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70

第70章 88毫米高射炮

英军的野蛮行为让德国士兵极度恐慌,这些士兵纷纷逃回了隆美尔的前进指挥部——一个叫做威里的小村庄。后来,隆美尔在给他妻子的信件中这样写道:“敌人战车的炮火使我们留在村落内的士兵相当惊慌,他们的车辆都挤塞在路上和广场中,好像忘了用手里的武器去打击来犯的敌人。我们尝试着恢复部队的秩序,并把威里附近的严重情况通知了师部。”

由此可见,德军几乎丧失了继续抵抗的勇气,全部聚集在村庄内,等待他们的师长下达撤退命令。(个人认为,隆美尔的这一小段描述,可以很完整地勾画出普通德军士兵的军事素质。无论情况再怎么危急,局势再怎么糟糕,他们也不会扔下武器,扔下他们的指挥官率先逃命,对比一下那些逃跑技术堪称世界一流的法国士兵,德军焉能不胜?)

隆美尔当然知道,在这样劣势的情况之下,他的撤退命令是不会被陆军统帅部所拒绝的。但是,他的内心告诉自己,假如第7装甲师真的就这样跑了,右翼的第5装甲师的情况将会更为糟糕。现在,法国北部拼死突围的战斗已经让第5装甲师难以招架,如果再加上这支盟军部队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或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假如第7装甲师就这样跑了,整个A集团军群3周以来的战果将会付诸东流,几十万的盟军士兵将会跳出这个包围圈,顺着这个通道突围而出。

不能再犹豫了,隆美尔疾步走到了广场中央,带领村中的所有部队驶出了村庄。

隆美尔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书上没有记载。但隆美尔确确实实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让这些已经惊慌失措的士兵重新恢复了斗志,他们紧紧地围绕在师长的周围,朝着敌人的方向前进。

一路上,隆美尔的部队还在不断壮大。那些源源不断,从四方八面溃退下来的士兵,纷纷自觉地加入了这支队伍。他们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像什么战防炮、榴弹炮、步兵炮,甚至迫击炮;他们的运输工具也是五花八门,骡子、马车、卡车。

这支还算浩浩荡荡的大军,在干燥的土地上急速前进,带起一阵阵尘土,士兵们都不说话,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迎接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支部队冲上去,几乎是与送死无异。隆美尔依旧是那样的乐观,他昂首挺胸地站在车头,从容不迫地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地形——他在找一个有利的地形,构成临时防线。

按照隆美尔的作战性格,这场战斗的结果,似乎就这样决定了——战斗到最后一人,战斗到敌人踩着他们的尸体为止。

不过,这场战斗的结果,因为隆美尔的一个小小发现,而彻底改变——在威里村外1 000码处的一片小森林中,隆美尔看到一个轻高射炮连。这个高射炮连正在慌张地把大炮套上马车,看样子是准备撤退了。

不用怀疑,这个轻高射炮连所使用的武器是88毫米高射炮。

如果有人要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也许是五花八门的。但如果有人要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反坦克炮是什么?那可能只会有一个答案,世界所公认的一个答案——88毫米高射炮。

事实就是这样。在二战中,交战各国研发的反坦克炮不下百种,但最优秀的反坦克炮桂冠,居然被高射炮给夺去了,真是够窘的。

可是,谁会想到用高射炮去打坦克呢?

隆美尔想到了。也许,他仅仅是抱着一种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但他确确实实,毫不犹豫地,对那个躲在小树林里,准备撤退的高射炮连长说道:“你们立即停止撤退,随部队一同开往前线。”

那个连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让我们一个高射炮连去前线?这个连长当即摇了摇头,似乎要拒绝师长的提议。

现在,英军的坦克已经离他们很近了。就在隆美尔说话间,前方溃退下来的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他们师长跟前,报告了这个危急的情况。

隆美尔当即命令“行军纵队原地待命”。他带上副官,手拿望远镜,登上了一个小高地。从望远镜中他看到:在他的右翼,有好几辆英军坦克,即将越过阿拉斯—博梅特之间的铁路线。很明显,这支英国军队试图绕到威里村的右翼,再发起进攻。而他的正前方,情势更不容乐观。隆美尔甚至看到,一个榴弹炮连的炮手们,已经丢弃了他们的炮位,随着一队步兵,朝着村子方向跑来。而英军的坦克,则跟在这些士兵的屁股后面,气势汹汹地开了过来——他们离隆美尔的位置已经越来越近了。

隆美尔当机立断,决定先消灭来自正面的敌人,再扫除侧翼的威胁。他拉上那个高炮连连长,命令他站在土坡上指挥炮兵瞄准射击。那个呆板的连长却表示:“目标太远,无法做有效的射击。”

这种推三阻四的行为,让隆美尔相当的气愤。骗谁呢,高射炮能打到1万米的高空目标,现在敌人坦克已经在眼前了,却还说什么“目标太远”。

隆美尔脾气不好,是众所周知的。照以往的性格,他早就让这个不服从命令的连长下课了。但此时,隆美尔没空再继续和他磨叽下去。他一个箭步冲到草草构筑的防线前面,扯开嗓门,亲自指挥每一门炮,指定每一个炮手射击的目标。(不要惊讶,隆美尔在给妻子的信件中,就是这样说的。)

隆美尔带着副官,从阵地这头跑到阵地那头,还不停地用那早已沙哑的喉咙,声嘶力竭地提醒炮手:“立即射击。别怕浪费弹药,无论战防炮、高射炮,还是迫击炮,一律使用最高射速。”

88毫米高射炮的表演时间开始了。隆美尔的那句“别怕浪费弹药”,被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下去。现在,轮到英国人喊头疼了。由于88毫米炮采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自动供弹系统,可以让该炮的最高发射频率达到每3秒1发,那频率就跟打步枪差不多。这次依旧是德军阵地率先开火,他们那猛烈而密集的炮弹,纷纷在英军坦克的四周炸开了花。

与往常一样,英军坦克及时调准方向,用正面装甲直对德军阵地,继续前进。对英国人来说,他们就是在开拖拉机,碾到敌人阵地就是胜利。

在这边,德军的阵地上。德国步兵则死死地盯住英国坦克,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在数次齐射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一辆领头的英军坦克被88毫米高射炮直接命中。呼啸而出的炮弹不但击穿了马蒂尔达坦克的正面装甲,还震断了其履带。一个英国上尉,连滚带爬地从这辆即将爆炸的坦克里爬了出来。举着血肉模糊的双手,一步三回头地朝德军阵地走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欢声雷动。天呀,英国人的坦克终于被击毁了!

英国人现在才知道德国“反坦克炮”的厉害,他们很快就放弃了“拖拉机战术”。英军坦克开始放慢前进速度,进行还击。这个做法虽然更便于德军炮手的瞄准。但英军仗着自己的数量优势,仍不断地进逼上来。战斗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隆美尔临时招集起来的几门榴弹炮也加入了团战。他们在后方一片凹下去的小森林中,匆忙地构成了一个炮兵阵地,就开始用榴弹炮予以射击。榴弹炮是曲线弹道,他们所发射的曳光弹击中了好几辆马蒂尔达坦克的发动机机舱,致使其丧失了机动能力。

英国人依旧不甘心,随着战斗的继续,双方战线均被烟幕弹或发弹时而产生的浓烟所笼罩,根本看不清对手,根本谈不上瞄准射击。双方几乎都是凭感觉射击,朝着对方烟幕最为密集的地段猛烈开火。隆美尔在给他妻子中的信件这样写道:“虽然我们也一直受到敌方战车的猛烈火力攻击,但这些炮兵的作战精神很值得敬佩。”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想到逃走,想到去躲避敌人的炮火,他们牢牢地坚守在裸露的阵地上,与敌人展开对射。

战斗进行到大约10分钟,冲到德军阵地下方的英军坦克,均被88毫米高射炮所击毁。英军仍不肯放弃,他们稍稍后退,把坦克远远地停了下来,当炮台使用。这似乎就变成了意志力的较量,双方都企图用自己强大的火力压制住对手。双方指挥官都迫切地想得到一个结果——“击溃敌人的抵抗力,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天平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压来了——姗姗来迟的德国空军终于舍得跑来帮忙了。现在,德国空军可不像战争初期那样活跃,因为阿拉斯已经远离德国本土机场,再加上英国皇家空军的威胁,这几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胡乱地丢下几枚炸弹,就算完成任务,并在空中盘旋了几圈,算是给陆军掠阵。

参加过此次战役的英国将军——道格拉斯·普拉特准将后来回忆,虽然德国空军数量很少,但确实让我们的士兵感到有一丝的泄气。俯冲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在一辆马蒂尔达坦克旁边爆炸,将这辆坦克炸翻,并使车长受伤身亡。另有一枚炸弹在爆炸后,甚至将一辆法国的轻型坦克抛到大约5米高的空中。

把一辆数吨重的坦克炸上了天。这个……反正不管怎么说,盟军士兵一种被自己空军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估计是害怕德国空军再次袭击,盟军便暂时停止了攻势。他们把坦克远远地停在了德军火炮的射程之外,重新集结,并计划等自己的炮兵赶到之后,再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