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年风云巴尔干
8125900000028

第28章 国际舞台上的巴尔干(2)

9月23日,苏联就英军进入希腊,发照会给英驻苏大使,重申艾登与古谢夫在5月达成的协议,并宣布苏政府“无意反对英派兵进入希腊,而且也无意派兵到那个国家去”。

此后,英军进驻希腊一事便紧锣密鼓地进行。

9月26日,在英国一手策划下,在意大利的卡塞塔召开了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威尔逊将军主持的会议。与会的有希腊全国人民解放军和希腊全国民主联盟的领导人,以及民族团结政府的成员;英国方面除威尔逊将军外,驻希腊盟军司令斯科比也参加,会议签署了《卡塞塔协定》。

该协定规定:(1)两个主要游击队组织全国人民解放军和希腊全国民主联盟均接受民主团结政府的领导;(2)希腊政府把其统率下的军队交由威尔逊统一指挥,并接受斯科比将军为希腊战区总指挥官。

这样,1944年秋,当德国军队开始撤退时,斯科比将军指挥的英军就顺利地在希腊各地登陆。10月18日,希腊流亡政府在英军护送下回到雅典。

尽管过去达成过不少协议,然而流亡政府一回来,英军一踏上希腊的领土,它们和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矛盾立刻就激化了!

希腊共产党此时听任英军及流亡政府为所欲为,并未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正如美国学者麦克尼尔所指出的那样:“民族解放阵线拥有全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武装部队,有力量夺取政权,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承认希腊流亡政府的权力,虽然有时颇为勉强……”

1950年10月,希共第三次党的会议也总结了这方面的教训,沉痛指出:“1944年10月12日,我们只靠全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团的实力(即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2万名人民解放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夺取政权。我们没有夺取政权,因为我们没有一条正确的路线,因为我们都摇摆不定……”

就在希腊共产党人摇摆不定的时候,英国和它卵翼下的流亡政府却决定大开杀戒。斯科比一方面大举增兵希腊,一方面又宣布要解散全国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游击队。12月1日,斯科比以希腊战区总指挥官的身份勒令全国人民解放军在12月10日前解散。12月2日凌晨,民族解放阵线参加内阁的5位大臣集体辞职,并要求另组新阁,局势一触即发。

12月3日,民族解放阵线在雅典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参加者约6万人,遭到希腊军警的血腥镇压,约有23人死亡,142人受伤。次日,斯科比更变本加厉,勒令全国人民解放军在12月6日午夜前撤出雅典周围地区。斯科比的行动得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撑腰,12月5日凌晨,丘吉尔致电斯科比说:在采取任何行动时都不要犹豫,应像他是在一个被征服的城市中对付当地人的一场叛乱那样。从12月6日起,斯科比下令英国空军攻击全国人民解放军在雅典的某些据点,气焰极为嚣张。只有从12月13日起,全国人民解放军才进行反击,曾一度攻占英空军居住的大楼。此后英军得到大批增援后又开始反扑,占领了雅典的南半部地区。

为了解决当时希腊战乱不停的局面,1944年12月26-27日,在丘吉尔亲自策划下召开了由大主教扎马斯基诺斯主持的希腊各党派会议,除丘吉尔、艾登与会外,美国大使、法国公使、苏联代表波波夫都与会。民族解放阵线的代表西安托斯当场拒绝将武器交给政府,会谈随即宣告破裂。

此后英军与希腊人民武装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12月30日,乔治二世任命大主教扎马斯基诺斯为摄政,而后者又随即任命共和派领袖普拉斯蒂拉斯为首相。所有这一切无非是为希腊流亡政府装饰门面。而苏联竟然也参与这一闹剧之中,在任命摄政的前一天,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维辛斯基召见希腊驻苏大使波利蒂斯,宣布任命谢格耶夫为苏联驻希腊大使,从而表达了苏联对希腊政府的支持。

1945年1月5日,全国人民解放军撤出雅典;11日派出代表和斯科比谈判停火,1月15日正式停火。2月12日,双方签订《瓦尔基扎协定》,根据该协定,全国人民解放军同意“在本协定公布以后立即予以遣散”。而希腊政府则同意保障公民权利,取缔戒严令,对1944年12月3日以后的政治犯予以大赦,并清除文职官员和警察中的通敌分子。

全国人民解放军依照协定共缴出4万余支步枪和相应数量的其他武器。到1945年5月,英军和希腊政府军已控制希腊全境;该年年底,政府军已增至7.5万人。

几乎就在签订《瓦尔基扎协定》的同时,美、英、苏三大国首脑也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在一次会议上谈到了希腊问题,斯大林对丘吉尔说:“他对英国在希腊的政策是完全信任的,无意进行干预。”

2月19日,丘吉尔在向英国战时内阁报告雅尔塔会议情况时说:“俄国对希腊的态度是最令人满意的。斯大林没有批评我们的政策。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总是友好的,甚至是打趣的。他要求多了解一些情况,我们已作了安排,给他一份全面的报告。俄国人已接受我们在希腊的地位。”

1946年3月31日举行议会选举,希腊共产党和民族解放阵线和以往碰到难题时一样,总是举棋不定。只有到1月底,才从苏联领导层得到如下指示:“希共应以民族解放阵线为基础成立‘泛民主阵线’,并参加选举。”而且苏联准备承认选举的结果。但此时为时已晚,未来得及做好应有的准备工作。

选举的结果是,在议会354席中,保王派得231席。于是保王派、人民党领袖康斯坦丁诺斯·察尔扎里斯出任首相。

接着1946年9月1日,就君主制是否保留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共有170万选民参加,结果有69%的人投票赞成乔治二世回国。

9月28日,乔治二世在察尔扎里斯首相陪同下回到雅典,君主制在希腊宣告复辟!

五、内战烽火再起

君主制的复辟和随之而来的反动派的残酷压榨迫使希腊人民再次拿起武器。

1946年2月13日,希腊共产党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决议称:“全会在衡量国内因素以及巴尔干和国际局势以后,决定立即组织新的武装斗争,反对保王法西斯暴政。”3月30日夜,即希腊政府举行议会选举的前夕,希共领导的游击队进攻了色萨利地区的奥林匹斯山附近的政府军,标志着新的革命斗争的开始。

1946年10月26日,希腊共产党领导的希腊民主军总司令部在山区成立,由抗击德意侵略期间担任马其顿地区的全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师师长马科斯出任总司令。到1947年春,民主军总人数已增至1.3万人,后又逐渐增至2.3万人,活跃在希腊北部和伯罗奔尼撒地区。

民主军虽缺乏现代化装备,但作战勇猛顽强,希腊政府陷入困境,只得向英国求救。然而日趋衰败的大英帝国此时早已自顾不暇,美国便很自然地成为它的一根救命稻草。

早已想填补真空,欲取英国在地中海霸权而代之的美国对英国的求援立即作出积极回应。杜鲁门总统在1947年3月12日发表日后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咨文中,要求国会“授权在截至1948年6月30日为止的时期内给予希腊和土耳其为数4亿美元的援助”。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了为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的国会法案。

到1949年中,希腊根据杜鲁门援助计划共得到6.48亿美元的援助,其中5.29亿用于内战中的军事需要。仅在1947年的最后5个月中,美国运给希腊的军事装备即达7.4万吨,其中包括大炮、俯冲轰炸机和凝固汽油弹等。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为了镇压希腊人民的革命斗争,共训练了66%的希腊陆军,供应食物、武器和军火给20万名士兵、5万名宪兵、1.1万名水兵和8000名空军驾驶员。到1950年,根据美国政府透露,美国已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了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约有一半是以军援方式提供的。

不少美国军人还直接卷入希腊内战。1947年11月,成立了美希联合总参谋部,大批美国军事顾问为希腊军队制订作战计划。1948年时,有250名美国军官在师一级指导希腊军队的战术活动。有如此多的外国军人卷入希腊的军事冲突中,已经很难说是什么希腊内战了!

然而希腊人民仍不畏强暴,英勇斗争,先后粉碎了美国反动派的1946年的“秋季围剿”、1947年的“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

1947年12月24日,希腊临时民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由马科斯担任临时民主政府总理兼军事部长。它所颁布的纲领称:临时民主政府最迫切的任务是“使希腊从外国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恢复希腊的独立,让民主制度在希腊获得胜利和实现希腊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然而国际形势的变化却对希腊共产党人变得越来越不利。最初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尤其是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对希腊民主军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支持的。

1947年1月,南斯拉夫召回驻雅典使馆的武官。同年8月,南斯拉夫代办和使馆人员撤离回国,在南斯拉夫的布尔基斯则为希腊民主军战士专设了一个训练营。然而当1948年南共和共产党情报局决裂,而希共又是站在共产党情报局一边的时候,南斯拉夫对希共便停止支持,希腊民主军因此也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补给线。

当然,苏联的态度还是最重要的。苏联在联合国等国际会议上,对美英帝国主义侵略希腊,以及希腊反动派在美英唆使下不断对北方邻国进行挑衅的行为曾经进行过揭露和反对。

但对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莫斯科却迟迟不肯表态,如马科斯曾指出,莫洛托夫最初允诺,只要希腊民主军一建立起自己的政府,苏联就会立即予以承认。但当临时民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后,苏联却以须看美英方面有何反应为托词,一直保持沉默,最后不了了之,对希腊民主军在精神上是个很大的打击。

据德热拉斯的记述,在1948年2月10日,斯大林在同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领导人的会晤中曾坦言:“希腊的起义必须放弃,他们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你认为英国和美国——美国,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会允许你去切断他们在地中海的交通线吗?胡说!而且我们没有海军,希腊的起义必须停下来,而且越快越好。”

据某些权威人士断言,当时斯大林的这番话并未被希共领导人获悉。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当时在希共领导层中关于如何进行这场战争也形成两种意见:一种主张打游击战,不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马科斯为代表;另一派则主张打攻坚战,不惜代价和政府军争夺大小城市,尽快在希腊北部建立一个自由区,以总书记扎哈里阿泽斯为代表。随着时间的转移,扎哈里阿泽斯的意见逐渐占上风,到1949年1月,马科斯被解除军事指挥权。

1947年12月,希共领导人调集大批民主军强攻科尼察,希望把它拿下来作为希腊临时民主政府的所在地,但结果未得手。

1948年4月,希腊政府军3个师在美国军事顾问指挥下对鲁梅利地区的民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民主军坚守阵地,经一月苦战,在付出2000人伤亡的代价后,只得后撤。

1948年6月,希军对民主军的坚固据点格拉莫斯发动猛烈进攻,民主军坚守40天后始弃守。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民主军曾连克西北部的几个小城市,但均未能坚守住。

1949年1月和4月,民主军曾两次向政府呼吁停火,但均未有结果。1949年8月,民主军的一些据点如维特西等在政府军围攻下均告易手。

1949年10月16日,希腊临时民主政府通过电台发表《告人民书》,宣布民主军停止战斗。

为期三年多的内战至此宣告结束。

原载《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5期

巴尔干和冷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美英苏三大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日趋明显。

虽然1944年秋,苏英两国就瓜分巴尔干的势力范围达成了临时的协议,然而此后有关的里雅斯特和黑海海峡问题,以及如何对待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这两个战败国却引发了三大国之间的一系列争执,希腊内战更恶化了它们彼此的关系。上述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成战后冷战的爆发。

一、巴尔干的瓜分

1942年夏秋之交,美英苏三大国就如何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丘吉尔此时极力反对在法国北部登陆的方案,主张首先进军巴尔干,认为“既然能够朝地中海这个鳄鱼下腹部进攻,为什么要在布勒斯特把脑袋往鳄鱼嘴里送呢?”

从军事观点看,北法系一片平原,便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在此登陆更可直捣鲁尔工业区,威胁德国的心脏,而巴尔干则多崇山峻岭,美英的机械化优势必将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两种方案孰优孰劣,自是不言自明之事。对此,即使是丘吉尔的盟友艾森豪威尔也觉察到了,以为丘吉尔提出巴尔干方案是因为他希望借此能使西方盟国“在巴尔干拥有强大的力量,以有利于在战后缔造一个稳定的世界”。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丘吉尔所大力鼓吹的巴尔干方案却未能付诸实施。

1944年3月26日,苏军进入罗马尼亚;与此同时,由共产党所领导的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人民的解放斗争也蓬勃开展,势不可挡。出于情势所逼,英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和苏联达成某种协议,以避免整个巴尔干都落入苏军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