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忍寒诗词歌词集
8283000000001

第1章 前言———辑録历程

父亲龙榆生(一九○二—一九六六)于一九六四年所留遗嘱《预告诸儿女》中对个人诗词创作曾作安排:“历年日记中所存创作诗词,一一録出,按年编次,参以其他手稿并铅印本《忍寒词》等,分作《忍寒庐吟稿》、《葵倾室吟稿》两编,以解放前后为断。”一九六六年“浩劫”将临,父亲于抄家狂潮迫近前,忍泪亲手将日记全部销毁,十一月中旬,父亲在上海华东医院,因肺炎并发心肌梗死,病逝。

动乱初定,儿辈即遵照父亲遗意开始着手诗词稿的搜寻整理编排工作。“文革”中因遭迫害双眼几乎失明的长女顺宜在其就职的北京图书馆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查閲旧报刊,父亲过去亲友、门人及关心词人的热心读者也互相转告回忆并回馈,尤其重要的是,父亲在入院前夕仓促中将平时随身携带备捕捉创作灵感用的草稿小册子先后积累共十二本,交给幼子英材的未婚妻邵慎平冒风险保存下来。另,上海图书馆诸君不为当时的浊流所左右,从抄家书物中检出父亲的三本手稿——《葵倾集》、《外冈吟》、《丈室闲吟》——并妥予庋藏。

搜寻初获成果,长子厦材即开始整理:辨认草稿字迹,判定写作年月等。经誊清编排,汇録成册。其编排原则依父亲遗意定为“按年编次,诗词混编”,以期每首诗词尽可能与父亲当时的感情起伏变化及其他主客观条件变化情况相契合。

《忍寒诗词歌词集》还包括父亲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歌词创作,从中可略见父亲对诗词“古为今用”的尝试实践和努力。

综观父亲一生的诗词创作,一九四八年末曾由上海音专门人钱仁康、戴天吉出资校印《忍寒词》,分甲乙两稿,甲稿为《风雨龙吟词》(一九三○—一九三六),乙稿为《哀江南词》(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初稿经多方反覆酌定,删弃过半后才付印。一九四九年后,父亲在不同时期,写定有《葵倾集》(一九五二—一九五五,诗词混编)、《外冈吟》(一九六一年五—九月,诗词混编)、《丈室闲吟》(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一月,词若干首单独编汇)三本手稿,生前未能出版。

在本集全部诗词中,部分絶、律、古诗、长歌及词右下方缀有“忍寒词”、“忍寒词弃稿”、“葵倾集”、“外冈吟”、“丈室闲吟”,以资识别,庶几有助于閲读时对本集全貌的准确理解。

《忍寒诗词歌词集》之编排表达方式异于传统做法,幸读者鉴之。编制全过程中,父亲昔日门人任睦宇、喻蘅、张寿平及张珍怀、富寿荪诸先生始终关心,并通览全稿,纠正讹误,提出中肯意见,出力最多,他们的深厚情谊将永志于心。父亲于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曾任教复旦大学,七十多年后,他的诗词歌词集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因缘再续,亦盛事也。

长子厦材、四女雅宜、五女静宜、幼子英材,时天各一方,共识于公元二○一○年七月。

此文由厦材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