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走边想
8416500000081

第81章 加利福尼亚乡村的咏叹

在所有美国总统中,中国人对尼克松的情感多少有些特别。毕竟他是第一个越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把手伸向中国的美国总统。参观尼克松纪念馆是临时安排的,就此征求意见,大家都颇赞成。

远远地就看到拐角上高高飘扬的美国国旗和加州州旗在风中哗哗作响。洁白的栅栏上缠绕着绿得发亮的藤蔓,后面是一栋掩在树木花草中的小平房,白墙红瓦,朴素而又醒目。房前的小广场上,巨大的喷泉喷薄而起,直上湛蓝的天空,此起彼伏的环行水柱被加利福尼亚的阳光照耀得格外透明。水柱下面,池中的涌泉沿着一层层的石阶汩汩流淌,像是无尽的咏叹。

透过水幕,我似乎又看到1972年2月21日的北京机场,美国总统与中国总理的历史性握手,中美关系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

尼克松访华受到美国多数人支持。著名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称他是“罗斯福以来在对华关系方面最有眼光的人”。它所基于的考虑用尼克松自己的话说是:同“二战”后的美国地位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想不到的那种挑战”;是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的美国外交三原则构成的“和平新战略”。

尼克松访华被公认是他执政六年中的最大成就。然而,那之后不到四个月,“水门事件”爆发,他几乎是转瞬之间就从顶峰跌入“最深的低谷”。他后来引用戴高乐的话说:胜利之神“几乎刚刚展翅而飞,就已经收起羽翼”。

尼克松不承认他和他的班子曾插手了“不可饶恕的行为”,可是拒绝接受对他本人的调查,也不愿交出白宫电话录音带。当这些录音带最终交出时,法院查明其中有18分钟的空白,怀疑是为了掩盖真相而故意抹去的。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弹劾案。尼克松面临选择:辞职或被弹劾。如被弹劾,他将接受6个月的审讯。

1974年8月9日早上,尼克松在一张写有“我谨此辞去美国总统之职”的纸上签了字,和接替他的副总统福特告别,然后携家人由专用直升机送往安德鲁斯机场,再由“空军一号”送回加利福尼亚老家。担任了6年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成为一介平民。

“水门事件”的背景至今众说纷纭。是谁、为了什么下令破门而入?以及按尼克松的说法,这个“三流企图盗窃案”,怎么会发展成为美国政治史上最终迫使总统辞职的最大丑闻?依旧是两个主要的谜。

尼克松相信,“大多数政界人物在心里都是实用主义者……在社会生活中,像在私生活中一样,所有人都是有原则的,所有人也都是有利害关系的。要进行有效的工作,领导人必须认识到两者常常是分不开的。这需要高明的手腕。”

纵观许多美国总统的一生,我得到一个结论:权谋可以使一个政治家杰出,人格才能使一个政治家伟大。

尼克松的老家在加州的一个偏僻小乡村,很穷,因为贫困而不得不变卖家产,远走他乡。他当了总统后,亲戚们又花钱将他的家产买回来。作为辞职总统,他病故后政府没有为修建他的纪念性建筑拨款。尼克松纪念馆是当地人集资兴建并轮流义务值班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