,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推卸责任。在老板眼里,他们是一群不可靠的、不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旦公司和客户的利益受到伤害,老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解雇掉。
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在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基础上,他还会时时刻刻为企业着想。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方法十五: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你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吗?你能经受得住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雨的洗礼吗?很多人都知道,信念对我们的日常思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想做一个高情商的人,我们就需要有智慧的核心价值。
培养这些价值到底对情商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个人的竞争力有多大帮助,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个人情商的细节。也许,诚实而正直就是情商中最重要的一个竞争要素。经过长期的研究,经营管理专家经总结出了提高个人竞争力的28个方向。
(1)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并且一直坚持。
(2)能向别人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且以此为乐。
(3)就算有可能会得罪人,也会坚持原则。
(4)有冒险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5)遇到挫折时,能够不屈不挠。
(6)喜欢压力,在压力下能够轻松地工作。
(7)能在艰苦的环境下长期工作。
(8)愿意承担有时间限制的重任。
(9)致力于提高自己、改进工作,并坚持不懈。
(10)利用一切机会提高工作效率。
(11)能够正确分析问题,找到主要矛盾。
(12)遇到水平高的竞争对手,会感觉更有动力。
(13)时刻关注新思路、新思想,并收为己用。
(14)能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15)手中掌握了本行业的大部分客户资源。
(16)始终相信管理者应置身于业务前沿。
(17)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本部门的工作成绩。
(18)经常为公司刊物投稿,谈谈自己的感悟或意见。
(19)喜欢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
(20)很高兴承担外出宣传本公司的任务。
(21)面临需要冒险的重大决策时,格外小心谨慎。
(22)在作决策之前,能够预见后果。
(23)在公司实行新制度、采纳新技术时,积极为本部门争取机会。
(24)能让下属愉快地服从。
(25)愿意和老板谈自己的理想,并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
(26)当公司机构与人事有变化的迹象时,能迅速感知。
(27)能正视竞争,并由衷欢迎。
(28)坚持挤出读书的时间,认为知识需要常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