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水掬黛心
843200000060

第60章

今日见宝钗和黛玉,固然都是各擅胜场,让自己心中难分彼此,却宝钗丰美则黛玉袅娜,姿色自是不相上下,只是气度和韵致,宝钗终究差了黛玉极远,也少了那份举手投足之间的天然丰姿。

若果然论出身和清贵,宝钗远不及黛玉;可是若论此时的财势和家族,黛玉却又不及宝钗。

看到一旁苍老的祖母时,元妃亦不由得十分心酸,曾几何时,从小疼她爱她的祖母竟已如此沧桑?

这个家,若不是如今祖母撑着,只怕依照着母亲的性子,还不知道怎么一副模样呢!

母亲大智若愚,处理别务上十分在行,可是到了管家,到了宝玉的亲事上,就丧失了那一点点的理智和精明。

心中哀叹,母亲中意宝钗,可是祖母却不中意,实在是祖母才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她只好再瞧瞧罢。

林家是没落了,可是薛家又岂是欣欣向荣的?薛蟠名声之坏,薛家生意日渐消耗,怎能扶助家里官中的银库?

而黛玉,却是终究有着皇上和北静王府这个极大的依靠,又非宝钗可比。

自己的身上,终究是系着贾家的富贵荣辱,这份沉重,让她不得不步步小心,处处留意,外头的名声她亦要十分顾及,只因为,她的一举一动,可是牵扯着整个贾家的兴衰,她不得不慎重,更不得不在为宝玉择偶的事情上小心。

因为他娶妻,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贾家未来管家奶奶,乃至于整个家族都是要十分在意的。

见到宝玉,自然不免问起贾环和贾兰来,谁知王夫人却回道:“兰哥儿年幼,只好随着珠儿媳妇来罢了;环儿年内染了病尚未痊愈,恐对娘娘亵渎,因此不曾叫他随同接驾,只在别院里休养。”

元妃明白是王夫人不肯别的男丁夺了宝玉的风采,因此便意味深长地道:“原也是我的兄弟和侄子,今儿本该见的,偏又这样的事情,只好罢了。只是,须得好生教养着这些男丁才是,全家和睦,才是兴旺之兆,莫为一点私心,反置举家大业为不顾,女儿再能干,也比不得男儿继承祖宗基业。咱们这样人家,原该更加地开枝散叶才是。”

贾母听了点头,心道:“倒还是她瞧得明白些!”

再看王夫人时,终究似没明白什么,只是满目的慈爱瞧着一旁的宝玉。

众人随着元妃游园,宝玉导引,早见玉树琪花,香屑满地,诸般奇珍异物罗列非常。

杏桃柳等树皆是绢绫纱绸依着花叶做成粘在枝上,一株树又挂着数盏琉璃玻璃做好的风灯,亮如白昼;

池中菱荇荷叶野鸭白鹭等物,都是羽毛之类做就,栩栩如生。

上下真是琉璃世界,珠宝争辉。

元妃见状,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只怕后世难继,只好道:“如此已然十分逾越,来日必定要俭省为要。”

进园里先到了有凤来仪潇湘馆,瞧见里面的摆设和品味,许多皆是宫中之物,元妃极加赞赏,也毫不掩饰地对黛玉露出十分的满意,道:“这样精雅的屋子,也只妹妹配住罢了,若是别人,果然有些玷辱。”

王夫人听了神色略略有些惊疑,低垂的目光却不由得恨恨地瞧了黛玉一眼。

元妃心中不免又是一叹,黛玉出身原本清贵,如今又是皇上垂青,北静王府里十分喜爱,可见来日皇上必定不允别人欺负于她,王夫人如此行为,若在日后,指不定会得罪些什么人,可是一件极不好的事情。

况且,皇上的性子,这么些年来,她也明白些,虽然看似柔和,实际却是精明异常,处理朝政决不手软,往年皇上每每在太后跟前念及黛玉,可见宠爱之心,若是得罪了黛玉,自己的这个位份,自己的这个家,岂能没有罪过?

想到这里,元妃便笑道:“也不在林妹妹这里吃茶了,且去瞧瞧宝玉的屋子如何。”

红香绿玉里袭人晴雯等人早已出来磕头请安,请了进去。

元妃瞧了一眼匾额,笑道:“怡红快绿就好,何必红香绿玉?玉是宝玉和林妹妹的名字,也该十分忌讳些。”

没有说出口的,是玉是皇家的姓氏,岂能随便。

贾政那里早已命人飞快换下了匾额,贾母心中也是十分满意元妃今日举止分寸,她终究没有白白疼了这个孙女。

袭人和晴雯带着怡红快绿里的大小丫头婆子齐来磕头,元妃倒是多瞧了晴雯几眼,便不在意。

“林妹妹那里是皇上钦赐的匾额,十分应景的,我也不敢再多此一举;宝玉这里,却是叫怡红院甚好。”

元妃瞧着怡红快绿里富贵奢华,玲珑剔透,虽是大红销金帐子,松花玻璃花窗,却又不掩那一丝书卷气,心中也是十分满意,只是略少了些书籍,可见素日浪荡,不免美中不足,只是爱弟之心,便命人送上笔墨,亲撮湘管,赐名“怡红院”。

又吩咐人拿了一些荷包金银锞子糕点等物赏给袭人和晴雯,亲自又嘱咐好生服侍宝玉。

转过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方到了宝钗居住的蘅芷清芬。

未进屋已闻得一股寒香,却偏偏院落平平无奇,待得转过山石见到无数香草,又是十分有趣。

赐名蘅芜院之后,元妃见到里面摆设竟是雪洞一般,衾褥帐幔十分朴素,不由得脸上略略有些僵,嘴里也没说什么。

各处玩赏之后,元妃便赐了正殿之名,写下对联诗句,又赐名园林号为大观,方又笑道:“有几处我是极爱,有凤来仪为首,怡红快绿次之,杏帘在望、蘅芷清芬再次之,此四匾由宝玉做,余者姐妹各挑一匾赋诗一首。”

黛玉此时倒是十分明白元妃有考教自己和宝钗才学之意,本是安心大展奇才压倒众人的,此时又因元妃之命也不好多做,只好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聊复应景,也并不精工布局,句句随意。

元妃依次瞧来,见到黛玉的诗虽不精心布局,却清新流丽,自有一股随性自然,只是“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一句,却叫元妃莞尔,虽是精巧,却不过信手拈来不曾细思,应在此时略有偏颇,不禁笑道:“妹妹倒是懒的。”

见宝钗之应制诗十分工整,句句颂圣,处处恭维,无一不是含蓄浑厚,极为应景,便点头叹道:“到底是薛林二位妹妹!”

抬头看到宝玉正低头苦思冥想,宝钗却瞅人眼错不见,悄悄推了宝玉一把,说起元妃见不得玉字,指点他改了“绿玉春犹卷”之玉字为蜡字,细细的低语,亦隐隐传入耳中,叫元妃不由得为之莞尔,心中却在暗叹:“这个宝钗,心何细之?”

宝钗此举虽是悄悄,可是堂中寂静无言,自然旁边的贾母王夫人乃至于三春姐妹等人都瞧见了。

探春轻笑道:“若是素日里他能多用心功课,今儿也不用急得一脑门子汗了,回头着了风,太太又心疼。”

贾母见宝玉急得一脑门子都是汗,好似是做不出来了,不免十分心疼,只好拉着黛玉悄悄嘱咐了两句。

黛玉走到宝玉跟前,并不是十分避讳,只问道:“做了几首了?又不是金殿对策,瞧你倒是急得什么样子了?”

宝玉见到黛玉自是大喜,忙道:“已经做了前三首,还有一首杏帘在望不曾做。”

黛玉便道:“你抄录前三首罢,别是涂抹得这么个样子给娘娘看!等你抄录完了,我也替你做出来了!”

说着走回自己位子,低头已经吟成一律,写在纸上搓成个团子掷到他跟前。

元妃是在深宫中过来的人,自然是一色瞧见,待得看到黛玉做的那首《杏帘在望》时,不由得大加赞赏: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行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看毕便意味深长地对宝玉道:“果然是进益了,杏帘在望却为前三首之冠,一气呵成毫不停顿,极为工整十分应制却不显得恭维,深得我心。来日宝兄弟若是有这一份才情,哪里还怕不能金榜题名的?”

说着便将浣葛山庄改作稻香村,自是因为黛玉此诗了,可见对黛玉的品性才情极为赞许。

说着又对王夫人道:“素日说‘慈母多败儿’,太太须得好生教养了宝玉,来日才好有出息,太太才有依靠。”

王夫人听了,忙含泪答应下来,道:“娘娘放心,前儿老爷还夸赞他文章进益了呢!”

元妃虽在深宫,可是许多事情她亦十分明白,知道王夫人虽如此说,到底却不严格,只得叹息在心中。

这里做完了诗,那里贾蔷早已带着小戏子送上了戏册子,元妃点了四出戏,急急扮演了起来。

元妃在宫里又是什么样的戏没有看过的?因此倒也并不是十分在意,只是竟隐隐有三分金石之音,也不由得心中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