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07

第7章 一意孤行

我决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发动一场世界大战。

——阿道夫·希特勒

由于德国政府对波兰不断施压,到了1939年4月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承诺给予波兰军事上的保护。虽然这个“保护”具体条款没有落到实处,但波兰人已经很高兴了,这么耿直的盟友哪儿找啊。

得到这一纸保证的波兰政府,更是得意,对德国的态度就更坚决了。那意思分明就是,没关系,我上头有人。

面对西方国家空前的团结,这时候的希特勒突然产生了一个很奇妙的想法。他认为,英法两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儿,绝对不会为了波兰问题而毅然动武的。

有依据吗?

有!德国吞并奥地利,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冒险军事行动,战争一触即发。最后由于英法两国内部的钩心斗角,问题才得以和平解决。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希特勒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还把这事儿拿出来吹嘘:“看吧,看吧,那些只会领俸禄的将军总是怀疑我的判断力。可是,胜利的终归是我,一直都是,永远都是。”

由于希特勒对自己判断力的无限崇拜,于是他对身边的亲信说:“战争仅会限于波兰境内。世界大战,那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他的逻辑具体分析出来就是:

我,希特勒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引发一场世界大战。以己度人,英法两国的首脑估计也不会如此冲动。

每次看到后世医师对希特勒精神解剖分析,我就乐了,就觉得希特勒的思维方式果然不同于常人。用数学上的公式来说,他能用一个伪命题,来证明两个互为逆命题的命题,最终推断出其结果。而且对于这样自我欺骗推算出来的结果,他自己居然还都相信了。

为了证明自己天才般的预见性,希特勒特意找来许多专家学者,譬如法国问题专家、英国问题专家,在一起商讨。假设德军对波兰动武,英、法两国是否会宣战。可“专家”“教授”得出的结论却让他们的元首大为光火。

因为结论是:假如德国对波兰动武,英法必然宣战!

有趣的是,希特勒马上又转而怀疑专家推断的权威性,并指责他们是早餐吃得太多而吃坏了脑子。

面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非常着急,他强调说:“凭现在德国的军事实力,是无法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话戈林是当着英、德两国非正式的中间人——比尔格·达勒鲁斯(一个富有的瑞典商人。虽然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务会交给一个笨头笨脑的商贩,但此人确确实实能随意会晤双方的最高层领导)说的。

据我分析,戈林此举是故意向西方国家示弱,表明自己为双方的和平谈判尽力了。很高明,他把这个球抛给了希特勒。

达勒鲁斯也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转而对希特勒说:“英法两国的武装力量也大大改善了,满可以封锁德国。”

希特勒不做声,只在室内踱来踱去。猛然间,他站住了,重又开口讲话(据达勒鲁斯回忆),但这次好像是在说昏话:“若战争发生,我就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好像是唱针停滞不前的唱片似的,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突然,他又像向大群听众演讲似的,但话仍在重复:“我就造飞机,造飞机,造飞机,我就将敌人消灭!”

达勒鲁斯目瞪口呆,回首看戈林作何反应。这位帝国元帅纹丝不动,达勒鲁斯被吓坏了,这两个就是行动能影响全世界的人呀!他认为自己好似在疯人院一般。

“战争吓不了我,”希特勒继续说,“包围德国是不可能的。我的人民佩服我,忠实地跟我走。我能促使他们发挥出超人的力量。”他的目光迟钝了。“将来若没有黄油,我第一个停止吃黄油,停止吃黄油。”他停了停。“如果敌人能坚持数年,”最终他说,“我便利用我对于我的人民的威力,比他们多坚持一年。所以,我知道我比所有人都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