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8085700000033

第33章 小隙谁知奇祸连

小说家们对于偶然性在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深感着迷,这与宿命论的思想一起支配了他们的人生观。偶然性的表现是各式各样的,它们常常可能引起不幸的后果。“作者告诉我们,一瞬间的感情冲动,人类的缺点,甚至是一个愚蠢的玩笑,都会给当事者或其他无辜的人们带来不幸。”

《错斩崔宁》(《京本通俗小说》第十五卷)的“得胜头回”中所说的“一句戏言,撒漫了一个美官”的故事,便是一个偶然性给人们带来不幸的例子。少年举子魏生中了进士,修了一封家书,差人接取家眷进京,信上略叙寒温及得官之事,后面又写了一句玩笑话:“我在京中早晚无人照管,已讨了一个小老婆。专候夫人到京,同享荣华。”夫人接到信后,知道丈夫是在开玩笑,便在回信里,也写了一句玩笑话,以回敬丈夫:“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早晚同赴京师也。”丈夫收到回信后,知道夫人也是在开玩笑,一笑置之。不料却被一个朋友看见,传了出去。有人妒嫉魏生少年登科,就借机奏了他一本,说他年少不检,不宜居清要之职,应降处外任。魏生就这样为了一句玩笑话,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错斩崔宁》的正话所说的“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的故事(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十五贯”故事),也是一个偶然性给人们带来不幸的例子。穷书生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家后和其妾二姐开玩笑,说因为家里穷,已经把她给卖了,这十五贯钱就是卖她的身价。二姐心怀不安,深夜离家出走。不料刘贵当夜被一个强盗杀死,十五贯钱也被偷去。人们发现二姐不在家中,便赶到通往她娘家的路上去寻找,发现她正与一个名叫崔宁的青年同行,而崔宁身上背的钱正好是十五贯。于是人们怀疑二姐和崔宁通奸杀人,告到官府。官府糊涂断案,把二姐和崔宁都给杀了。就这样为了别人的一句玩笑话,以及其他的种种偶然的巧合,二姐和崔宁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表现类似主题的小说,此外还有好多种。如《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古今小说》第二十六卷),写围绕着一只画眉鸟儿,怎样夺走了七条人命,反映了“那种将芸芸众生的形象置于偶然支配下的世界中的宿命思想”。又如《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写仅仅由于一文钱的小隙,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好几起凶杀案子,最终演变成了涉及两个省份、死了十三条人命的轰动一时的大案。“相争只为一文钱,小隙谁知奇祸连!”这些小说都因其起因的微小,发动的偶然和结局的可怕,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小说家们的笔触,并不仅仅停留在对偶然性的作用的展示上,而是更深入到了对于人性的弱点的揭露上。毋宁说,比起仅仅强调偶然的巧合来,他们更关心的是人性的弱点怎样使得偶然的巧合发生了负面的作用这一问题。

比如像魏生与其夫人之间的玩笑,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无伤大雅。尤其是其夫人的回敬,甚至可以说颇富幽默感——因为过去只有“小老婆”,却无“小老公”。但是别人出于对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嫉妒心理,却故意把这个玩笑解释成严重的问题,并以此来攻击和陷害魏生,使魏生的前程为之断送。所以仔细推究起来,引起整个事件的,表面上似乎是魏生言行不检点,但实际上却是人们的妒嫉心理。魏生的言行不检点,只不过是人们嫉妒心理的口舌而已。于是,我们在这一故事中所看到的,便不仅是偶然的玩笑的害处,而且实在是在这种玩笑面前人性的弱点的曝光。

错斩崔宁的故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二姐与崔宁的被错斩,表面上看起来是刘官人的一句玩笑以及种种偶然的巧合引出的后果,但实际上我们却知道这是邻居的愚蠢和官吏的糊涂所造成的。小说家明明指出:“看官听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然而因了人性的愚蠢和糊涂等等弱点,这段冤枉却终于没能推详出来。所以,造成二姐与崔宁被错斩的悲剧的,其实是人性的弱点,而不是一时的戏言,或其他偶然的巧合。小说家之所以劝人们:“善恶无分总丧躯,只因戏语酿灾危。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强调的与其说是戏言本身的危险性,倒不如说是戏言可能引起人性的弱点发动的危险性。最根本的当然还是人性的弱点:

只因世路窄狭,人心叵测,大道既远,人情万端。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持身保家,万千反覆。所以古人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颦笑之间,最宜谨慎。”

这段话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小说家对于偶然性使人性的弱点发动,并通过人性的弱点而起负面作用这一现象的认识。

韩南也指出,在《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和《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中,人性的弱点对于整个事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结构看,《一文钱》借鉴的却是中期小说的《沈小官》。《沈小官》是愚行小说,其特点是表现对人性束缚的阴暗观点。由于人性的束缚,由于愚昧,为爱一只鸟害了七条人命。《一文钱》与此相类,为了一文钱的争吵,导致了十三个人的死亡。”

我们看到,小说家们之所以要讲述这些可怕的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想表述他们对于偶然性的作用的深刻印象,但实际上展现的却是人性的弱点在偶然性的考验面前的曝光。这些可怕的故事向我们显示,正是由于人性的弱点的发动,偶然性才得以发生负面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这些极端地富于偶然性的事件,小说家们才能最充分最彻底地暴露人性的种种弱点;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为了更充分更彻底地暴露人性的种种弱点,小说家们才有意识地利用了上述这些极端地富于偶然性的事件。

在看了这些小说后,令我们感到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哪些偶然行为,会促使他人人性的弱点的发动,从而给我们带来灾难,“善恶无分总丧躯”,这真是令人感到不知所措的局面;而同样令我们感到可怕的是,我们也不清楚我们的哪些偶然行为,在我们自以为是维护正义的时候,已经给别人带来了灾难。在这类情形中,一如在其他情形中一样,我们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所谓“他人就是地狱”,“他人”原本也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