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35

第35章 陆军总部的失势

其实,希特勒对于那个性情温和的勃劳希契元帅,已经不爽很久了。特别是勃劳希契元帅在制订入侵法兰西计划时畏首畏尾的态度,以及阻挠曼施坦因将军递呈作战计划的事件,更加深了希特勒这一观点。他决定排挤陆军统帅部在战争方面的权威。用他自己的话说:“陆军总司令,也没什么了不起,指挥作战这样的小事,人人都会。”他决定自己干。

于是乎,这个20年前的“传令兵”、“小下士”,在未经过任何专业的军事训练的基础上,在1940年,一跃成为决策三军的最高首脑。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军事史学当中,人们往往指责那位导致斯大林惨败的保卢斯元帅,因为跳级太快,而缺乏必要的军事素养,却往往忽略了整个战争史上最大的跳级冠军——阿道夫·希特勒。

这种夺权的行为,虽然就当时而言,还看不出来会造成多大的后果,但就长远来看,恶果极大。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陆军统帅部从抵抗拿破仑战争的反法联盟开始,就作为德国战略的神经中枢,负责对战争各方面的研究,是国家战略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拥有相当大的控制特权。

这个机构网罗了整个德国军事领域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众人力量的产物,它是集作战、外交、后勤、谍报于一身的庞大组织。任何作战计划的制订,是要经过精密的分析,以及讨论,才会付诸行动。而勃劳希契元帅正是这一拥有长久历史传统机构的继任者。这个产生过克劳塞维茨、老毛奇、施里芬、鲁登道夫等伟大军事家的精英机构,居然被那位自命不凡的独裁者,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一脚踢开。群体的智慧成了一人智慧,从此以后,任何作战计划都出自于希特勒那“聪明”的大脑。陆军统帅部沦落为打工仔。

在以后的岁月里,希特勒的越级指挥,更是让陆军统帅部恼怒不已。甚至在有些作战指令的传达上,下级往往得到互相矛盾的作战命令:一个是最高统帅部下达的,一个是陆军统帅部下达的。

到了战争后期,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希特勒甚至亲自打电话到营级单位去指挥调度(此乃独裁者的通病,希特勒、斯大林,包括中国的蒋介石,都是如此。不过老蒋好像是最牛的,他可以打电话到连级去指挥战斗)。

而这种军事独裁行为,起始点正是这场“威塞演习”,希特勒把那个勤勤恳恳为德国服务百年的机构一脚踢开,义无反顾地独自一人去完成上天降给他的大任去了。

OKW——最高统帅部,OKH——陆军统帅部,OKL——空军统帅部,OKM——海军统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