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08

第8章 写在哈密的大地上-祁大慧

花团锦簇的大地

哈密,这片以哈密瓜闻名遐迩的甜蜜土地,是新疆与中原大地之间人流物流的中转站、集散地,得天独厚、令人向往。

哈密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对哈密并不十分了解。2012年7月,有幸随一个采风团在哈密大地上走访了四五天,实现了我的夙愿,感受到了家乡人民追求进步、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与坚定信念。

几年不见,哈密城更大更美了。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建筑样式更加考究,绿化园林化、立体化,几次看到工友们正在仔细地修剪马路两边的树木,剔除其中的枯枝干杈,那份认真和仔细让人感动,就仿佛是在侍弄自家的小院。

我们乘车出城,在哈密的大地上驰骋。

从城里到城外,从市区到原野,这时你看到的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哈密,一个全新的哈密!

只有这时,你才知道哈密究竟有多大多美。高标准的公路纵横成网,大面积的绿化已彻底改变了戈壁的底色。那些鲜花盛开的地方,便是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新居民小区——荒滩戈壁正在迅速隐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哈密大地,花团锦簇,生机勃发。

一盘大棋

哈密的工业园区位于哈密市西南约十五公里处,整个园区宛若一个巨大的棋盘,那棋子当然就是分布在一格一格中的企业。这些企业如何分布,如何摆放,哪些企业关联性较强,哪些企业污染性较大,风向的季节性变化和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生活区、生产区和办公区的最佳布置,等等,哈密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充分显示了决策层和设计规划团队的气魄和科学精神。

其实,哈密工业园区的企业只是哈密工业的一部分。哈密以工业园区为龙头,广结善缘,广招厂商,决心下好工业强市这盘大棋。

哈密人干企业搞工业,底气足、干劲大,是因为哈密自身就是一个聚宝盆。哈密已发现矿藏就多达76种,居新疆前列者17种。哈密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新“煤都”。煤的储藏量预测5708亿吨,占全国12.5%,位居全国第一,且易开采、品位高。铁矿储藏量居全新疆第一。此外,优势矿藏还有石油、天然气、铜、镍、钼、金、石英等。

哈密现已建成以煤炭工业为主,兼有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体系,成为国家重点煤炭、煤电、煤化工业基地。

哈密还是著名的风库和光谷,已完全具备了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和光电产业系统的条件。

我们当然要近距离看一看。

精兵强将

下棋棋子是死的,全靠人调度。而在哈密工业强市这盘大棋中,每个棋子却都是有生命的,生如龙,活如虎,生龙活虎。

哈密新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年初,是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占地三百亩,总投资四亿元,自有年产石灰石一百万吨的大南湖矿山,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可满足哈密地区及周边铁路、水泥、公路、城建等各项建设需要,2011年净利润八千万元。

七月流火的骄阳下,一位戴眼镜文质彬彬叫薛东的年轻人,自豪地指指那张总体规划图,又指指眼前对应的实景给我们讲解。

很神奇,和这张电脑图一模一样的实景就摆在那里。那个被杨慧戏称为国家大剧院的大圆球建筑,比电脑上的图样更牛气,是我在其他水泥厂未见过的。有了它,再加上那个和它连在一起的过街天棚一样的建筑,水泥厂里就再也不会有飞扬的粉尘了,水泥厂就彻底干净了。我甚至下意识地四处张望了一番,摸了摸树叶草叶,果然没什么粉尘。我这才意识到,这里的天和别处的一样蓝,整个厂区不仅干净,而且安静。水泥厂当然在正常生产,没看见大门外那些排队拉水泥的大卡车吗?除了新疆的,还有甘肃的、河南的、山东的……

哈密工业园区的企业领导介绍自己的企业,显然都喜欢站在院子里,喜欢面对实景——自己的新厂区,而不喜欢对着电脑图介绍,因为新厂区比电脑图还漂亮。他们过去可一直喜欢对着图纸介绍,因为那时图纸永远比实景漂亮。

在昕吴达球团厂,我们当然也被带到了院子里。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位精干的中年汉子,操东北口音,着酒钢服装。

“什么叫球团?”老A脱口而出。

大家哄笑起来,同时又都伸长了耳朵,其实大家都不知道,又都想知道。

那位中年汉子也笑着答道:“球团就是元宵。”

这回大家大笑起来。

原来,为了好炼铁、炼好铁,要先把原料制成八至十厘米的圆球,就是球团。人家回答得对,球团就是现代化炼铁炉爱吃的元宵。炼铁炉吃了球团,不光炼出的铁好、损耗少、也大大减少了污染。

在操控室,通过一个个屏幕,什么都能看见。所有生产程序、运作情况,一览无余。

给田野号脉

千里平畴像绿色的海洋,我们乘坐的车便像一叶扁舟在绿波中荡漾。

这是一座童话般的小房子——智能化节水灌溉监控操作站。

六万亩的哈密现代农业园区节水智能管理中心集取水、用水、节水、智能灌溉为一身,由主控室、监控操作站、会商指挥厅组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新疆的农田灌溉,大致经过了大水漫灌、滴灌、定额灌溉和自动化灌溉、智能节水灌溉四个阶段。哈密大水漫灌时每年每亩地用水800多立方米,滴灌时年亩用水420立方米,定额灌溉和自动化灌溉年亩用水380立方米,现在发展到智能化灌溉,年亩仅用水300立方米左右,而且保持逐年增产。

自动化灌溉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并结合当地情况和农户需求,以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为依据,自动轮灌,达到管理有方、利用有度、使用有效的灌溉用水目的。而在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实现的智能化,能让灌溉从“精确”走向“精细”,从主观“计划”上升为客观“需要”,自然是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这个事,对于关心农业大计的人,对于对农村较熟悉的人,尤其对像我这样当过农民的人,实在是有趣而令人振奋的。其实其中的科学道理也不难领会。说白了,智能灌溉系统能自动采集墒情、气温、肥力、降雨、照度、作物长势等数据,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同时利用专家数据库,并结合运用模糊控制技术,最后做出科学的决断,进行“精细”灌溉。

再说白一点儿,就是有一双无形的高明的大手,随时都在为田野号脉,为农作物号脉,提供所需水分,提供所需足够水分,再加上施肥等配套措施,能不增产吗?同时,至少在理论上,就根本已经不存在浪费水的问题了。

离开这座漂亮的彩钢房时,大家热情地同那位研究生般文雅帅气的小伙子握手道别。大家的神情兴奋而又似有所思:哈密这几万公顷的丰饶土地,经过了三千多年的辛勤耕耘,现在,终于迎来了她的黄金年代。我们看到了哈密现代农业的雏形,我们看到了哈密现代农业产业智慧优雅的职工!“我们能在这儿买房吗?”

2012年7月18日上午,一场凉爽的小雨,把我们送到了哈密市东南37公里的大泉湾乡金圪塔小区。

“金圪塔”这个词从昨晚开始就在耳边飞来飞去,明明一个金疙瘩,为什么大家都口齿含糊不清?在车上才听宣传部小姚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原来这个地方叫井疙瘩,在新疆人口中,金、井是一个音,就成了金疙瘩,又觉疙瘩二字有“病字头”,最后就定名为金圪塔,反正还是个金蛋子的意思。农民兄弟真有意思,还蛮有学问。

一下车,大家立马瞪大了眼睛:在乌鲁木齐也没见过如此威风的小区大门。谁也不在乎一点小雨了,在大门外广场上一通紧拍慢录。

走进大门更让我们傻眼了。眼前几乎是清一色的别墅,连体的,独体的,两层的,三层的。玫瑰红的人字形屋顶,哥特式的高大门廊。墙壁多涂成漂亮柔和的欧洲公主黄,却又饰以横向等距深色线条,更富观赏效果。宽阔的楼距,花砖铺路,宽的横平竖直,窄的弯弯绕绕。绿化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那里一片绿地,绿得纯粹,绿得气魄;这里一垄花畦,品种考究,姹紫嫣红。很多奇花异草,似曾相识,又叫不出名字来……

小雨初歇,天地清明,真真一个温柔富贵之乡,五彩童话的世界!

大家一边品尝着主人热情招待的哈密瓜,一边认真地阅读起宣传栏上的资料来。果然,小区建筑密度只有15.9%,容积率仅0.29,而绿化率高达46.3%。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就不只是羡慕了。

“你们这里的农民人均收入多少钱?”

“今年九千,明年要超万。”

一个汉子答道。旁边有人介绍,这是他们的村长。

“农民买得起这别墅吗?”

“买得起,买得起,有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有的家庭还要买两三套呢。”

“我们能在这儿买房吗?”

这下村长愣住了,看Z君并非戏言,便笑答道:“不行,要本村户口呢。”

老B不失时机地调侃Z君一把:

“那你倒插门不就来啦?”

大家一阵哄笑。

那几天,大家都戏称Z君为“金疙瘩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