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108

第108章 躁动不安的东线

在法国投降之后,希特勒已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急于求和。他在5月24日对冯·伦斯德将军详细地说明了他的一些条件。他表示,他对英国是钦佩的,并且强调指出英国有它存在的“必要”。他说他只希望伦敦政府让他在大陆有行动的自由。

他非常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同意这一点,甚至于在法国战败以后,仍然没有制订出继续对英国作战的计划。而一向以缜密作风著称的德国陆军统帅部,也没有为希特勒提供出什么计划。在这期间,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日记里,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他对苏联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的威胁,比对英国的威胁更感到不安——从1939年秋天以来,苏联已经吞并了2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2 000多万。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都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6月下旬,希特勒曾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有过多次私下谈话,哈尔德将军也参加了。哈尔德所担心的是苏联日益增长的好战性,他们沿1939年9月的波兰分界线的兵力不断增加,还有庞大的军备计划。哈尔德指出,东部的几个师连海关任务都难以承担,他要求在那里增加德军兵力。

实际上,此时的希特勒已经有了与苏联开战的想法,但没有表露出来。按计划,在法国战败之后,德国陆军要把155个师减少到120个。但希特勒突然改变了主意,他下令——在行将解散的35个师中,有20个师,在必要的时候,就立即恢复起来。他还下令,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要增加1倍。

对于希特勒的决定,将军们都不能理解。因为,对英作战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陆军师。并且,要想使装甲师数量增加1倍,自然就要相应地提高生产速度。希特勒命令每月应该生产800辆到1 000辆坦克。可是,兵工署一计算,这个计划可行是可行,但需要钱,这些专家张口就要20亿马克,这还是保守估计。同时,他们还需要10万个技术工人。

这笔巨款着实把希特勒吓了一大跳,他只好被迫取消了这个计划。但是,他又不肯取消增加装甲师的计划。无奈之下,勃劳希契元帅只能自作主张,借以应付希特勒那无法实现的要求——勃劳希契把每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减少到了原来的一半。名义上,装甲师是增加1倍了,但是坦克的数字却没有加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对于以后的苏联战役有着巨大影响。

关于希特勒不想提高军工生产的举动,他自有一番解释。他认为,提高军工生产就会加重人民的负担,从而导致人民对政府以及战争的不满。他的这个想法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一年以后,美国、苏联、英国三个超级大国的战争机器,开始24小时地全面发动之时,德国90%的军工业仍旧实行8小时工作制,周末还有假期。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希特勒才清醒过来,同意进行总体战,但为时已晚。

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对于他的敌人没有清晰的认识,一方面他嘲笑苏联巨人只不过是个猪小肚——一捅即破;另一方面,他又寄希望于与英国讲和。希特勒几乎到自杀的最后一刻,还希望英国会醒悟过来,不致把半个世界让给布尔什维克,另一半让给拜金主义的美国。可是,当1940年英国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之后,希特勒才猛然发现,他面对的是两个强敌,而他的弹匣里只有一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