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8416000000026

第26章 河西三个月(1)

戴克林

(一)

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被马步芳、马步青部所阻。过年不久,在一次战斗中,我的左脚被打穿了,行动艰难。团长陶勇同志给了我一匹骡子和十几块银元,我就骑着牲口,由勤务员小吴照顾着,跟在部队后面走,到祁连山中时,和部队失去了联系。

我们两个人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翻了几座山,遇到了兄弟部队两个负伤的同部,他们也骑着两匹牲口,由勤务员照顾着。我们同行,爬上一座更高的山,进入了原始森林。茂密的古木一直顶着天空,有的地方竟很少透过阳光。几人合抱的大树不知在什么年代已经枯死,斜倚在别的树上。从山上远望,是一片雪的海洋,白雪压着黑色的森林,森林压着山上的积雪。我们已经没有力气继续前进,决定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我们把积雪铲除,开辟了几小块空地,准备点火取暖。大家搜遍全身,一共找到两根火柴,但一擦,啪的一声,一根火柴的头掉了。大家一时紧张起来,如果这最后一根火柴再擦不燃,就很危险,我们很可能被冻坏。六个人的安危,全系在这一根火柴上,幸好这一次擦着了,大家的心才落了下来。我们七手八脚地引起了火,把开辟的几块空地烧干,然后铺些枯叶,打开破烂的军毯坐下来。

干粮早吃完了,山上除了雪以外,再找不出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勤务员们下山去,从路上拾了一些牛皮、羊皮、羊头和羊蹄回来,我们用火一烧,然后用小刀刮一刮,毛短了一些;再烧一烧,刮一刮,毛又短了些;一直把毛烧尽,把皮肉烧熟,分而食之。干皮很硬,半天才能嚼完一块,吃完后还要吃雪。

后来,牛、羊皮再也找不到了,我们就决定杀一匹牲口吃。我说先杀我的,他们说先杀他们的,在非常困难时期,大家还是想着照顾对方,争着先杀自己的牲口。争持不下,勤务员说:“你们三个都负了伤,谁的牲口杀了都不行,万一有了情况怎么办?牲口都留着,还是我们下山去找食物吧!”结果牲口都留下来。三个勤务员都是十四五岁的小青年,他们忘了自己,争着下山找吃的。

有一天,忽然一个勤务员跑来说:“下面上来五六个骑马的人!”我们都没有武器,怕是马家军来了,便立即往山后分散隐蔽,连牲口也没来得及拉走。我不能走,用破军毯把负伤的腿缠起来往山下滚,滚到半山腰,被树拦住了。过了几个钟头,看没有动静,估计敌人已经走了,才爬上山。慢慢的,大家又都回来了,但三匹牲口都被敌人牵走了。

经过这次事情,我们又搬到一个大岩石下面去住了。白天不能烧火,只点起一点小火,把火苗保存起来,到了晚上再把火烧着。有一个同志的伤口复发了。当时我们只有一个搪瓷碗,每天就用它烧雪水,从破棉袄里扯些棉絮蘸水洗伤口,又撕块破布包起来。

在这些日子里,经常吃不上东西,饿得皮包骨头,满头满面都是乱糟糟的头发和胡子。

藏族同胞实行天葬,死人让飞鸟来吃,这种吃人的大黑鸟,每只有一二十斤重,闻到我们伤口的气味,也成群结队的在我们上空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我们照常调理着伤口,谁也没有去理睬这些怪物。我们经常谈论着鄂豫皖苏区的情景,也谈论着各自经历的战斗故事和苏联国内战争的故事,来消磨时间。我们虽然处在困难中,但我们却生活得很有信心。特别鼓舞人心的是伤口慢慢地长出了新肉,合了口,结了疤。

(二)

伤刚好,我们就研究分头下山找部队,他们四个人从高台方向出山,我和勤务员小吴出梨园口。

上山一个多月,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一个多月当中,山下起了些什么变化,部队到了什么地方,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找部队,都是问题。山上的积雪还很厚,我的伤口才好,骨头还有些痛,走得很慢。

我们刚到山下,忽然遇到八个家伙,一个个贼眉贼眼,看来就知道是专门发红军零星人员洋财的。他们看到我们这般模样,就上来“检查”,一发现有银元,都围上来抢,抢完,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还是小吴机灵,他把一个银元藏在衣角里,总算没有被抢去。

到了梨园口附近,看到很多马家军的队伍,有的在下操,有的骑着马,在狭窄的垭口上还筑有碉堡。这里是我们惟一的通路,但却不能走。旁边有一个小山洞,我便和小吴躲进去,打算天黑后再走。马家军的骑兵在旁边走来走去,只要有一点动静,就可能被敌人发现。等到晚上,我们出了洞,顺着一条沟悄悄地往前爬。我们竖起耳朵,只要有一点响动,就停下来不动。我们清清楚楚地听到敌兵在谈笑。我们一直爬了五六个小时,大约爬了三里多路,才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这时,村子里的鸡已叫了,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没有动静,想站起来,但腰直不起了,浑身酸痛。我们没敢多休息,就往前走,忽然发现前面有火光,走到那里,一看是个铁匠铺,我们赶紧叫开门,跨了进去。

铁匠看到我们这个样子,露出惊异的神色,一面把门掩闭,一面说道:“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叫马家的人知道了可不得了,前些日子就有几个红军被捉到凉州去活埋了,其中还有几个女兵。”我说:“我们就是红军,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为了穷人翻身才来吃这些苦的,红军对你们不错,现在我们有困难,要请你们帮助。”小吴掏出那一块银元说:“请你给我们买点米来煮点稀饭,我们吃了就走。”铁匠买来一升半小米,在炉上煮稀饭。铁匠铺的人对红军非常同情,他们谈起马家军用一根烧红的铁条活活地烙死红军的一个伙夫的时候,对马家军非常痛恨。有的还说:“红军好,就是来的人太少了,打不过他们,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多来一些,把马家军都收拾光,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稀饭已经熟了,多少日子没有看到过稀饭是什么样了,一揭开锅盖,喷出一股米香味。我和小吴每人连续吃了十多碗,虽然肚子已经胀了,但还是想吃。天亮了,我们离开了这里。

(三)

往哪里走呢?我们只知道党中央在延安,到延安去要东渡黄河,行程好几千里。没有地图,也没有盘费,怎么办?小吴皱着眉头,等我决定,我说:“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讨饭过黄河!”于是,我们便沿着长城往东走。

长城沿线,风沙很大,草木不多,老百姓生活贫苦。

只要能讨到吃的,饿不死,能够过黄河,就行了。

晚间找个瓜棚住下,捡些柴草,煮麦麸吃。夜里被冻醒来,拨一拨火,烤暖和点再睡。为了抵御春寒,我们向老百姓讨要了几张老羊皮,自己动手,缝缝缀缀,做成了衣服,小吴一件,我一件,虽然缕缕挂挂,不好看,但是暖和多了。

有一天,我们走进一个较大的村庄,庄内有一座大房子,还有很高的围墙,像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家,小吴高高兴兴地对我说:“这一回说不定能讨点小米稀饭了。”不料我们刚走到大门前,忽然闯出来一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的棍子就打了下来,我们的背上、腰上连连挨了几棍。我们和他讲理,那家伙凶神恶煞似的仍是打个不停。小吴要和他拼,我说:

“这个地方不好,我们走吧!”我们一路跑,那家伙一路追打,跑了很长一段路,那家伙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