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8075700000166

第166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性住房

保障家庭安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社会文明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

——埃利奥特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了改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家庭的生活水平所提供的一种住房,一般是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以及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的。保障性住房之所以受老百姓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价格低廉、实惠的特点,这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是一种最大的帮助。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也就是西方国家所说的公屋与私屋。

谈起保障性住房,不得不提的就是英国,因为英国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运用了PPP的住房保障模式。1936年英国颁布了《住宅法》,主要是授权政府以出售政府拥有的住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财政负担和住宅支出。到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前后,廉价公房开始了大开发,国家根据政府的建房情况和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按年度向地方政府拨款,由地方政府来建造公屋,然后出租给老百姓,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低收入者、家庭困难户的住房需求,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始出现了公房私有制,也就是指政府采取优惠措施或分期付款等形式鼓励老百姓购买廉价的公房,逐渐取代了出租公房的形式。总的来说,英国的住房保障模式,不仅为那些低收入者提供了住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而且也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英国的PPP住房保障模式,受到了西方不少国家的借鉴与模仿。然而美国的保障性住房相对较少,因为美国人普遍认为住房问题是自己的事,不应由国家过度干预,其实这与美国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由的观念有一定的联系。

课堂收获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保障性住房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发展并壮大起来。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适合开展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因为是否应该提供保障性住房,还是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国家收入、经济状况等来决定的。要是发展得好,就有力地解决了低收入者“住房难”的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