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厨女当家
8421000000256

第256章 定情信物

所以,一早村民们出了王府去看热闹,丫鬟们聚在一起议论这些村民真是不可貌相,看来表小姐虽然出身寒微,但看他们全村人的礼节,难怪叫竹村了,竹乃花中君子,看来竹村人也都是君子。

之前凌将军在蓟城养伤时,住的就是宁远王府,丫鬟们可是对他好奇的很,是什么样的水土才能养育出这样出色的青年将军呢?

如今见了竹村人后,丫鬟们也不觉得奇怪了,虽然出自寒微,可谁又能说不是君子安于平淡呢?

于是,在老太妃为了给凌小柔撑面子,将竹村人请进王府的同时,竹村人也用他们的行为让丫鬟们认同了凌小柔唯一让人诟病的出身。

而对这些全不知情的凌小柔,一早起来就带着王府的人准备包粽子,之前王府的丫鬟婆子侍候的下人就有百人之多,还不算上别院庄子里的,再加上竹村来的人,粽子可是要按三百人份来准备了。

还有凌小柔的庄子里,已经派人去通知大伯娘等人竹村人到的消息,想必今日大伯娘就会带了凌小敏来宁远王府,回去时自然也要把庄子里人的粽子也包出来。

厨房里的人忙竹村人的饭菜就已经要忙不过来了,老太妃也不是不体谅人的,包粽子的事就不劳烦他们了。

将王府里闲着的人手都找了过来,也凑了二十三个丫鬟婆子,凌小柔就示范着教她们怎样包,最后又剔除五个实在是怎么教都教不会的。

剩下十八个最后总算把粽子包的有模有样,于是,这一整天她们什么也不用做了,粽子包了一个又一个,老太妃就让人在院子里支了大灶,包好的粽子就放在大锅里直接煮出来,然后放到水里投凉,这样怎么着也能放到端午了。

五月初三,五千名将士赶到蓟城,换上干净整洁的新军服,一个个都倍有精神。

因离开边关前贺楼远一再强调就算心里再美,也得给忍着,就是路两边都站满了让他们流口水的大姑娘,他们也得做到目不斜视。

于是,这些将士在知道要到达蓟城范围之后,就停下狂奔的脚步,迈起整齐的步子,进城时更是目不斜视,眼神锃亮的同时脸上的笑还得绷着,可看在路边围观的百姓眼中就是纪律严明,个个都英武不凡。

莫红绸站在路边,瞧着英武的将士心情也很是激荡,这都是她并肩作战的兄弟,即使是要退伍了,也是她的自豪。

瞧路两边那些姑娘们爱慕的目光,怎么早就没人想到相亲大会,不然也不至于很多弟兄退伍之后连老婆都讨不上。

看来往后这样的相亲大会还要继续,若是从前退伍的士兵也能来参加就更好了。

凌小柔站在莫红绸的身边,身高没有莫红绸高,她想看人还得踮起脚尖,从将士们进城开始,她就一直抻着脖子看,希望能看到想看的人,可到最后将士们都进了城,她也没见着贺楼远,说不失望是假的,可又理解贺楼远在边关公务繁忙。

虽然雷哲被送回国了,可后续的事情还很多,哪有时间回蓟城啊。

五千将士进城,让原本就因来了太多参加相亲大会的人和来看热闹的人而变得拥挤的蓟城,更加的拥挤了,好在将士们也不需要住到客栈和驿馆,在城里校军场搭了帐篷也就住下了,反正也没两日就是相亲大会,将士们心里高兴,也不怕条件简陋。

再说,比起边关,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第二日休整一天,除了给将士们刮胡子、换衣服的时间,当然也是要让他们打理好个人卫生,毕竟为了赶路可是一直从边关跑过来的,离着远看还挺威武的,离的近了都一股子味,不洗干净相亲大会时再把姑娘们给薰跑了。

莫红绸知道情况这一整天也就没去军营,再不把自己当女人,她也是女人,有她在将士们也不自在。

连着几天福荣楼和宁远王府闲着的人都加入到包粽子中,粽子包了一缸又一缸,最后的一天里,竹村的人也加入进来,虽然第一次包,可架不住竹村人的手都巧,试了几个就把粽子包的又快又好,速度那叫飞快的让人羡慕。

当得知这些粽子是要明日送到营地里给将士们吃的,姑娘们羞涩的同时包的更是用心,不是在线绳的手法上动动心思,就是在馅料里动动心思,凌小柔看了大呼太甜了,换来姑娘们一个个的小白眼。

其实,凌小柔想说的是加了太多蜜饯和糖的粽子太甜了,但愿吃到的将士们不要被齁到。

还有那个谁家的二妞,你不要把自己的耳环也包到粽子里好不好?就算金耳环吃不死人,可直接从耳朵上薅下来的耳环洗都没洗不卫生好不好?

喂喂,你们那些姑娘不要都效仿好不好?就算咱们现在都不差钱了,可也得考虑一下将士们的胃口消化不消化得了吧?像金戒子,金耳环这种东西吃不好可是能吃死人的。

总算是将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只等着明日一早派人送过去,可瞧着那十几个包了异物的粽子,凌小柔真心替那几个不幸中靶的将士们祈祷。

初五早上,凌小敏和李氏才姗姗来迟,最近庄子里都忙不开,李氏和凌小敏都忙得脱不开身,自从出了方氏的事之后,凌小敏就不时地在李氏耳边叨念,让李氏觉得他们如今的好日子都是承了凌小柔的情,凌小柔谁也不欠。

结果他们不但没思回报,反而出了方氏要谋人家财的事,李氏认为都是她对方氏平日里管教不严才造成这样的结果,虽然方氏死了,可她对凌小柔的内疚却半点都没减少。

李氏不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有内疚也不会像别人那样忏悔哀求,她觉得既然对不住大丫了,那就拼命地干活吧,就算不能弥补什么,也不至于闲下来就心里难受。

李氏从来就不是个吝啬力气的,除了拿着锄头下地,她还能挽了裤腿下河,若是看到谁偷懒耍滑的,大嗓门子扯开了,站在庄子东头,西头都能听得真真的。

倒是让庄子的风气忙碌起来不少,一个月下来,倒是比平时提高了近一半的效率。

凌小敏也不去管她,让她心存内疚了也好,免得被人几句耳边风就什么都信,她已经能感受到大丫对他们一家的疏离,若是再出来几个方氏那样的人,他们这两房人的感情才真是断了呢。

得到凌小柔回蓟城的消息时,李氏可是很激动的,想要凌小柔知道她这些日子在庄子里做的努力,又怕凌小柔根本就看不上眼。

纠结了两日才在凌小敏的安慰下鼓起勇气来见凌小柔,可看到凌小柔时又唯唯诺诺的不敢上前,凌小敏悄悄在凌小柔的耳边说了原因,凌小柔‘扑哧’一笑,“大伯娘,你这是打算不跟侄女说话了吗?”

李氏那点怯意也就散了,嗓门子扯开了,“哪能呢?大侄女,伯娘跟你说啊,最近庄子里……”

‘啪啦啪啦’说了一气,把庄子里的变化说的那叫绘声绘色,听得旁边的竹村人眼睛都直了,一直就知道他们竹村的生意够黑了,真比起来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黑。

和凌小柔庄子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两的赚法,他们竹村的生意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郭山就想竹村有没有可能也做的跟庄子一样。

庄子有河,竹村也有,庄子有山,竹村也有,若是也有山上建几座竹楼,到时也往外租,那不是也能跟庄子一样赚钱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庄子里让人吃之不忘的美食,虽然竹村做不出庄子那些,可竹村有烧烤,有烤鱼,还有羊杂面,虽然比不得庄子的精致,在高县也是独树一帜,唯一的差距就是高县不如蓟城繁华,有钱人也不如蓟城多,但他们可以把价钱定的低一些,总是有人愿意来住吧?

郭山心里的算盘已经打得很响了,自从村子赚钱之后,他这个老实人也跟钻钱眼里一样,整日想的就是怎么让村子里的人赚更多。

直到老太妃让人来喊吃饭,竹村人和大伯娘才意犹未尽地止住话头,约定等端午过后,大伯娘就回村子一趟,帮着村子也都建起来。

而凌小柔也决定了,既然竹村人有这心,她也可以帮帮,蓟城周边已有几家这样的庄子开业了,只是食物上不出彩,游客去的也不多,凌小柔早就有如京城那样往外卖麻辣料的打算,既然竹村也想要效仿,她完全可以先便宜自己人。

吃饭的时候老太妃将李氏请到上座,挨着她坐在首席上,把李氏给惊吓的手脚无处放,直到听老太妃说了一句就要成为一家人后,看看女儿,再看看旁边桌子一双眼睛都要定在女儿身上的屈鸿泽,李氏才懵懵懂懂地发现好像知道了些什么。

虽然李氏觉得自家和屈家有些门不当户不对,女儿不该有那心思,可女儿那点心思藏的再严,当娘的也能看出来一些,在李氏心里就算凌家出身差了点,可她的女儿是最好的,哪能说便宜就便宜了屈家的胖小子?

瞧那孩子胖的,一看就是好吃懒做的,若是女儿嫁过去还不得有操不完的心?

本来是不愿意的,但被老太妃当着众人的面一副看亲家的态度,又觉得跟宁远王府扯上亲戚是有面子的,拒绝也不舍得,不拒绝也不舍得,最后憋了半天来了一句:“此事还是等见了屈夫人再说吧。”

老太妃愣了下,她的儿子要娶凌小柔跟自家妹妹有什么关系?后知后觉地想到她的妹妹可是小柔儿的义母,小柔儿没了亲爹娘,义母还真能说上话。

于是,两个完全没在一个频道的两个老太太唠的还算亲热。

早饭的粽子很好吃,肉馅的里面还加了添香草,李氏虽然在庄子里常吃竹筒饭,里面也是有米有肉,可像这样用竹子包起来的还真没吃过,不但有竹叶香,馅的味道也很大不同。

挑着肉粽就吃了几个,老太妃也不由得多吃了几个,习秋在旁一个劲地咳,就怕老太妃吃多了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