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47

第47章 开幕

德国陆军统帅部最终敲定的“镰割计划”兵力分配如下:B集团军群,有28个师由冯·博克将军指挥,集结在德国北部,准备席卷荷兰和比利时,然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延伸在外的法国北部地区推进。第一阶段,要把法国的这个延伸在外的突出部打直,尽量压上去,能压多少,看自己的造化。主要是让盟军误判此处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并吸引盟军主力往此地区集结。

A集团军群,有44个师(7个装甲师),由一个老将军——冯·隆德斯泰特将军指挥,是德军挺进的主力。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它要翻越道路险峻的卢森堡边境阿登山区,强渡马恩河,挺进法国中部平原,并绕到集结在北部的盟军背后,同B集团军群一起,围歼该区域的盟军主力。该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它编有3个装甲师,几乎占整个德国装甲师数量的1/3(可以看出希特勒对古德里安是多么的器重)。

C集团军群,有17个师,由冯·勒布将军指挥,扼守剩余的德国边境线至瑞士边界。

剩余的师,则作为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的后备军使用,哪个方向缺少兵力,就往哪个方向投掷。

这个计划很美妙,几乎毫无瑕疵,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条蜿蜒曲折,被恺撒大帝称为不可逾越的黑森林,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能逾越吗?这个问题,也是每次讨论“镰割计划”都无法回避的话题。特别是那些坚信步兵制胜的老将军,他们巴不得古德里安的坦克全部瘫在路上,让自己的步兵师来打头阵。尽管装甲部队在波兰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但步兵决胜负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刁难古德里安。

譬如,在战役爆发前,A集团军群高级军官最后一次齐聚总理府,当面向希特勒报告自己所辖部队所要担负的任务,以及他们将要如何去执行。古德里安的汇报如下:“在奉命进攻之日,我要经过卢森堡的国境,越过阿登山区,一直到色当要塞,强渡马恩河,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桥头堡阵地,以掩护后续步兵渡河。一共需要5天的时间。”希特勒问道:“那么之后你又准备做什么呢?”古德里安回答:“除非我已接到其他命令,否则第二天我就会继续进攻,最高统帅部应该决定我的目标是亚眠还是巴黎。照我个人的看法,正确的路线是应该直取亚眠,占领这个法国北部的交通枢纽,切断敌军退路。”希特勒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这时,一个将军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大声喊道:“好吧,第一点,我首先就不相信你能渡过马恩河。”据古德里安回忆,听了这话的希特勒脸上出现了一种莫名的紧张表情,死死地盯着他,看他怎么回答这句充满藐视的挑衅。古德里安回答:“无论如何,总不需要你来代劳啊!”言下之意,你来指挥我的装甲军还不够格呢。希特勒也没再说什么,这次的汇报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不欢而散,各位将军也回到自己的部队,各自忙活自己的准备工作去了。

很少有人相信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能获胜,那个20年前与德国对抗了4年之久,并最终拖垮德国的法兰西,怎么会这么轻而易举地就被打败呢?每一个德国人都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勃劳希契元帅已为今后将要持续数年的法兰西之役,勾画好了蓝图。包括希特勒本人,这个20年前,在前线同法国人打了4年交道的前下士,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法国人的实力和他们保卫国家的决心。

从接触的资料可以看出,希特勒对这场战役的看法是:他要狠狠地打击敌人,并利用英、法两国的隔阂,从政治上离间这两个国家,直到法国政府不愿意再为这场战争流一滴血。到那时,法国人自然就会跪在他面前摇尾乞怜。而军事上的彻底胜利,他还不敢想。这个在数月之前,还在大骂勃劳希契元帅拖延军事行动的纳粹统帅,到了最后一刻却比任何人还要胆小,在即将发动进攻时,这个不可一世的元首是那样的心惊胆战、谨小慎微。对于进攻的具体时间,也因为这种心理而几度推迟。5月1日他确定在5月5日发动进攻,5月3日他又推迟到5月6日;5月4日他确定5月7日,次日又把它推迟到了5月8日。最后,他终于被自己的这种畏惧心理给搞烦了,5月10日,元首决定,一定要在5月10日发动进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正是5月10日,当一支数量空前的坦克部队,由德国边境通过阿登森林出发的时候,古德里安正仰首站在装甲指挥车上。他身后,三路延伸到莱茵河后面160公里的装甲纵队,正在缓缓向西移动。初夏的阳光洒满莱茵河两岸,耸立在尼德瓦尔德象征着日耳曼帝国的巨大的雕像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些被民族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士兵,自发地唱起了雄壮的《莱茵河卫士》。

人们也许还记得,26年前,在通过此地的一辆列车上,那个普通的志愿兵——阿道夫·希特勒,也有过同样的情景,唱起过同样的歌曲。时间改变,敌人却没变,26年前,日耳曼民族为威廉二世而战。今天,他们为阿道夫·希特勒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