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60

第60章 隆美尔的攻势

隆美尔所指挥的第7装甲师进攻矛头在迪南,这也是所有渡河点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迪南城位于古德里安渡河点的北面不远处,第7装甲师的作用是掩护古德里安的装甲军渡河,并形成一个侧翼安全带。勃劳希契元帅压根儿就没想过隆美尔能过河,他配给隆美尔的直属炮兵部队少得可怜,也没有空军的掩护,这次战斗几乎是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自己在单独行动,只要隆美尔打得够狠,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在他的地段,其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隆美尔确实太能打,在战斗爆发的第二天——5月12日下午,第7装甲师就一口气冲到了马恩河,一路上只碰上了极度轻微的抵抗。在河东岸法军仅有两个骑兵师,法国佬可不比波兰人那样脑残,骑兵打坦克的傻事他们是不会做的。所以,法军骑兵一触即溃,丢下那些直属步兵,跑得无影无踪。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就跟在这些步兵后面,既不开火,也不钻出坦克叫这些法国士兵投降,而是想偷偷地跟着这些法军溃兵,从迪南城外的两座桥上一鼓作气就冲过马恩河。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这一幕——德国坦克和法国士兵乱七八糟地混在一块儿,双方不战不降,都在一股劲儿地飞奔。就在领头的那辆坦克刚准备要过桥的时候,法军人群中间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德国佬来了。”此时,大批的法国溃兵还未过桥,守桥的工兵可不管这么多了,他们大声呼喊,打手势,提醒已经在桥中央的法国士兵赶快跳河,“老子要炸桥了”。就在领头的那辆德国坦克已经快开上桥头的时候,法国工兵咬咬牙,果断地把桥给炸断了。那些还没过桥的法国士兵气得大骂,但无济于事,他们只得向面前的德军缴械投降。

桥没了,现在,只能强渡。防守此地的部队还是法国第9集团军的一部,但迪南不属于阿登山区,山势到了这里,就归于平坦。这里也被法国人称之为“小马其诺防线”,在河对岸有大量法军碉堡群以及重炮阵地。最开始,德军趁着法军一团混乱,就用橡皮艇把部队运载了一部分过去,虽然牺牲惨重,但仍获得了成功。

不过,这个桥头堡阵地无法再扩大了,清醒过来的法军炮火不断向德军渡河点两岸倾泻,法军士兵的侧射火力把第二批渡河的小舰艇击得粉碎。当时,隆美尔正好也赶到了渡河第一线。他看到,他的士兵全部躲在河边的石头后面,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河对岸也只有稀稀拉拉为数不多的德国士兵,而且大部分已经负伤,他们被困在河谷下方的石头缝里,丧失了进攻的能力。当时,一艘被打坏的橡皮艇上躺着一名身负重伤、快要淹死的士兵,正在声嘶力竭地喊救命。在法军枪炮声中,这名可怜的德国士兵那撞击心灵的呐喊声,就像一个大锤一样,撞击在那些战友的心房,但没有人敢去救他,法国士兵也始终没给这位可怜的家伙来一个痛快的了断,他的呼喊声由强变弱,直至消失。德军士兵初期高昂的士气,也随着他呼喊的消失而渐渐消退,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哽咽起来。

这悲伤的一幕,连身经百战的隆美尔将军也为之动容。但是,他是最高指挥官,他不能丧失斗志。隆美尔一言不发地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回到了师部。法军的炮火越来越猛烈了,并开始往德军纵深地带射击。由于缺少炮兵,隆美尔到师部之后,立刻就调集了他能动用的所有坦克,回到了渡河地点。隆美尔下令:坦克以50码的间隔全部一字排开,不断开火并来回巡弋。他亲自跳上了其中的一辆,用无线电直接指挥坦克部队朝他认为有敌军隐伏的地区开火。现在,主动权已经逐渐回到了德军手中,法军士兵只要胆敢还击,铺天盖地的炮火马上就倾泻而来。在火力的掩护之下,渡河工作慢慢开始恢复,隆美尔不断地给他的手下打气说,就算渡河失败,也要把河对岸的战友们给抢救回来。几艘大型的浮架船也开到了渡河点,这些船以两艘为一组,中间拉一条粗绳,德国士兵就抓住绳子,开始缆渡,橡皮艇也在河中来回跑着,把对岸的伤兵由西岸运了回来。

隆美尔是闲不住的人,他就像一名步兵连长那样,跳到首批渡河船队的第一艘船上,昂首挺胸地站在船头。他的勇敢大大地激励了士兵们那低沉的士气。当一个营的士兵安全渡河之后,隆美尔下令:立即进攻,不给法军喘息的时间。他手拿一支小手枪,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并强攻下几座河谷周围的小高地。但紧张的一幕随之出现,法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到达。更为关键的是,敌人增援部队中间有数辆坦克,正沿着羊肠小道,小心翼翼地开了过来。渡河成功的德军才五百来号人,也没有战防炮,士兵们围着隆美尔七嘴八舌地提议说,师长快撤吧,回到河岸去。隆美尔总是出语惊人,他对着这些惊慌失措的手下说:“不,我们继续进攻!”

尽管已经20多年没上过战场,但隆美尔那斗士般的勇猛性格并未消失,隆美尔决定赌上一把。他当即命令士兵们,先分散开,躲进灌木丛中,不准开火射击,等到法军的战车已经开到了他们跟前,隆美尔一声令下,所有的轻型火力一起开火,对着打头阵的那辆坦克猛射,机枪子弹打在法国坦克上面就像搔痒一般,但那突如其来的火力把法国人彻底打蒙了,他们以为德军早有准备,吓得连连撤退。这还不算完,手心里捏着一把冷汗的德国士兵刚松一口气,他们的师长便第一个跳出战壕,带领士兵们继续进攻。这时候,法军坦克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双方阵地中央那些没来得及跑掉的法军只能举手投降。更有甚者,那些完全丧失勇气的法军士兵还不断从周围的灌木丛里跑出来,在比己方人数少许多的敌人面前,慢慢地放下了武器。

现在,渡河部队终于能在西岸占得相当宽的立足点,并突破守方的防线,继续前进。但情势依旧严峻,如果法军再勇敢点儿,发起进攻的话,只有轻武器的德军根本就不是对手。隆美尔带着他的副官,离开前线,坐船回到东岸,督促士兵迅速渡河,最关键的是把浮桥快速建立起来,让坦克开过去,才能真正地巩固桥头阵地。

到了13日夜,第7装甲师已经在迪南附近两处渡过马恩河,但浮桥架设工作仍未完成。一个傻乎乎的工兵营估计是刚从步兵部队转过来的,当隆美尔来到下游的那一个渡口的时候,他生气地发现,工兵们正在架设小型浮桥,那种只能让马车与步兵渡过的浮筏。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很多书籍对二战德军装甲部队有一个误解,就是全机械化,这是不对的,德军真正意义上的全机械化装甲部队必须要全部用在刀刃上,第7装甲师也只有一个团的“刀刃部队”。因为,德军没那么多汽油,也没那么多车辆。他们的大炮、战防炮以及后勤供应,全部都是靠马匹来拉动,从一开始,德国人打的就是一场穷人的战争。所以,工兵架设小型浮桥并不奇怪,他们琢磨着应该让数量最庞大的战防炮率先过河。

在隆美尔的亲自监督下,这些工兵立即改换为架设16吨式的大型浮桥,隆美尔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让坦克团率先过河,哪怕只过去一部分也好。这样一耽搁,对岸的情势就越来越糟糕,法军预备队在重炮以及坦克的掩护之下正在发起反攻,德军渡河部队把白天所取得的地盘丢得一干二净,并被压缩在了河谷旁边很狭窄的两块区域之内,这个桥头堡阵地还在不断缩小,最后连监管法国俘虏的地方都没有了。德国士兵就在法国俘虏旁边的空地周围激烈作战,俘虏们只能瑟瑟发抖地坐在地上,祈祷炮弹别落在自己头上。

隆美尔不得不再次坐船来到西岸,他发现,现在的情况真的很糟糕,带领部队作战的营长已经身负重伤,他的副官也已经战死,法军趁着黑夜的掩护不断向前推进,法军战车上的炮声清晰可闻——他们离河岸已经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