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53

第53章 埃本·埃马尔要塞的陷落

紧接着,传来的便是接连不断的着陆撞击声,夺取要塞表面阵地的突击分队的9架滑翔机,一架接一架地在长满杂草的要塞顶部滑行着陆。由于带有减速装置,着陆后仅滑行了20米,其凹凸不平的要塞顶部,致使数名跳机过慢的突击队员身受重伤,他们的滑翔机几乎全部被撞毁。

尽管没有指挥员,但因各组训练有素,他们仍按预定计划立即开始突击。在带着大量炸药包的工兵疾呼声中,他们直向爆破目标冲去。为了掩护进攻,其余的突击队员开始向四周投掷烟幕弹,要塞顶部顿时被浓烟所笼罩。紧接着,突击队员们使用手榴弹和炸药包,连续快速地逐个对炮塔、碉堡、坑道口进行破坏,连续不断的爆破声在空中回响。火焰喷射小组的队员更是大显神威——他们把那些隐藏在碉堡内的比利时士兵烧得不成了人样。此时,通往要塞内部的通道已被比利时守军牢牢封死,滞留在地堡外面的比利时士兵眼见抵抗无望,战战兢兢地举手投降,迎接他们的可是无情的子弹,此刻,德国人不需要俘虏。

10分钟,仅仅10分钟,地面上的火炮就被摧毁殆尽,齐德兰特少校在坑道指挥所里心急如焚。他的防御工事所有的炮台、机枪火力点、射击方向都限定在四周的前下方,对顶部的敌人毫无办法,他组织反冲锋的士兵还未来得及展开,就被地面上的德国机枪手扫倒了一片,这些拥挤在狭窄坑道内的比利时守军连掉头逃命的机会都没有。前面的想往后撤,后面的又往前冲,一时间,坑道内乱成一团,惨叫声此起彼伏。

就在“花岗岩”分队着陆同时,其余三支夺取桥梁的小分队也均按计划,分别在艾伯特运河的西端成功着陆,从背后出其不意地向桥梁猛扑过去。两座大桥的比利时守军连扳动电钮、炸掉桥梁都没来得及,就被突击队员所制伏,仅有一座桥梁及时被守卫炸断。接下来,这些突击队员便开始构建防御工事,阻挡比利时军队对桥梁的反击。不过,比利时军队明显没有这种勇气,他们除了躲在远处胡乱地开炮,居然不敢用步兵对坚守桥梁的仅有100人的德国突击队发动反冲锋。

到了早上6时,德国突击队员已经完全控制了艾伯特运河上两座桥梁,埃本·埃马尔要塞表面也已被“花岗石”小分队所牢牢控制。比利时守军躲在要塞内部企图继续顽抗下去,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德军进不来,比利时军队也出不去。齐德兰特少校并未放弃希望,他的电话线路被埋在要塞内部,并未被德军切断。从电话里获悉,他的援军随即就到,他所做的就是坚守待援,不让德军进入要塞内部。此时,要塞顶上的突击队工兵正在为打通坑道而进行有组织的爆破。

比利时军队援兵的反应速度倒是挺快。天亮以后,比军的一个野战炮兵营便开到了埃本·埃马尔要塞下方,准备炮击要塞上的德军。但由于没有高射炮,这个野战炮兵营还未来得及架起火炮,就被随后赶到的德国俯冲轰炸机轻而易举地全部炸毁。这些俯冲轰炸机,虽然数量不多,但从未间断过,他们盘旋在要塞以及桥梁的上空,一旦发现比军的增援部队,就毫不犹豫地俯冲下去,进行轰炸和扫射。

早上7时,德军突击队第二梯队到达,300名伞兵成功地空降到要塞顶上,突击力量得到增强。在这些伞兵空降的同时,德国飞机还在比利时纵深的广大地区投下了假伞兵。这些假伞兵是穿着德国军服的草人,伞具绑在它们的身上。为了模拟枪声,还在假伞兵身上安装了自爆装置。那些被德军的突袭搞得晕头转向的比利时军队,不得不掉转头去,迎击这些出现在背后的新“敌人”。比利时最高指挥部现在更是一片混乱,他们接到的情报无一例外都是德国伞兵在他们国土内四处降落。最糟糕的是,国境线上的比利时防线已遭突破,德军装甲部队正向纵深挺进,再不夺回要塞以及桥梁的控制权,比利时就真的完蛋了。

比利时人发了狠,他们再次偷偷地派出一个野战炮兵团,准备摸到要塞下方去实施炮击。在德国空军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这个计划简直就是幻想,该野战炮兵团还在行进的途中,就被德国俯冲轰炸机所发现,悉数歼灭。随后,比军又组织了一个步兵营向要塞推进,准备反击,但又被德国伞兵居高临下的火力给打了回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德兰特少校彻底绝望了,他从一个残存的瞭望孔中把外面的战斗经过看得一清二楚,他的增援部队再也不可能到达了,他手下的1 000名士兵现在连一点作用都无法发挥,仅能痛苦地待在要塞内部忍受德军不断爆破的折磨。但是他还想顽抗下去,他还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泪流满面。当天黄昏,德国第6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要塞的下方,夜幕降临之后,大批德国部队已经开始渡河,而这位年轻的少校只能站在号称世界最坚固的要塞里眼睁睁地看着,毫无作为。这时,德国突击部队的爆破声逐渐停止,既然正面部队已经到达,完全炸毁这个要塞的行动就没必要再进行下去,德国人坐等着比利时守军的投降请求。

11日13时15分,比利时守军派出了谈判代表,齐德兰特少校请求投降。埃本·埃马尔要塞陷落。仅30小时,这座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便落在一支不足100人的伞兵手中。在这场战斗中,比军伤亡110余人,剩余的1 000余人全部成了俘虏;德军仅付出亡6人、伤19人的微小代价。

这次奇袭的成功,桥梁的被夺取以及冯·莱希瑙将军的第6集团军在比利时的猛烈进攻,使盟军最高统帅部深信,德军攻势的主要锋芒是在北部,尽管德军推进速度快得有点不可思议,但让甘默林将军感到欣慰的是,德军的行动果然并未跳出“施里芬计划”,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现在,他的部队已经跨入比利时国境,在撤退下来的比军协助下,他精锐的前锋部队——9个法国师已经进入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外围的环形阵地。法国雷诺总理得意扬扬地对他的同僚说道,果然不出我们所料,德军进攻方向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在英吉利海峡那边,怀着极高的热情投入首相新职务的丘吉尔也在他的日记里写道:“看来直到12日晚上,还没有什么理由认为战争进行得不好。”

盟军主力往北部的调动,恰恰是德军最高统帅部所求之不得的事。现在,隆德斯泰特的A集团军群已经在阿登山区偷偷挺进之中,虽然道路曲折,每天的前进速度不到60公里,但是,这支奇兵从未被盟军所重视。当希特勒得知盟军主力已经进入比利时腹地的时候,据他副官回忆,元首几乎是喜极而泣,他大声喊道:“他们上钩了,他们真的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