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8051800000012

第12章 个性与心理测验(2)

(三)气质与职业选择

气质作为人类心理活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动力特点,虽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但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其优点和缺点几乎是相伴而生的。例如,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反应灵活、易接受新事物,但是情绪不稳定、精力易分散;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而有力,但是脾气急躁、易于冲动、准确性差;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善于自制、忍耐,但对周围事物冷淡、反应缓慢;抑郁质的人情感体验深刻而稳定、观察敏锐、办事细致、认真,但过于多愁善感、行为孤僻、反应迟缓。

其实,气质只是人的性格和能力发展的一个前提,不能决定人的成就高低,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见知识库3-5)。

知识库3-5

四位着名文学家的气质类型

研究发现,俄国四位着名文学家就是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

普希金属胆汁质

赫尔岑属多血质

克雷洛夫属粘液质

果戈理属抑郁质

四人气质类型各不相同,却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上取得同样杰出的成就。

虽然气质在人的各项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会影响活动的性质和效率。比如《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为人耿直,是典型的胆汁质类型的人;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柔弱孤僻,她的气质是典型的抑郁质。如果安排李逵去卖肉,叫林黛玉去绣花,对两人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相反,倘若让李逵去绣花,叫林黛玉去卖肉,则是强人所难。

一般来说,大多数工作对从业人员的气质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但如果了解了气质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关系,则可以做到根据气质类型的特点选择职业,这样就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表3-2列出了气质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关系。

当然,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只是相对而言的,许多职业,例如教师和作家,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从事,并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成就。各国心理学家对气质类型与群体协同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两个气质类型不同的人在协同活动中,比气质类型相同的两个人配合所取得的成绩要好。气质特征相反的两个人合作,不仅合作效果好,而且还有利于团结。

二、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这一术语来自希腊文,原意是“特征”、“标志”、“属性”或“特性”。

我国心理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为: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比如,一位管理者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得热情、谦虚、严于律己、坚毅果断、深谋远虑。这种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就是这位管理者的性格特征。

但是,在某种情况下,那种属于一时的、情境性的、偶然的表现,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例如,一个人在偶然的场合表现出胆怯行为,不能就此认为这个人具有怯懦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性格必须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那些态度和行为。在“空城计”中,诸葛亮由于掌握了司马懿多疑寡断的性格,才敢于空城设疑等援兵,而司马懿也正是由于了解诸葛亮一贯谨慎的特点,才认为他不会做冒险之事。

在性格的分析中,总免不了有伦理道德的评价,如正直、慷慨、诚实、善良等为肯定的特征,懒惰、吝啬、见利忘义等为否定的特征。

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只能说相似性的程度有大小,性格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其组合后的特征就更多了。很明显,性格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性格的结构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系统,从结构上看,它包含了多个侧面,并在每个个体身上形成了独特的组合。一般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性格最直接的表现。

它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见表3-3)。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见表3-4)。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见表3-5)。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见表3-6)。

以上性格结构的四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体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要了解一个人,就应对性格的各个方面作全面分析。

(三)性格的类型

性格的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一定原则和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有助于了解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和揭示性格的实质。由于性格结构的复杂性,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至今还没有大家公认的性格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标准。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简介。

1机能类型说

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李波特(T.Ribot)提出的分类法。他们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优势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和支配行动,处世冷静;情绪型的人通常用情绪来评估一切,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不能三思而后行;意志型的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以上三种是日常生活中极典型的性格类型,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混合类型。

2向性说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是向性说的代表人物。他把人的性格分成内倾和外倾两大类,并从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方面推演出8种性格类型(见表3-7)。

3独立-顺从说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前者也称独立型,后者又称顺从型。场独立型的人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立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应激能力;场依存型者,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

需要说明的是,两种性格特点各有优劣。在某些方面,场独立型的人占有优势,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场依存型的人占有优势。例如,场独立型的人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但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而场依存型的人能很快察觉环境中微妙的人际信息,从而作出最恰当的反应,所以社交能力往往出众。

4社会生活类型说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按照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把人的性格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政治型、社会型等6种类型(见表3-8)。

(四)性格与职业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根据气质特点选择职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样,性格也会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是不同的。如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要求乐观外向、乐于与人亲近、耐心、正直、责任心强、稳定性好、安详沉着、冷静自信;从事广告职业的人要求聪明、敏锐、敢于打破常规、狂放不羁、富于幻想;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须认真、聪明、独立自信、敢于怀疑、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般来说,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一定的性格适宜从事一定的职业(见案例3-2)。

案例3-2

技术员与商务代表

王慧梅

陈波从某高校机械专业毕业后,找到了一家企业,做技术支持的工作。几年过去了,虽然他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可业绩却非常一般,而同时进公司的其他同事却得到了提升。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做了一次性格测试。测试结果告诉他,他比较擅长与人打交道,更适合做类似销售或经纪人之类的工作。随后,他跳槽到一家机械公司作商务代表,将他的专业和特长相结合,最大地发挥了他的优势。

类似案例中陈波这种经历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现在很多组织都提出“人-职匹配”的概念,要求员工的技能和性格要与岗位匹配。比如,陈波具有机械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但是作为技术人员,需要专注于技术研究,不会对此感到枯燥;而性格外向的陈波在此岗位上就会心猿意马。而作为机械公司的商务代表,则需要的不仅是机械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擅长与人交流,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性格特征。陈波的性格特征与商务代表的职位是相匹配的。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也决定事业成败。所以现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传统的职业生涯理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性格因素的分析内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性格与职业的匹配性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也出现了一大批性格分析模型。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霍兰德(J.L.Holland)的人格和职业类型匹配理论。他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主要指性格特征)可以分为6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每一种人格有相应的典型职业(见表3-9)与之匹配。

霍兰德认为,上述人格类型与职业的关系也并非绝对的,尽管大多数人的人格可以划分为某一类型,但个人又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其人格类型在某种程度上与另外两种人格类型相近,则也能适应另两种职业类型的工作。某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每一个类型又有一个极为相斥的职业环境类型,这种关系可以用图3-2所示的六边形来描述。

确实,性格对一个人的职场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他的性格相适应,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舒畅,容易取得成功。如果性格与职业不相适应,这种性格就会阻碍工作的顺利进展,使从业者感到被动,缺乏兴趣,倦怠,力不从心,精神紧张,工作上成功的概率也会较小。

虽然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如果选择某一职业需要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但是,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并不是无法改变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因为种种外界原因而改变自己的一些性格特征,也许这种改变会让人意外发现自己的潜力。另外,人的性格并不能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当发现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当然,一个人在自己适宜的职业中不努力也不会成功。

三、能力与职业的匹配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例如,动作敏捷、反应快速、操作机器熟练,是工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必要能力;表达清楚、讲解透彻、逻辑严密,是教师上好课应具备的能力;善于鉴别色彩、形象记忆、掌握线条比例,是画家完成一幅画应具备的必要能力;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答辩能力,是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所必备的。总之,能力是与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胜任工作相关的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对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和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能力。例如画家需要高度的色彩鉴别力、形象思维能力,音乐家需要敏锐的听觉辨别能力以及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科学家需要高水平的抽象思维能力等等。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两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如:在观察时,有的人善于分析细节,但缺乏整体概括本领;而另一些人虽然概括能力较强,却容易忽略细节。在记忆时,有的人善于视觉记忆,有的人长于听觉记忆,有的人对形象的东西过目不忘,另一些人则最能记住抽象逻辑性强的东西。在特殊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类型差异。如有的人动手操作能力极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高超,有的人组织指挥能力突出等等。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它表明人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以智力为例,其发展水平是呈正态分布的,即智商特别高的人和智商特别低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智力居中的人数量最多(见知识库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