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商痛
8120500000108

第108章 友情(1)

李佑表扬推荐的闪遇春,这会儿并不在会场,李佑派他去见公安部来的痕迹专家了。其实李佑更清楚,闪遇春在不在场无关紧要。这并不影响他利用“12·6”大案,因势利导,提炼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追捕告捷,凯旋后的李佑,火速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使大家看到了几点实质性的内容。一是他长时间被压抑的情绪,火山爆发一样,喷发出了岩浆。听他得意忘形的大笑,半年搁置不用的会议室,都有震撼之感。二是把公安“小”字辈的闪遇春,揉搓成个新闻人物,树立个福尔摩斯式的榜样。人们在赞颂他的时候,自然地想到伯乐李佑。第三,李佑及时利用大势,对不好拉拢的邢凯,采取了以守为攻的策略。

也许是李佑感到太累,他提议休息十来分钟。待他重新坐下来开讲的时候,他的语调变得比较柔和起来。他仍旧循着老思路,抓住“12·6”不放松,但讲话内容,却回到他最受冷落压抑的阶段。他耿耿于怀,话中有话,提到和郑砚池的接触对话,他说:“市长的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市长对我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当初,市委市政府为我职务履新,专门开了一个比较隆重的欢迎会。郑市长鼓励我的话,至今如雷贯耳,记忆犹新。可是,工作实践一再证明,我能力有限,有愧于市长的期望。半年多来,我一直都在想,‘12·6’大案破不了,我如何向市民和领导交代?领导对我的批评是中肯的,市民指责我的都很客观。在我们对‘12·6’大案的侦破,处于最迷茫的时候,恰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我进行考察……”

李佑说的考察一事,就是指上次省委组织部对他的考察。李佑对市长郑砚池结怨,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他抱怨郑砚池,在关键的时候,不但没有对阁员挡一把,实际上还说了对自己很不利的话。郑砚池假借一个抽象概念,说:“不少人说,公安局的一把手,上边空降,不如地方自己遴选……”他郑砚池作为市政府的“大班长”,不该这样说。市长的评价,成了市直机关干部描述李佑的风向标。接下来,李佑便听到人们用白描的手法,为他勾勒的画像。

李佑,是那种既有才华又有血性,既讲江湖义气,又难免嫉贤妒能的多面性格的人。对脾气了,刀山火海在所不辞;惹毛了,小人气度,小报告、小动作,落井下石,脸不变色心不跳。和郑砚池的关系,他很主动地靠过他,想和他建立一种黏黏糊糊的私人关系。他知道郑砚池是本乡本土的市长,一路升迁,主要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根基扎实,口碑不错。但郑砚池,对于李佑向他的示好,好像无动于衷,没有积极的回应,李佑很失望。即便这样,李佑还是想妥协一下,妥协,是保住某种利益的有效方法。因为冷静时候的李佑知道,副市长和市长,没有理由交恶。李佑也官场历练多年,知道成事需多助。他俩的关系,感觉只差那么一点点。

在李佑看来,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帮派,何况是官场。官场的沟沟岔岔,总是停泊着迎来送往的船。官场如同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选择个心目中的主流加入进去,平时倒无所谓,一有事儿,你就成了孤家寡人。船也得自己上,官场上的弯儿太多,一条船一个方向。坐张书记的船,不能到李部长那里去。硬掉头拐弯的话,说不定会阴沟翻船。车多挡路,船多塞河。不怕,全靠自己眼疾手快,只要选得准,跳得快,下得及时就中。想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地混,不能犯傻发癔症。

对于上边的倡导和宣传,不能不信,但不要死心眼儿,按条条框框做到底。就像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你开车沿着最宽最亮的大马路跑吧,没准是条断头路。曲径通幽,越是小道越不容易断头,凡成大事者,大都有旁门左道。不是这样吗?没有几个大领导的深宅大院,临着闹市大街。

李佑也曾经矛盾过,自己这种对官场的悟性和解读,是否有些怪异?但每每这个时候,过去的真情实感就会告诉他,纯粹真实的自己,编织不出关系网来。如果不把违心的东西和美丽的格言搅拌一下,那几乎连一只关系的网眼儿都织不出。在他的感觉中,郑砚池不龌龊,但也绝不高尚。就是这样一个政治上的模糊人物,李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肯在感情上容纳自己。不过李佑却很清楚,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对郑砚池产生反感的。甚至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诅咒,要是老郑调离或者下台多好。

“12·6”银行抢劫案发生之后,李佑出现信任危机,整座城市都在议论公安局长无能。具体到他和郑砚池,相见相处更是生涩。两个人彼此都知道,他们并不存在个人恩怨。就是省委组织部对李佑的考察,恰恰是在“12·6”大案未破时进行的。李佑沉闷地想,自己运气不好,谁想说啥说去吧。而且,随着破案时间的推延,到处都在唾骂警方,李佑成了全省的“饭桶”、“吃才”。他正在准备高考的儿子,半夜哭着给李佑打电话,问爸爸在哪儿?李佑抱怨儿子不该深夜打电话。儿子委屈地说:“学校里传言,公安局长因破不了案,下午跳楼自杀了。”

紧急会议结束后,李佑对郑砚池的积怨,迅速化为强烈的报复情绪。他受一个“捣蛋老板”的启发,决心赋予“12·6”大案多种含义和功能。

发了大财的“捣蛋老板”,原是个因故被开除的民警,和李佑熟稔。那家伙就围绕鸡蛋做文章,把价值一样的养鸡场产的鸡蛋,包装成杂交蛋、绿色蛋、土鸡蛋、原野蛋等,这一包装不当紧,利润翻了几番,文章全在包装上。现在,李佑就是要把“12·6”大案包装一下,变成腐败案、背景案、过错案,等等。在李佑看来,周慧莎是郑砚池的软肋,邢凯是“12·6”案件的软肋。李佑就是君子不做暗事,请君入瓮,诱敌深入。从人和案这两点夹击,对郑砚池形成掎角之势。邢凯,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中,而动周慧莎,还得调动各方因素。媒体舆论,是最便捷最有效的火力。

李佑以局政治部为班底,旋即组织起有十名成员的写作班子。除了提供对全省主流媒体的宣传资料外,还要从理论的深度,探讨研究“12·6”大案的思想根源及社会基础。有的放矢,锋芒直指四海商场,最终目标直捣黄龙府。

周慧莎躺在病房里输液,她重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实际上,她昨天站在张才墓前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已经感冒了。她怕别人说她弱不禁风,经不起折腾,就硬撑着,直到她在河湾镇又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咬着牙撑到新世纪小区。当她洗过澡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浑身烧得都跟火炭一般了。世界一片混沌,要不是郑砚池夜里赶到,说不定真会出个三长两短呢。

一连打了三瓶点滴,最后一瓶滴完,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高烧基本消退,头脑也清醒了。她在四海商场的陪护人员劝慰下,勉强喝了点儿稀粥,又躺下了。四海商场卫生室过来的护师陆芹,紧坐在她的身旁,病房内一片静谧,偶尔从楼道里传来“嗒嗒”的脚步声。

周慧莎按动电钮,病床缓缓摇起一个斜度。她仰卧着,浑身感到酸软无力,却再也睡不着了。熄灭了照明灯,微弱的地灯光晕映在地面上,病房内的设备用具,既清晰又模糊。窗外的树木,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有点儿像四海商场会议室的掌声。旋即,周慧莎想到,在通常情况下,热烈的掌声过后,会议就正式开始了。她会翻开记录本,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提纲,讲到四海商场的商户,商场的卫生,等等。现在,她却躺在病房里,一个平时的大忙人,一下子闲下来,有好大的不适应。两天没到单位去,简一岚的后事处理得怎样了?员工情绪商户动态怎样了?还有兰瑾瑾釜底抽薪的计策实施了吗?

清醒过来的周慧莎,她一直在琢磨丰林商场的副总皮亚楠。她真会像邢凯所言,在这个女人身上充满变数,真能在四海商场遭遇困境时,由她力挽狂澜?邢凯说给她年薪二十万,二十万没问题,可二十万能吸引住人家吗?皮亚楠有什么背景?什么文化程度?最大的爱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