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长远的人视信誉为命根
失信于人,既显示了一个人的人格卑贱,品行不端,也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现在而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处世交友恰到好处,就得讲信誉。没有信誉就没有你活动的空间。一部《没有信誉就没有一切》的书中有这段话:“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有力量的社会,不但要考虑每一个人,而且还要为他们建立必要的档案,这个必要的档案并不是黑档案,而是能够向有关方面证实你的可信度。这样,银行才可以借钱给你,商人才敢与你做生意,别人才能与你合作,公司才好聘用你,当然他也可以分期付款购房购物……只要有证据表明你是一个信誉良好的人,信誉就是你的通行证,你就可以受人尊敬地通行于这个文明社会。如果你不讲信誉呢?只要你敢欠钱不还,或者你敢乘车逃票、撕毁合同、偷税漏税、化公为私、说谎欺骗人,总之,只要你敢有一次不讲信誉,你就会上了没有信誉者的黑名单,你就会失去许多许多的机会,银行当然不会借钱给你,再也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邻居都要躲着你,哪家公司都不愿雇佣你,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你在这个文明社会就难以立足。”
检验与关注自己的信用程度
失信于人,是你处世极不正确的选择,智者不为。获得众人的信任,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但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处世原则。那么怎样来检查自己的信用度呢?这里提供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你向认识的亲友每人借1000元钱,同意借给你1000元的人数的多少,就可以估测出你的信用度。如果你以这种方式可以借到2万元,那么就证明你已有20人的信用,如果你可以借到5万元,大概你就有50人的信用了。而对于你来说,偿还能力越佳,支持你的亲友就越多。当然,所谓的信用也不完全建立在还债能力方面。例如有些亲友愿意借钱给你,也许是对你的能力有信心,所以在事先想到这笔钱可能会泡汤,但还是将钱借给你。有幸如此的话,你还担心有什么样事不能办成呢?
拖延会把朋友拖得心寒
对朋友交待的事要及时办,不要以为是朋友,他的事就无所谓,可以拖一拖,这会让朋友失望的。什么是朋友?就是你最先为他考虑的人,你拖延朋友,就是与这种精神相违背,就谈不上是真正的朋友。除非朋友对你说:“你可以先做别人的事,把我的事往后挪。”但即使这样,你还得不时地问一问朋友:“你的事该做吧?”并希望朋友给一个最后期限,这样才恰到好处。
不仅仅对朋友,对谁拖延都是一个不好的处世态度。凡事爱拖延,是一种恶习。拖延的恶习,往往让人失去生命中所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使人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无谓的浪费中贬值。
不以“太忙”为借口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人都是从早忙到晚,忙工作,忙吃饭,忙学习,忙爱情,忙玩,却不知所为为何,忙来忙去忙死了,却没有休闲的片刻工夫。忙则罢,而以忙为借口,把别人交待的事不办,把朋友的话丢到九霄云外,就会让人感到寒心了。
朋友打电话来有事找你,你不在,同事转告给你,叫你有空给朋友回电话,但你没有立即回电话,而是一天一天地向后拖延,直到有一天记起来,才打电话给朋友。朋友在电话里说,前几天正好有一笔生意介绍给你,一直等不到你,只好告吹了。你听后,一定追悔莫及。在拖延中,使你错过了一次致富的机会。又有不少人写信给你,其中有一些必须立刻回答,但每次你都会自个儿想:“等一下吧,不急。”直等到信都找不到了,才开始懊悔。
此外,也有不少人请你设计一个策划方案,可是桌上尽管摆好了纸笔,面对电脑,却提不起劲来,而做起网上游戏却一头扎进去就出不来了,等到对方催促时,才开始胡乱地设计一份交差,这样的策划质量会让人满意吗?
把事情理出个轻重缓急来
想改变拖延习惯,你应该把事情理出一个轻重缓急来。昨天的事是昨天的事,今天的事不拖到明天。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其实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更重的是,你的拖延会使人对你失去信任,说不定几次一拖,你就没有合作伙伴了,就没有愿意办事的朋友了,而到了你找别人办事时也就难了。所以拖延,实际上是很划不来的,但如果如写信一例,一收到来信就回复,或者发电子邮件,是很容易的事,而一再拖延,那些信就不容易回复了,即使回复了,可能也失去了作用。因此,许多大公司都规定,一切商业信函必须于当天回复,不能让这些信函拖到第二天,拖掉了公司的信誉。
已决定下的事立即去做
人生在世,好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如果决定好了的事情拖延着不去做,往往会对自己的品格产生不良的影响。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他的决心,而也只有这少数人是最后的成功者。
拖延这种坏习惯会使人懈怠、减弱人做事的能力。如果拖延的习惯不改掉,则一失事业发展的机会,二失美好的人缘,三失朋友情谊。想一想,还是不要拖延为好。
成为一个有时间观的人
处世成功者都有守时的习惯,一个约会常常迟到、付款常常延期的人,其信用度必定小得可怜。这样的人即使是一个诚实的人,迟到和延期每每是出于其他的原因,但无论怎样的原因都不能成为理由,都无法弥补不准时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考虑到不守时的危害性
每次约会都准时的人,无形中也会增加自己的时间。拿破仑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战胜奥地利人,是由于奥地利人不知道5分钟的价值。而实际上,即使1分钟的不准时也会让自己遭遇一场不幸。兵贵神速,拖拖拉拉的军队必败无疑。汉朝张良授兵书的故事就喻示着“谁占有时间。谁就是胜者”的哲理。神秘老者约张良于某日凌晨于某座桥上相见,张良接连几次赶到那个地点的时候,老者已先于他待在那里,老者让张良回去,另约时间,直到张良在桥上等待老者的那一次,老者才把兵书授给了他。
机会不会等待迟到的人
在处世交友中,你守时,也是守信。有一次,拿破仑邀请他属下的一些将士来吃饭,到了时间也不见他们的身影,拿破仑就独自吃起来。在他吃完的时候,将士们来了,拿破仑摊了摊手,说:“很遗憾,中饭时间已过,我们立即办事。”
很多人因为办事不守时,而失去拥有高等职位的机会。
范德·比尔特一贯非常守时。在他看来,不准时就是一种难以容忍的罪恶。有一次,范德·比尔特与一个请求他帮忙的青年约好,某天上午的10点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见那位青年,然后陪那位青年去会见火车站站长,应聘铁路上的一个职位。到了这一天,那个青年比约定时间竟迟到了20分钟。所以,当那位青年到范德·比尔特的办公室时,范德·比尔特先生已经离开办公室,开会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青年再去求见范德·比尔特。范德·比尔特问他那天为什么失约,谁知那个青年人回答道:“呀,范德·比尔特先生,那天我是在10点20分钟来的!”
“但是,我们约定的时间是10点钟啊!”范德·比尔特提醒他。
那个青年支支吾吾:“迟到一二十分钟,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范德·比尔特先生很严肃地对他说:“谁说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能否准时赴约是一件极紧要的事情。就这件事来说,你因不能准时已失掉了拥有你所向往的那个职位的机会,因为就在那一天,铁路部门已接洽了另一个人。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你没有权利看轻我的20分钟时间,没有理由以为我白等你20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20分钟的时间中,我必须赴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我也不能让别人白等。”
准时、准时、再准时,这就是恰到好处
已故的金融大亨摩根把每一个钟头都看成1000美元。许多年轻人处世经验少,吃亏也少,所以尚不知守时的重要,对于摩根每分钟是1000美元的话可以不以为然,但是想没想到,也许到了某一天,你就觉得自己的时间和摩根的时间一样值钱,甚至比他的更有价值。
要做到守时,就要养成对任何约定的事都按时办的习惯。准时的习惯也像其他的习惯一样,要早日加以训练。纳尔逊侯爵曾经说过:“我的事业要归功于总是提早一刻钟的习惯。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品位和商人的德性,也是处世交友的规则。”
改变自己的错觉
你的目光往往决定了你的行为,有些人处世失败,是败在自己的错觉上。那么,怎样改变自己的错觉而恰到好处呢?首先要了解目光陷入的误区,然后针对不同的误区,找到精神的出口。
第一个误区是:喜欢用自己的弱点同别人的优点比,用自己的失败跟别人的成功比,由此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永远不如别人,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同成功、幸福永远拜拜。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强势和弱项,过分夸大自己的弱点,选择自己的弱项,你就会给自己贴满无能的标签。如果一个天才认为自己是一个侏儒,那么他就会真的成为一个精神上的侏儒。
一个人目前的整体能力是不是很强,这一点倒不大重要,因为自我评价将决定自己的努力结果,将决定是否成为大能者。一个自信心很强但能力平平者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比一个具有卓越才能却自暴自弃者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很多。
第二个误区是:按别人的评价决定对自己的评价。
别人的评价经常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智的,因而这种评价也是盲目的。如果我们按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将会陷入迷局。
有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假如您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处,请标上记号。”结果这幅画被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
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次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符号。
画展里的这种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常常会得到不同的待遇,某些人眼里的天才,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被视为蠢才;某些人眼里的英雄,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被视为懦夫。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一个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尽一样。
所以,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眼光,应该冷静、理智地认识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给自己以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精通。样样出众,但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技艺超群就是人才,就可能在这个强点上获得成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着意培养优势、强项,有助于为自己创造机会和把握成功。所谓优势,主要指个人学识技能上优于他人的实力。它既包括生理上的特长,又包括技能上、学识上的优势。一个人如果具备其中的一项、两项或更多项,就可能形成自己的某种优势或综合性优势,这样一来他在事业上的竞争力就大大地增强了。
所以,为了捕捉机遇,你必须有超前意识,要有目的地发展优势,培养强项。当自己拥有多项优势时,也不可能全面出击,面面俱到,应对自己进行设计,抓住重点优势,在最可能出成绩的项目上下苦功夫,以形成真正的优势。
对自己不具有的才能,不必忧心忡忡,只要挖掘自己所具有的就行。
英瑞杰是美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他曾被人认为是个能力非常差的人。23岁那年他服兵役,被派往越南“蓝波补给兵团”负责燃料供给。32年后,英瑞杰执掌重组整合的美国百事王朝,其麾下的百事可乐、菲多利、纯品鲜果汁等营业收入连年飙升,稳固了其《财富》全球500强地位。
华尔街的投资家们曾经对英瑞杰的百事公司不屑一顾,甚至漠视百事公司的一系列变革。日中天的必胜客、肯德基等餐厅业务在1997年从百事公司分离出去。
走吧,都给我走!英瑞杰说。他决定让百事罐装行业独立上市,并斥33亿美元巨资收购鲜榨果汁饮料的领先品牌——纯品,形成集菲多利小食品、百事可乐软饮料和纯品果汁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
这样,100年历史的百事公司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瑞杰的新模式使百事公司的纯利润大幅度提升,营业额也从10%提高到。15%,投资回报率从15%跃升为20%。百事公司198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有雅量的公司”。英瑞杰只是把主战场放在自己完全可以支配的领域,这意味着放弃在海外每个市场与可口可乐你追我赶的自杀性竞争。收缩与扩展是相对的,收缩是为了扩展,集中优势兵力在自己的主战场扩展,他获得了成功。
从英瑞杰决策的眼光看,他把能力重新整合,悄然间占据了美国三个顶级饮料品牌中的两个席位,其中部分优势品牌的销售额已经超过竞争对手,利用的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战术。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对自己的优势都应进行一番设计,真正认清了方向,加以精心培养,就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