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04

第4章 纳粹党的出现

德国应该算是那种比较倒霉的国家,一战刚刚战败后不久,他们便碰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世界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之巨大,实乃世所罕见——就连那位富得冒油的美国大叔,都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本来就不景气的德国经济更是瞬间崩溃。至1932年,德国失业大军突破700万人,连带他们的家属算起来,那就至少有2 500万人在挨饿,占德国总人口的1/3。

当时,在柏林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妇女提着一大篮子的马克出去买面包。为了上厕所,她就把钱放在门外,等她出来的时候却发现篮子不见了,钱却还放在那里。纸钞马克根本就不是钱了,而是一堆废纸!

就在如此金融危机的时刻,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出现了。

纳粹党是依靠宣扬报复《凡尔赛和约》崛起的,1933年,希特勒通过竞选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在国内,他迅速改变了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在外交上,这个野心勃勃的独裁者,在执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公然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1935年,希特勒下令征兵;

1936年,他进军莱茵兰;

1938年,他夺取了奥地利;同一年,他又夺取了苏台德区;1939年3月,他占领了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希特勒的这些违规之举,英法两国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并且无动于衷。而这些妥协派,也正是被现在历史学家口诛笔伐,批得体无完肤的所谓“绥靖政策”。

但是,我认为,这个几近盖棺的论调很不负责。

因为从利益上说,当时希特勒扩军的目的在西方国家看来,仅仅是为了巩固国防,是为了打击企图向巴尔干扩张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做出的必要军事准备。与此同时,希特勒也不断地向西方国家挥动橄榄枝:“德国重整军备是针对东方的,西方请放心。”

甚至已有人公然为希特勒的行为叫好了。英国《泰晤士报》狂热地吹捧“希特勒的要求是驳不倒的”,英国保守党的报刊则把希特勒当做救世主,并信誓旦旦地说:“他给惶惶不安的西方带来了‘新的希望’。”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派出三个营的德国部队越过莱茵河,构建工事。这种严重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大大刺激了法国人那脆弱的神经。更重要的是,法国此时有陆军百万,而德国的军事力量刚刚起步,要说真打起仗来,法国的边界部队就能把德国灭个百八十遍。

尽管如此,一向办事谨慎、胆小怕事的法国人可不愿意打一场糊里糊涂的战争,法国政府不得不立刻派出自己的外交部长,跑到英国征询这个“老朋友”的意见。

当那位神色紧张、一脸狼狈的法国人气喘吁吁地飞到伦敦的时候,所得到的答复却是:“英国坚决反对法国出兵干涉。”认为德国进兵莱茵兰非军事区,只不过是回到它自己的土地上罢了。英国首相警告说:“英国并不处于战争状态,也不能接受战争的风险。”

哈,依旧是英国的老传统——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军事力量崛起的法国已经让英国人不爽很久了,看见法国人如此狼狈,英国政府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因此我认为,那些大骂绥靖政策的“权威论调”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把脏水一个劲儿地往希特勒身上泼(反正他已身败名裂,再多泼一盆也无所谓啦),并把英、法两国打扮成一对受害者、一对眼泪汪汪被希特勒叔叔骗了糖果的天真小孩子,却只字不提自己内部的钩心斗角,简直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