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49

第49章 比利时之战

比利时,这个中立小国,其地理位置处在德国的西部、法国的北部边境之间,与荷兰毗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采用“施里芬计划”的德国军队,正是一路开进比利时平原,并突破比利时军队所悉心构建的列日要塞,打开了进攻法国的通道。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德国人,谁叫法国修个防线只修一半呢?修到比利时边境就戛然而止了。

除非哪天德国人想不通了,跑到正面强攻马其诺防线。但这样比利时也同样跑不掉,因为,德国人对钳形进攻情有独钟,德国的这个右勾拳,也必定会打在比利时身上。

我们知道,负责进攻比利时的是德国A集团军群,有28个师。这一次,德国虽然采用的是“伪施里芬计划”,但这个右勾拳同样必须大张旗鼓地重重击在比利时的身上,并吸引盟军主力误判此处为主攻方向,而赶来救援。

比利时也曾经奢望过自己能够置身事外。这个精明的小国曾在1918年放弃过一段时间的中立,并从德国手里捞到了一块土地。到了1936年,当德国开始疯狂扩军之后,比利时一见情况不对,又立刻宣布:自己是中立国。转变之快,世所罕见。

但是,在1940年1月10日的那次德国飞机迫降比利时事件,以及缴获的德国机密文件,让比利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然无法置身事外了,于是就开始积极地备战。在战争爆发前,比利时已经组建了22个装备精良的师团,对于如此小国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可是,比利时军队却拒绝同盟军配合,它的理由很有意思。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对来访的法国客人这样说道:“比利时是中立国,你们如若派遣军队入境的话,那么就会承担破坏中立法的罪名,并遭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所以,他更希望让德国来承担这个破坏中立的罪名,到那时,你们就出师有名了。

对于这种略显荒唐,又合情合理的言论,法国人除了张口结舌,也无从反驳了。最后,比利时与法国达成协议,一旦德国入侵比利时,法军就应立刻入境支援,盟军陆军总司令甘默林将军则把盟军第1集团军群部署在法国北部海岸——马恩河一线,以求能在战斗爆发的第一时间赶赴比利时境内,并在比利时军队的协同下,依托那里的防御阵地,粉碎德军的进攻。

所以在战斗爆发的前几天,能否顶住德军的第一轮攻势,则需要比利时军队独自来完成。比利时人完全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因为他们有一条经营多年的坚固防线。在这条防线的核心——通往马恩河与艾伯特运河的交叉点,有着他们引以为豪,被称作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埃本·埃马尔要塞。

埃本·埃马尔要塞,这个让各国军界都公认的欧洲最难攻克的要塞,是1932年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经过3年精心施工修建而成的巨大堡垒群。在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边的“大门”,艾伯特运河防线上的一把“锁”。该要塞所处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巧妙,它坐落在马恩河与艾伯特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花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长900米,东西宽700米。它的东北和西北面是垂直的断崖峭壁,高度约40米,在它的身后,是水势滔滔的艾伯特运河;南面横隔着一条宽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要塞的各个侧面都被所谓的“运河带”和“堑壕带”包围着。在这个庞大的要塞内部,有一条长达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里面驻扎着1 200名守卫士兵。并且,在要塞的上面,没有任何暴露的观察哨,也没有暴露的阵地,这些士兵均可处于距地面25米以下的掩体内作战,他们备有可供长期使用的饮水、食品以及大量弹药。这个坚固且厚实的堡垒,能抵抗一切炮火,甚至飞机的袭击,而不受到一丁点儿的损坏。

该要塞所配置的火力也相当强劲。要塞筑有4座地下炮台,并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液压升降器供给弹药,这4门炮台可以控制艾伯特运河和马恩河16公里之内的所有渡口。它还配置有近40门巨型要塞炮和数不清的隐蔽机枪阵地,为了有利于夜间的战斗,里面甚至还配有探照灯。

比利时政府倾其财力,苦心经营埃本·埃马尔要塞,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在它的西北侧,三座横跨艾伯特运河的大桥连接着比利时的腹地平原,也是通往法国北部的交通枢纽。

埃本·埃马尔要塞,整个比利时的安危,皆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