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禛心俜玉
821500000301

第301章

可以说是她变了么?

不可以的,因为她人没有变,心也没有变,最终随着时光而改变的,是身边的人和事,人是回不到过去的,当然也不会有那时候的随性和潇洒。

走,多简单的一个字,他们可以携手而走,也许会留下千古美谈;

可是,扪心自问,能走得那么潇洒么?他们走了,他们的臣民该如何是好?

这些,她都可以不当一回事,为了心,她会义无反顾地走,可是,她得为四哥想。

情意到了深处,想的就不是自己了,想的是丈夫,是孩子,她没有本事将每一个人都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也没有那种狠心,将孩子们扔下,做父母的却去逍遥自在。

雍正深深一声长叹,拥着她在怀里,半日也不说话,不用说,他也明白啊!

女人的心,总是让他揣测不透,纵然像他们这样心心相印的夫妻,有些话还是像隔阂一样,横亘在他们彼此中间。而且,他也明白,是黛玉为他想得太多,怕他有了君临天下的权势,离开了,心里还有难以割舍,或者若干年后又有后悔。

伏在他怀里,黛玉的眼酸酸涩涩的,心也酸酸涩涩的,像是酸葡萄一样。

回想往事的时候,她发觉,竟然是四哥登基前的生活最是精彩,最是刻骨铭心,不管是哭哭笑笑,还是打打闹闹,淘气玩乐,总是美的像一幅画一样。

登基之后,反而趋于了平淡,这种平淡也是她想要的,幸福尽在不言中。可是一言一行,却不像往日那样潇洒自在了,她心里隐隐约约有一种害怕,让她也摸不着头脑,总觉得,鲜红的宫墙,让她越来越觉得有一丝窒息。

她不知道,是不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心也优柔寡断了。可是唯独她自己明白,她的心一直都没有变,她还是往日的林黛玉。可是为什么,会越来越觉得有这种害怕的情绪呢?自己到底怕的是什么呢?

今日四哥提出了归隐,她终于确定了她害怕的是什么,她怕的,是四哥的舍不得。

四哥的一生很圆满,儿女成群,帝王权势,他的手心里,掌握着所有的人和事,虽然还是有些骂名在宫外流传,即使他还是在旁人口中刚愎自用,可是他应该是自古以来最幸福的一个帝王,因为他有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家。

男人终究不比女人,因为女人要家情,而男人要权势,所以她的心,不确定。

互相揣测的心,同时折磨着两个人。

虽说雍正是为自己好,但是黛玉却是柔肠百转,整日里很是不安。

她的担忧,她的害怕,没想到,终究有一日果然成真了。

她亦曾问过自己,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四哥么?却为何到了四哥愿意与她携手归隐的时候,她反而忐忑不安,反而裹足不前了呢?

黛玉神色不若往日那般欢快,雍正的脸也越发阴沉。

这日回过雍正事情之后,弘历便立即抱怨道:“皇阿玛和皇额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敦儿跟孩儿说了好几回了,好像皇阿玛和皇额娘心里都有了疙瘩似的,皇额娘这几日吃得也不多,好像清瘦了些,怪让孩儿心疼的。”

雍正听了这话,眼里闪过一抹心疼,也不禁叹了一口气。

因为弘晖带着星儿和月儿都去蒙古玩耍去了,因为雍正忌讳,弘皙毕竟不能多理政事,鬼影向来又不喜多理俗事儿,只爱与他那位偷儿福晋在家里逗弄着孩子为乐,因此如今御书房议事的,便是他这个宝亲王和十三叔这个怡亲王。

叔侄两个听到雍正竟然叹气,想着黛玉也是长吁短叹的,心里都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大了,忙对视了一眼,允祥开口道:“四哥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出来也好一同商议商议。”

向来商议政事的时候,允祥都是极肃然地称呼雍正为皇上,守着君臣之别,倘若听他称雍正为四哥,便是当做兄弟之间的事情了,因此雍正又是叹了一口气。

允祥越发有些好笑了起来,道:“倘若是四嫂的事儿,四哥说出来,弘历这个性子倒是能出些好主意,光是咽在肚子里,倒是让我们也摸不着头脑了。”

雍正沉吟了片刻,才道:“朕是想带着玉儿归隐,只是,她却又不同意。”

其实,他太懂得她的心了,不想看着她看到太多的宫闱风雨而郁郁寡欢的神色,何况他也年过半百了,很是想有着轻松的心度过晚年,所以是真心想归隐的。

听到雍正说出归隐的话来,允祥和弘历都是大吃了一惊,道:“归隐?”

弘历心中千回百转,哪里舍得父亲早早归隐?那重担放在他头上,他可心里不大乐意,急忙道:“皇阿玛不过就是知天命罢了,龙体安康,还有大好的年华可度,如何要归隐?又将江山置于何地?”

雍正怎能不知道自己儿子心中的那点小算盘?不觉斜睨了他一眼,脸上似笑非笑,道:“你倒是清闲了,朕年过而立方得你一子,不说好好孝顺朕,却来推脱,仔细明儿个朕就带了你额娘溜之大吉,将这江山一股脑儿都丢给你们。”

弘历吐了吐舌头,道:“皇阿玛,孩儿还年轻,稚嫩得很,您能放心交给孩儿么?”

“你也老大不小了,别在朕跟前嬉皮笑脸的,仔细你额娘更恼了你。”雍正神色有些郑重,他和黛玉是一生一世一双人,黛玉更是看重女孩儿比男儿多些,素来极疼敦儿,如今弘历妻妾皆有,虽说在皇室是司空见惯,敦儿也是极贤惠的,到底黛玉心里也是不大高兴的,对弘历的两个侧福晋神色素来都是淡淡的。

弘历生性虽风流多情,可是却知道父母恩爱非旁人可比,心底下也有些害怕黛玉,忙笑着凑到雍正跟前,笑眯眯地道:“皇阿玛,您是英明伟大的皇阿玛,最是能体贴人心了,就饶了孩儿这一回罢,可别告诉额娘。”

雍正瞥了他一眼,也不管他的事情,只是眉头打结,依然担忧着黛玉的心事。

允祥心中想了一想,才笑道:“四哥和四嫂这么多年的夫妻了,还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坎儿?四嫂不答应,也是为四哥着想,不过也就如同四哥为四嫂而生了退隐之心一般无异,怎么你们倒是像生分人了不成?还是心里倒是生了些疙瘩了?”

雍正叹了一口气,道:“这些事情,朕心里自然是明白的。”

顿了顿,脸上也有些无奈,道:“只是朕也不想玉儿太过劳累,虽说做皇后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是母仪天下,只是她到底不爱这些繁琐事情,如今来来往往各个王府里的福晋格格的,有敦儿帮衬着还好,若是没了,便是她自个儿打起精神应付着,我也不想她太累了,所以才想带着她归隐。”

听了雍正这番话,允祥和弘历心中都极是感动。

自古以来,能做到这般地步的帝王,又能有几个?

允祥凝思半日,才笑道:“四哥,难怪四嫂跟你生气了。”

雍正身子震了一下,不解地问道:“为何如此说?”

语调有些急迫,如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竟也有些迷了。

允祥背着手起身走了两圈,看到雍正脸上的焦急,才含笑道:“四哥,虽说四嫂辈分大了些,可是你我都知道,四嫂也是你我都看着长大的,这一份亲情,我也并不比四哥低上几分,心里也很是明白些四嫂的心事。”

说得雍正点点头,想起少年时代的自己,带着年幼的允祥踏进桃源林府,一入门便迎到黛玉的出世,想起她粉嫩的婴儿模样,不觉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说起来,他们三个人,也比旁人的情分分外浓了些。

允祥看到雍正脸上的笑意,也点头微笑道:“四嫂生性简便些,且为了自个儿认定的事情,不管多难,都会往前走的,并不会在意过别的什么事情。只是如今,她纵然有心归隐,可是也是想要四哥心甘情愿地与她归隐,并不是四哥说的,因为怕四嫂累才离开朝堂,这样的话,说是为了她才归隐,她心里如何过得去?”

说到这里,尤其是“说是为了她才归隐”这一句,允祥咬得极重。

雍正是何等人物?城府极深,听了这话,登时恍然大悟,如同拨云见日。

“却是这般,我倒是不曾想到。”雍正脸上也有些惭愧之色。

允祥笑了笑道:“四哥成日家里忙着朝政,如何能在意这些小事儿?”

轻轻地停住了话语,复又沉吟道:“四哥如今年过五十,可也并不是非退隐不可,弘历年轻,只怕还不足以担当大任。星儿月儿年纪虽不小了,到底梅儿和弘昼年纪极幼,你们归隐去了,留着他们在宫里可如何是好的?”

这些话自是说到了雍正的心坎儿里,亦背着双手走近窗边,脸上却有些坚定,但是隐隐之中,还是有一丝的踌躇,虽然他很想和黛玉一同归隐,可是如何舍得下年幼的孩子呢?便是自己愿意,只怕黛玉也不愿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