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8416000000005

第5章 谢老在兰州

王定国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谢觉哉同志作为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代表,于同年7月29日由延安来到兰州。当时,办事处只有十余名工作人员,除谢老外,办事处处长是彭加伦同志,秘书长是朱良才同志,副官况步才同志,译电员黄文炳同志,还有警卫员、服务员赵元德、王大成、张保政、王福贵等同志。我是1937年9月到办事处工作的,负责内部行政事务。办事处初成立时,在南滩街54号(现酒泉路互助巷2号)前院,1938年2月迁至南稍门内孝友街32号(现酒泉路314号)。这时彭加伦、朱良才同志已调离,办事处处长由伍修权同志继任。

营救和收容西路军流散人员,是一场尖锐的斗争。1936年冬,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红军的干部和战士遭到搜捕和残害,但他们心向党,心向毛主席,千方百计寻找党,寻找红军部队。马步芳、马步青的部队把俘虏的红军战士编到他们的部队里,罚做苦役,把怀疑是红军干部的关在监狱里。尤其是马步芳、马步青、韩起功惨无人道,残杀了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

为了做好营救和收容工作,我们在张掖建立了秘密的临时党支部,探访流散在河西各地的红军人员。有一次,我们探听到张掖县监狱里关着八名红军干部,就赶快写了密信,报告谢老和办事处设法营救,谢老通过贺耀祖同马步青交涉,结果救出了魏传统、刘瑞龙、惠子明、张玉清四位同志。

1937年底,青海马步芳把被俘的红军战士2000余人编为一个新兵团,送往第一战区补充卫立煌部队。这个新兵团到达兰州时,谢老派我去看看,我找到一位认识的同志名叫席天明,他说,这个团除了团长、营长、连长是马家军队的人外,其余都是红军战士,大家都不愿到国民党的军队里去。我报告谢老后,谢老一方面报告党中央,一方面向国民党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交涉,要求把这团红军战士拨交八路军。

谢老又找到这个“新兵”团的杨团长谈话,对他讲团结抗日的道理,劝他把这团红军战士交给八路军。杨团长说,只要上级有命令,不论交给谁,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谢老让彭加伦同志给这些红军战士讲话,要他们坚定信心。不料朱绍良还没有正式答复我们,便命令这个团出发走了。谢老立即给在西安的林伯渠同志发了电报,当这团人到达西安时,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云甫同志便去看望他们,红军战士群情激昂,都要求回八路军。经过斗争,终于把这团人全部端了过来,开到三原县的安吴堡,由八路军接收,补到八路军各部队去了。

那位杨团长也到了延安,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当他从延安返回路过兰州时,还专程来办事处看望谢老,叙述他在延安受到的礼遇,说朱德总司令还接见了他。他在延安见到八路军官兵平等,总司令和战士在一起打篮球,使他深受感动,开始对共产党有了正确的认识。他说,要不是家属老小都在青海,就不想回去了。

此人回到青海后,即被马匪撤职,后来又被杀害了。

录自《谢老在兰州》一书。作者王定国同志,谢觉哉夫人,四川营山人,生于1913年。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红军,时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工作人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法制委员会机关党支部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