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幼猪饲养实用手册
8064500000003

第3章 猪场建设(1)

§§§第一节场址的选择及规划

猪场建设时,应当远离其他养殖场、居民区、屠宰场和主要道路,还要保证场区有较好的小气候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生产工作和防疫工作,再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场址和进行场区规划,尽量做到完善合理。

一、场址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生产等基本特点,对土质、地势地形、场区面积、水源、交通等方面作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

(一)土质

猪场的土壤要求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未曾受过病原微生物污染,以防对猪场的环境、猪只的健康与生产力造成不利的影响。猪场的土壤以沙壤土最优,这样的土壤排水良好,导热性较小,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旧猪场场址或其他畜牧场场地的土壤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使土壤具有多年危害性,所以,猪场要尽量避免建在这些地方。

(二)地势与地形

猪场场址一般要求地势较高、干燥、平缓或有缓坡、背风向阳,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要高出当地历史洪水水位线,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可避免洪水威胁和土壤毛细管水位上升造成地面潮湿;地面的坡度一般在1%-3%,最大不要超过25%,既利于排水,又利于施工、生产和运输;向阳可减少冬季冷气流的影响。开阔的地形对猪场通风、采光、施工、运输和管理都十分有利,场地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不但会影响以上这些方面,还会增大建筑物布局和场地规划的难度。

(三)面积

猪场种类不同,所需的面积也就有所不同,一般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面积不足会造成建筑物拥挤,不利于舍内环境改善和防疫,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算。设计建场时,还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全部考虑进去,所占面积可根据实际规模大小来确定。

(四)水源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猪只的饮用,尤其是夏季,猪的饮水量会增加。饲料调制、猪舍冲洗和洗涤也需大量用水。因此,必须保证一年四季不能缺水,同时还要保证水质良好、无毒、无病菌和寄生虫污染,更不能有农药污染。另外,猪场用水应与居民点用水分开,防止疫病传播。

(五)交通

猪场和外界的联系会非常密切,饲料、兽药、产品、粪便等的进出量较大,所以,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应避开交通主要干道,防止噪声和疫病的传播。根据猪场防疫和生产的经验,距离主干道1000米,一般公路500米比较合理。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可适当缩短距离。

二、场址的规划

场址选定后,在保证防疫卫生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猪场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多方案设计比较,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各类建筑物的朝向和位置。一个完善的规模化猪场总体布局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污水及猪粪处理区、场内道路和绿化区等。

(一)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职工宿舍、财务室、食堂、文化娱乐室、体育运动场等。这里不但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还是满足接待客户、展示企业形象的地方,因此应当单独设立区域。一般设在地势较高的上风向或偏风向,以免受到生产区臭气与粪水的污染,还便于与外界联系。

(二)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中的主要功能区,也是全场的中心。一般设置在场区的上风向,生活区的下风向,包括各猪舍、更衣洗澡消毒室、出猪台、称猪台等。种猪舍应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一个种猪区。种猪区应设置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地区,将种公猪安排在种猪区的上风向,以防公猪闻到母猪气味而受到不良刺激,同时又可利用公猪的气味来刺激母猪发情。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育舍、保育舍和育肥舍,设置在下风向。设计时,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毅-60毅角,这样就可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在生产区的入口处,设置专门的消毒间,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运输,另由专用车辆解决,围墙处设装猪台,售猪时经装猪台装车,也避免了装猪车辆进入场区。

(三)生产管理区

生产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包括饲料加工车间、仓库、水塔、锅炉房、修理车间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紧邻生产区而建,但要与生产区之间有建筑隔断,人员和物质从专门的通道通过,以防疫病的传播。又因为该区与社会联系频繁,所以应在门口设消毒间、人员消毒更衣室。

(四)隔离区

隔离区主要包括隔离舍、兽医室、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等,其主要功能有新引进种猪的隔离观察、病猪的治疗观察和病死猪的处理等。因此,隔离区应远离生产区,设在地势较低的下风向或偏风处,并注意消毒及防护,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五)道路

场内道路的设置与生产和防疫有关。综合考虑,场内道路可分为净道和污道,且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用于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用于运送粪污、病猪死猪和废弃设备。生产区一般不设直通场外的道路,管理区与隔离区分别设道通向场外。

(六)污水及粪便处理区

一个大型的猪场必须设有污水和粪便处理区。这些建筑物要远离生产区,一般设在猪场的最下风向,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七)绿化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尘灭菌、净化空气、防暑防寒、减弱噪声、改善场区的小气候,同时也可以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第二节猪舍的建设

一、猪舍的形式

猪舍的结构形式由于各地区生产条件和气候的差异,猪舍按屋顶结构、墙壁结构、有无窗户和猪栏排列等可分为多种形式。

(一)屋顶结构

按猪舍屋顶结构将猪舍分为单坡式、双坡式、联合式、平顶式、拱顶式、半钟楼式等。

1. 单坡式

单坡式多用于单列式猪舍。其优点是跨度小,结构简单,施工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较好。其缺点是保温性能差,土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利用率低。适合小规模猪场。

2. 双坡式

双坡式一般用于双列式或多列式猪舍。其优点是跨度大,保温性能好,土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利用率高。其缺点是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投资较大。

3.联合式联合式的特点介于单坡和双坡式之间。

4.平顶式

平顶式可用于各种跨度。其优点是保温,防水,使用年限长。其缺点是多为预制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造价较高。

5. 拱顶式

近几年来,拱顶式猪舍是采用钢管做成拱形架,架上铺聚苯乙烯泡沫板,做好防水处理的大跨度轻型建筑材料猪舍。其优点是节省木材和砖瓦,造价低,可做到保温隔热。其缺点是易燃、易遭鼠咬。

6. 钟楼式和半钟楼式

钟楼式猪舍是在猪舍屋顶上阴阳两面都安装天窗,半钟楼式猪舍是只在双坡式猪舍屋顶的阳面安装天窗,多在大跨度猪舍使用。其优点是舍内空间大,通风好,采光好。其缺点是屋架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不利于保温。这种屋顶适用于气候炎热地区。

(二)墙的结构

猪舍按墙的结构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

1. 开放式

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通风透光好。其缺点是不保温,气候寒冷的地区不宜采用。

2. 半开放式

半开放式是三面设墙,一面设半截墙。使用效果与开放式接近,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冬季也可采用加设草帘或塑料薄膜。

3. 封闭式

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墙上留有门和窗。其优点是猪舍的通风、光照、温度等人为控制,保温效果好。其缺点是投资较大。

(三)窗户有无

封闭式猪舍按窗户有无又可分为有窗封闭式和无窗封闭式。

1. 有窗封闭式

该种猪舍四面设墙,南、北立面墙设窗户,通过墙体、窗户、屋顶等围护结构形成封闭式猪舍。窗的大小、数量和结构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定。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根据不同季节开关窗扇,人工调节舍内环境。其缺点是造价较高。适合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以及分娩舍、保育舍和幼猪舍。

2. 无窗封闭式

该种猪舍只在墙上设应急窗,供停电时使用。其优点是能靠人工设备控制舍内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劳动生产率。其缺点是投资较大,能耗和设备维修费用高。

(四)排列

按猪栏排列猪舍按猪栏排列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1. 单列式

单列式的猪栏排成一列,靠北墙设饲喂走道,跨度小,一般为4-5米。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省工、省料,造价低,建筑材料要求低,舍内空气及采光较好。其缺点是土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利用率低,冬季保温能力差,送料、给水等不利于采用机械化。这种猪舍适合于种猪舍。

2. 双列式

双列式的猪栏排成两列,在中间设走道,在两边设清粪通道,跨度较大,一般为7-10米。其优点是土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利用率高,好管理,保温性能好,便于实现机械化。其缺点是北侧猪栏采光较差,舍内易潮湿。

3. 多列式

多列式的猪栏排成三列、四列或更多列,跨度大,一般为10米以上。其优点是土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利用率高,猪栏集中,养猪数量多,便于管理,保温性能好。其缺点是采光差,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一个比较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地基、墙壁、屋顶、地板、门窗、粪尿沟等部分构成。

(一)地基

地基是用来承载猪舍自身、猪群、设备、积雪等的重量,地基基础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猪舍的坚固程度和使用年限。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猪舍地基要求埋置在土层最大冻结深度以下、地下水层以上,宽度一般要比墙宽10-15厘米。活土地段要进行夯实、换土垫层、打柱等处理。沙、碎石、岩性土层和沙质土层是良好的天然地基,黏土、黄土以及富含有机质的土层不能用作地基。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可在基础墙的顶部设置一层防潮层。

(二)墙壁

墙是猪舍的主要结构,将猪舍与外部空间隔开,不但是主要的承重结构,还对调节舍内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墙壁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抗震、防水、防火、保温性能好、墙内表面便于清洗和消毒。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多使用环保空心砖,要求水泥勾缝,地面以上1.0-1.5米用水泥抹面。

(三)屋顶

屋顶是猪舍上部的外围结构,起着承重以及防雨、防风、保温、隔热的作用。屋顶面积大于墙壁,舍内上部空气温度高,热量易从屋顶散失,所以屋顶的保温与隔热作用比墙还重要。这就要求屋顶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好,比较理想的屋顶材料为聚苯乙烯双层铁板保温板,结构轻便、耐用、光滑又防火,只是价格较高,投资相对较大。条件不允许的小型猪场可采用石棉瓦或水泥预制平板,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

(四)地板

地板是猪舍的主要结构,是猪只采食、活动、躺卧和排粪尿的地方。地板的好坏关系着舍内的空气质量、卫生状况、温度以及猪的生产性能等。一般要求坚固、耐用、保温、平整、不光滑、渗水性良好、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比较理想的地板是铺砖,水泥勾缝。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求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五)门窗

猪舍的门主要分为外门和内门。外门主要用于猪的转群、运送饲料、兽药,清扫粪便以及人员进出等,设置时应避开冬季主风向,一般宽1.0-1.5米,高2.0-2.4米。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设门,宽0.6米,高0.8-1.0米,要求特别结实;半封闭猪舍运动场的隔墙上设门,宽0.6米,高0.8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宽0.6米,0.8-1.0米。内门主要设在舍中间,方便转群。猪舍的窗户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换气。大窗有利于采光和换气,但不利于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猪舍的形式不同,窗户的数量、大小、形状、位置也有所不同,具体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一般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要开设后窗,长40厘米,高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开放式中隔墙窗户及封闭式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些,下框距地面1米左右;封闭式猪舍的后窗可大可小,如果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寒冷的地区,综合考虑采光以及夏季通风,可适当减少窗户的数量;在炎热地区可适当多设,有时为了防暑,还可设地窗来加强通风。

(六)粪尿沟

粪尿沟是猪舍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快速干净地排出污物,从而减少对猪的污染,同时又方便生产操作。开放式猪舍要求粪尿沟设在前墙外面;封闭式和半开放式(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舍内两侧,距墙40厘米处,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坡度一般设为5%,长度和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进行设计,宽至少为30厘米。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不得超过1.5厘米。

三、猪舍的类型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对猪舍的设计与建筑要求也不一样,要根据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猪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猪舍进行合理设计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