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禛心俜玉
821500000296

第296章

才要告诉敦儿一些事情,偏生就在这时,忽闻有人通报道:“皇后娘娘,宁寿宫那边好像出了些乱子。”

黛玉微微一怔,道:“宁寿宫那边都是前朝的遗妃娘娘,素来安逸,如何又有了乱子?”

沉吟了片刻,却是想起了与弘皙勾结的前朝遗妃来,缓缓站起身子,道:“本宫去瞧瞧罢!”

雨后路滑,清阳如画,倒也是一派好风光,只是雨后天晴时,阳光更热烈了起来,炙得黛玉白嫩的肌肤生疼。

几只鸦影儿从头顶掠过,扑棱棱的展翅声倒也清晰入耳,那鸣叫之声,殷殷切切,似有悲哀的味道,也隐隐带来了几许不详,让黛玉心中微微一惊,陡然生出些防备之意,停住了脚步,多多地吩咐了些侍卫宫女和金甲卫士相随。

别说她如今怀着孩子,就是她孤身一人,也不会冒一丝儿风险。

敦儿到底年少,只当黛玉小心翼翼而已,因说起传来的消息,道:“那吹笛之人,似是女子,竟是败在了皇阿玛的箫声之下。事情一完,皇阿玛就回宫了,只怕这时候也该到了。隐隐约约,也听说是谁受伤了,好像是吹笛的女子。皇阿玛没有追究,皇额娘你说怪不怪?”

别说弘历满心的疑惑,她也如此。

黛玉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怔,脑中急速运转,忽而灵光一闪,低语道:“是她?”

敦儿听到黛玉这话,脸上也有些诧异:“是谁啊?”

黛玉摇摇头,淡笑道:“只心里没底,也不知道怎么着,就想到了她。”

手放在敦儿的手上扶着,笑道:“不用理会这些事情了,只让你皇阿玛料理就是了。”

见黛玉不说,敦儿倒也不多问,扶着黛玉缓缓前行,又道:“额娘仔细脚下的地,雨后青苔浓,可别跌倒了。”

缓缓行了半日,阳光更热烈了起来。

黛玉眯起眼,缓缓地问道:“宁寿宫那里出了些什么事情?”

忙忙地过来,倒是忘记问了。

敦儿神色一顿,想起方才出门的时候也顺口问了一句,忙回道:“想是为了端午的旧例罢了,不过就是一些绸缎古董玩意儿的小事,偏生还当大事来回。”

那些前朝的遗妃膝下有儿子的尚可,倘若没了儿子的,见到了那些东西都是极吝啬小气的。

黛玉听了这话,微微颔首,想了想,可巧看到一个小宫女匆匆忙忙地过来,黛玉认得她是慈宁西宫这边的使唤宫女,便招手让她做来,幽幽淡淡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儿?”

“回娘娘,听着好像是宜太妃宫里和惠太妃宫里的猫儿狗儿打架,生了些怒气。”

小宫女乖巧又玲珑,实话实说倒是让黛玉笑了起来。

清澈如水的眼眸之中缓缓浮上了一层晶莹温润的光芒,猫儿狗儿打架么?

顿住脚步,黛玉轻笑道:“既然不过只是猫儿狗儿打架,我们还去做什么?”

心中暗自沉吟:“这个小宫女想必是那边想息事宁人,故派过来告诉自己的罢了。”

敦儿听了亦心中纳罕,方才如此匆忙,亦是果然有了乱子的,却为何此时突然反说是猫儿狗儿打架呢?

“额娘说的是,不过走了走倒也是好的。”

敦儿也是聪明人,自是明白了那边必定是想息事宁人之意。

有身子的人走路多些,对生孩子的时候也好,因此黛玉也不以为累。

走在回去的路上,敦儿因吩咐小宫女小太监都跟得远些,才问道:“额娘,那是谁?”

本不想开口问的,偏生她对着黛玉又藏不住话,心里很是疑惑,也想心中有底。

黛玉心中品度了半日,缓缓地道:“敦儿,我自是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按理说,这些事情很是该告诉你的,偏生此女身份不同,万岁爷没在那里追究,便是这个意思。”

就如同当年的德妃一样,很多事情都推到了四哥的身上,可是康熙还是以国体为重。

敦儿听了脸上有些羞色道:“额娘说得是,是臣媳不该多问,还请额娘恕罪。”

黛玉拍拍她手,笑道:“你问出了口才好呢,不藏在心里,也不揣测我与你皇阿玛的心,便是你的一份孝心了,只怕弘历都做不到你这个份上,我又怎能责怪你?”

敦儿清雅秀丽的脸上也都是对黛玉有着敬服,道:“额娘过誉了,跟着额娘,是臣媳的福分,便是额娘责怪臣媳,臣媳也无话可说。”

听她这话这般可人,黛玉莞尔一笑,瞄了她平坦的小腹一眼,含笑道:“那就好生养着身子骨,给额娘添个白白胖胖的小孙子让额娘玩玩。”

说得敦儿目瞪口呆,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黛玉,她有喜的事情,不曾告诉黛玉,她是如何知道的?

黛玉轻巧一笑,眼里闪着慧黠的光彩:“傻丫头,额娘都是好几个孩子的额娘了,如今还有着小胖娃,对你身子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光是看也看出来了。”

敦儿到底稚嫩了些,时常有人无人的时候,双手总是不自觉地摸着小腹,不用脑袋想,她也知道敦儿已经有了孩子,又问了敦儿身边的宫女,两下一合,自是确定了。

敦儿羞赧地道:“当初王爷还沾沾自喜,说瞒过了额娘呢!”

黛玉笑道:“只怕我这个小孙子,等到长大了,懂事了,烦恼也多了,要跟皇阿奶抱怨了,没想到,他的叔叔比他只大几个月。”

说得敦儿脸上都是柔情慈爱,每每想到自己也如额娘一样,孩儿茁壮成大,心里都是甜得像蜜糖一样,平淡是福,听她们婆媳说话,都是些琐碎小事,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风起云涌,可是有家有亲人,打从心里都透出一个温馨幸福。

只是黛玉不是得过且过之人,敦儿亦是寻求明白之人,故也打发人去探听了根由,她们婆媳两个则慢慢地走着,很多事自然要心里有谱儿的,不然便会让身边的人拿捏住了。

婆媳两个本就到了慈宁宫花园,故不过一炷香的工夫,去打探消息的小太监一溜烟地跑了过来,打着千儿请安,喘口气,才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依稀仿佛是宜太妃不知道知道了什么事情,便去惠太妃宫里理论,言谈上不对,便吵了起来,是下面的奴才们怕主子们闹大了,牵扯到她们,便赶忙地来禀告皇后娘娘了。”

听到这里,依然是不着头脑的,黛玉眼睛盯着那小太监,含笑道:“别在本宫跟前打什么马虎眼,知道了多少事情,趁早儿说了,好多着呢!”

黛玉素性体贴怜下,小太监嘻嘻一笑,忙又近前了两步,悄声道:“奴才花了些钱,从给惠太妃打扫宫殿的小多子口内知道,好似是惠太妃昨儿个出宫礼佛,今儿个是匆忙回宫的,竟是吐了一口鲜血,也不知道宜太妃知道了什么,便趾高气扬地过来,说了好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隐隐之中好像威胁着惠太妃什么话,惠太妃也是不让人的,又比宜太妃年纪长些,便有了些嫌隙。”

听了这话,黛玉暗暗点头,抬手吩咐他下去了,又道:“这些话,就给本宫咽尽肚子里去,倘若让本宫再听到一丝儿风声,可仔细你的脑袋!”

小太监原是极机灵的,忙磕头答应了,缓缓退了出去。

敦儿心中若有所思,不用黛玉说,她也差不多猜测到了,素知惠太妃吹得一手好笛子,当年就是因吹笛甚好,才得了皇上十分宠幸,怪道黛玉也不肯多说,原来知道了那女子是她。

敦儿幽幽一声长叹,她心中原也是料着必定不是生人,那么些年前的事儿了,岂能是如今的新人?却万万没有想到,竟是惠太妃,她可是隐藏得够深啊!

回转到养心殿,黛玉便坐在窗下的躺椅上,洁白如玉的脸上有着太阳晒出的淡淡红晕,如同盛开的石榴花,娇艳动人。

心中千回百转,想起那指挥兽攻的女子,再想起如今人人自危,不免心中十分沉重。

本想安安稳稳守着她与四哥的家,便是外面风雨,也不用侵袭到孩子们的头上,可是往往事情总是如此,不会所有顺心的事情都由着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啊,竟是她,那么从头到尾,她就不曾无辜过,怪道她当初那般地帮衬着允祀,便是事后告发允祀极多罪名的时候,那也只是为她儿子报仇罢了。

若是果然处置她,自是简单,只是偏生又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是好。

“额娘歇息一会儿罢。”看到黛玉脸上的一抹倦色,敦儿体贴地替黛玉扶好了靠枕,“如今额娘的身子更重了些,小阿哥可是折磨着额娘呢,很是该养养精神,明儿个生个健壮的小阿哥。”

“哦,好!”黛玉从沉思中回过神,对敦儿笑了笑,还是温柔敦厚的女孩儿贴心。

想到这里,也不免眼神幽怨地看着坐在地毯上玩得不亦乐乎的小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