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市场学教程
8296500000072

第7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市场监管(1)

提要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变量发生不确定的变化,从而使行为人蒙受损失或获利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不仅具有不确定性、传递性和双重性等一般特征,还具有高传染性、强破坏性的时代特征。金融风险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金融风险的产生既有其一般原因,也有其深层次原因。金融风险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中主体的收益,使市场参与者遭受巨大损失,还将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发展。因此,金融监管就必不可少了。金融监管有三大要素:即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金融监管主体在进行监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监管原则,使用必要的监管手段。学者在对金融监管实践的抽象总结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监管理论,从理论角度对金融监管实践加以指导。金融监管当局及其相应的机构运用一系列法规、制度和办法、措施,对金融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宏观监督和管理所形成的一整套管理系统,即金融监管体系。由于世界各国情况各异,所以金融监管体系也不尽相同。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之间的金融管制逐渐放松,资本在各国之间频繁流动,使得单个国家已无法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因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需。

第一节、金融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四伏、风波迭起,相继发生的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危机发生地的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也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追根溯源,这些金融事件都是由金融风险引起的。金融风险蕴含于各种金融活动中,直接影响着金融业发展,是投资者、筹资者,尤其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金融风险不再局限在金融领域,它造成的后果还会影响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和危及政局的稳定。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金融风险的研究和防范、监控。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风险一词并不陌生,一般认为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从经济学角度说,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和变化,影响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方向,给经济主体带来损失或获利的机会。风险的种类很多,金融风险是风险中最常见、最普遍,且影响最大的一种风险。所谓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变量发生不确定的变化,从而使行为人蒙受损失或获利的可能性。由金融风险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它既可能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收益。

金融风险由金融风险因素、金融风险事件和金融风险结果构成。金融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或影响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是金融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是金融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金融风险因素可分为两类: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律法规的出台、政权的更替和投资者的预期等;间接因素则包括自然灾害或宏观经济政策失误,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恶化等。金融风险事件是经济及金融环境变量发生预料未及的变动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结果的事件,它是金融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金融风险事件是连接金融风险因素与风险结果的桥梁,是金融风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金融风险结果是金融风险事件给金融行为主体带来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一般表现为行为主体遭受的非预期的经济损失或获得非预期的经济利益。可见,金融风险因素与金融风险事件共同作用才产生风险结果。

二、金融风险的特征

(一)金融风险的一般特征

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传递性、双重性、普遍性、客观性和可测性等一般特征。

1.不确定性

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金融风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出现,以及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都是不确定的。这说明,金融风险是一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的组合结果。

尽管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金融风险表现出较规则的变化趋势,这就为预测金融风险提供了可能。人们可以通过收集大量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预测,减少不确定性,提高获利的可能性或降低损失的可能性。

2.传递性

金融风险的传递性是指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主体之间具有传播和扩散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一个多边信用网络,当其中某一主体发生风险时,会很快地将风险传递给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主体,引起这些机构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金融体系的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动荡和崩溃。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双重性

金融风险的双重性就是指金融风险既可能给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带来收益,也可能给该主体带来损失。但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当提及金融风险时,通常也是强调它的危害性。

4.普遍性

金融风险的普遍性是指在整个金融领域内,金融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每一个具体行业、每一种金融工具、每一个经营机构和每一次交易行为中,都可能潜伏着金314融风险。金融市场风险普遍存在,它不可能被消除,人们只能积极防范和管理。

5.客观性

金融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金融风险的产生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金融风险贯串着金融实践的全过程。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变量,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发生变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其变动也不以任何金融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决定了金融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6.可测性

金融风险的可测性是指人们在风险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预测、管理风险。

金融风险既有不确定性,又有规律可循,说明预测金融风险是有可能的。相关的金融风险理论研究和管理工具的发展为预测风险提供了具体手段,如利用概率和统计方法就可以对风险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量化。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给管理金融风险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

(二)当代金融风险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金融市场的交易手段发生了革新和进步,金融资料的处理和传递也更为便捷和及时。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明显地烙上了时代的特征。

1.高传染性

一方面,各类经济主体均进行跨市场交易,交易方式日益先进,人们通过电话、Internet网络等手段,在瞬间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互动,这使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使各国对金融管制逐渐放松,国际资本因此能更灵活地在国家之间流动,国内金融市场更易受到冲击。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了当代的金融风险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例如,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倒下,其影响还波及了欧洲和美洲。

2.强破坏性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日益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金融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金融安全与否已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安定和发展,甚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领域一旦发生危机,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如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墨西哥货币危机就导致了该国经济的崩溃。这也是金融风险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

3.突发性

尽管对金融危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金融风险往往被市场繁荣的表象掩饰,潜在的风险一旦积聚、爆发往往形成巨大的金融危机,难以防范。

三、金融风险的类型

为了有效地控制、预测金融风险,我们有必要对金融风险进行一定的归类,以便对具体的金融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根据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分

1.信用风险(credit risk)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不能履约所导致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金融机构实施风险管理的重点。我们通常所说的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就是信用风险的一般表现。贷款人或是因经营不善而无力偿还银行债务,或是由于缺乏信用观念和道德约束,执意违约,导致银行贷款损失,甚至因此而破产。在证券市场中,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它是在发行人的财务状况不佳时出现的违约和破产的可能,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事业稳定程度及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信用风险区别于其他类型金融风险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信用风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产生意外的收益,它的后果只能是损失,并有可能是巨大的损失。

2.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实体因流动性的不确定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所谓“流动性”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金融工具的属性,它反映金融工具以合理价格在市场上流通、交易及变现的能力;另一种含义则是指个人或机构的金融资产运转流畅、衔接完善的程度,即持有的资产能随时得以偿付,能以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或者能比较方便地以合理的利率借入资金的能力。个人投资者常常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比如,某个投资者购买了一些品质不佳的股票,当他持有一定时间再出卖时,却发现这些股票必须大幅度地降价才能交易成功,投资者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流动性风险也是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了银行的应变能力。银行应保证持有的资产能随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能够较快地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或借入资金。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高,银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流动性风险也越低。但是,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是此消彼长的,即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是以牺牲一定的收益为代价的,因此,银行需要在流动性和收益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实现最优化。

3.利率风险(interestrate risk)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杠。由于受到中央银行的管理行为、货币政策、经济活动水平、投资者预期,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利率水平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一国的利率会经常发生变动,所以,利率风险是一种较普遍的金融风险。它有两个显着特征:

首先,利率变化导致现金流量(净利息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从而使收益和融资成本不确定;其次,利率变化导致资产(或负债)市场价值的不确定,从而导致收益的不确定。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企业,如果其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及期限不匹配,利率的变动对其资产、负债的影响就不一致,会出现损失和收益不能相互抵消的情况。以商业银行为例,如果银行持有的主要资产是利率固定的长期债券或贷款,而负债则是大量的短期存单和短期资金,由于长期利率的变化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变化大于短期利率的变化,银行就存在缺口,将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还体现在引起有价证券价格变动上。一般来说,证券价格与利率水平是反向变动关系,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利率的下降则会使证券价格上涨。

4.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

汇率风险是指经济实体或个人在从事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上升或下跌所造成损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又可分为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两种。交易风险是指当由于以外币计值的未来应收款、应付款以本币进行结算时,其成本或收益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它是一种现金流量风险。在以外币支付的国际贸易中,外币贬值会使出口商遭受损失,对进口商有利;相反,外币升值则会使进口商遭受损失,对出口商有利。对资产负债以外币计值的会计报表进行合并时,资产和负债的本币价值没有变化,仅仅是由于外币折算后引起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则称为折算风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多个分支机构,在将这些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时,需要将它们按照统一的基准货币进行操作。在合并过程中,不同货币及其基准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是不确定的,反映在账面上就是合并报表上的价值变化、收益或损失。

5.国家风险(country risk)

国家风险一般是指金融市场主体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由于东道国国内政治环境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改变,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一般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