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圣经中的人生智慧
8061800000237

第237章 公义是人类的灵魂

“旧约·箴言30∶8” 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Give me neither poverty nor riches, but give me only my daily bread。

本节经文讲的是社会财富分配。百姓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穷的不要太穷,富的不要太富,这应该是理想的社会模式。

2011年9月17日是美国的宪法日,从这天开始,数以千计的人在华尔街安营扎寨,抗议金融机构无节制地贪婪,指责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救市,是牺牲99%的人的利益,满足1%的人的贪婪。后来,这一占领金融市场的活动蔓延到世界上百个国家。

华尔街(Wall Street)500多米长,11米宽,在这狭小地带上云集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众多商品证券交易所和银行及保险公司。2007年,以华尔街为主体的曼哈顿区证券业从业人口占纽约市就业总人口的4.7%,工资却占纽约市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20.7%,是其他行业的5.5倍。现在,人们通常用“华尔街”泛指金融投机客倒腾钱的金融市场。

还有一条街鲜为人知,这条街就是“美恩街”(Main Street)。“美恩街”并非专指某条街道,而是泛指劳动阶层工作、生活、购物的地方,它与“华尔街”相对,“华尔街”的人挥金如土、生活奢靡,而“美恩街”的人入不敷出、生活清贫。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时,奥巴马和麦凯恩多次提到“美恩街”(见《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精选》第3版),认为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市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这本质上就是对金融机构高管和金融投机客贪婪、渎职行为的“奖赏”。从此,“美恩街”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1982年,德国沃纳·吉思等三名经济学家做了个叫“最后通牒博弈”的分配心理实验。这一实验的核心内容是:受试者两人一组,一人为分配人,另一人为接受人,给每组发100元,由分配人负责在他与接受人之间分配这100元,分配方案只允许提出一次,不得更改。如果接受人同意分配人提出的方案,则就按此方案分配这100元;如果不同意,分配不出去的这100元则交回,两人均分文不得。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大多数分配者会把这100元劈开平均分配,拿出50元给接受者,接受者当然愿意接受这样公平的分配方案。后来,在法国、德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印尼等国家做这个实验,结果是惊人地相似。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不管在何种文化、何种制度下成长、生活,人都能意识并感知到公平与否。如果分配人想多得,从100元里拿出20元给接受者,则他会意识到这是不公平的,会遭到接受者的拒绝,自己反而分文不得;拿出50元给接受者,这才是最公平、最保险的分配方案,皆大欢喜,每人都可以得到50元。

但是这个实验没有考虑外部因素,如果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参与“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分配者给他10元他也愿意接受,因为这10元就可以让他饱餐一顿,不至于饿死。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尽管“美恩街”的人对“华尔街”的人的贪得无厌感到愤怒,但为了生活也只能忍气吞声,万般无奈地接受分配不公这一残酷的现实。

可见,“最后通牒博弈”之所以一直进行下去,“接受者”没有拒绝“分配者”的分配方案,原因就在于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不平等,到政府游说的是“华尔街”的人,政府听不到“美恩街”的声音,制定的分配方案当然就有利于富人。

社会公平与否取决于如何分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华尔街”的钱多了,“美恩街”的钱必然就少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要想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就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缩小贫富差距,让劳动者分得足够大的一块蛋糕,使他们过上体面、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