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更宽广的胸怀就是人的宽容之心。
宽容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如果你能做到宽容,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的幸福,我们宽容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宽容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就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宽容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争中,同一阵营的两个地位悬殊的人选择了相同的逃生路径——沙漠。这两个人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追兵在沙漠边上止步,因为他们认为:进入沙漠就只有死路一条,何必费事去追呢?
老炊事员说:“请带上我吧!说不定会对你有用呢。”
指挥官歉意地下了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资格了,他望着老人花白的双鬓,为自己的失败感到内疚:由于自己的无能,许多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自己有责任保护最后一个士兵。
于是把老人扶上战马。
在茫茫沙海中,没有任何辨别方向的标志,年轻的指挥官迷失方向了。
老炊事员说:“跟我走吧。”
指挥官只有听老人的话了。
灼热的阳光将沙子烤得如炙热的煤炭一样,喉咙干得几乎要冒烟。他们没有水,也没有食物。
老炊事员说:“把马杀了吧!”
指挥官一愣,可转念一想:人都快没命了,要马还有什么用呀?杀了马也许还有活着的希望。指挥官照做了。
靠这匹马,二人维持了一段时间。
杀了马,老炊事员又有事了:“现在,马没了,你背着我走吧!”
指挥官又一愣,心想: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人背?这要求着实有点过分。可又一想:老人沦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不称职。他此刻惟一的愿望就是让老人活下去,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于是,指挥官背着老炊事员往前走。
二三天,四天……十天,茫茫沙漠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热的沙粒。白天,指挥官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晚上,他又成了最体贴周到的仆人。然而,老炊事员却越来越过分:他会将两人每天要吃的食物吃掉一大半,会将每天定量的马血喝掉好几口。指挥官对此毫无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两个人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他对指挥官说:“你走吧,别管我了。我不行了,你自己去逃生吧。”
指挥官说:“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的。”
老炊事员说:“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感到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下这些不平等的对待。”
指挥官痛苦地说:“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老炊事员从身上取出一个布包,对指挥官说:“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炊事员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见老炊事员闭上了,眼睛,赶紧叫道:“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
老炊事员勉强睁开眼睛,说:“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是漫无边际的吗?其实,这片沙漠三天就可以出去。我是在带着你转圈!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亲眼看着我的两个儿子死在敌人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都是因为你!我曾想和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我没想到你是如此的宽容!你的宽容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征服。只有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你不用担心,别人会宽恕你的。”
老炊事员说完,就咽气了。
指挥官被这番话震惊了!他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宽容。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宽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
宽容有以下三点好处:
(1)宽容的人总是能记住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心存感激,对方因被感激而感动,因感动而愿意帮助他;
(2)宽容的人不记烦恼,能与人同乐,给人快乐,自己也很快乐;
(3)宽容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长处,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别人、尊重别人,所以他的朋友很多。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容人之心宽他人之过,世界就会更精彩。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宽容不是纵容,我们宽容别人,是希望他们明白自己错了,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被宽容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自以为是,那就不值得宽容。同样,如果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就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辜负宽容你的人。
有一句调侃的话: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就把右脸也伸过去让他打。这句话看似说笑,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气量。
有一颗宽容的心,就不易发怒。而发怒是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疾病的诱因。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到自己的,比伤害到对方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出自由哥伦比亚警察局发出的一份通告。
有的人报复心理很强,别人一旦损害到他的利益,他就会想方设法进行报复,甚至还要对方加倍偿还。可是,在他报复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心灵被愤怒和处心积虑的谋划所腐蚀。
报复别人怎么反而会伤害到自己呢?道理很简单:当你想着报复一个人的时候,心理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为此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你的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
长期的紧张状态很容易让你患上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生气。如果你总是愤怒不止的话,高血压和心脏病也就会随之而来。
医生往往会叮嘱心脏病患者要尽量心平气和,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能生气。所谓“怒火攻心”,衰弱的心脏怎能承受得住?
有的女人,脸上因为忌妒怨恨而布满了皱纹,表情也因此变得僵硬。不管她们怎样美容,都是没有用的。如果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她们自然会保持青春的容貌。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怀着爱心吃菜,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怨恨已使我们精疲力竭,使我们疲倦、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患心脏病,甚至可能使我们短命,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
即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仇人,也要爱我们自己。我们不能让仇人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你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那你要小心烧伤你自己。”
耶稣说“要爱你的仇人”,我们不是圣人,恐怕很难做到,但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要原谅他们,至少忘记他们,这样做才是聪明之举。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尽量表现得宽容大度一些,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理解别人的苦衷和难处,原谅别人的错误。这不仅仅表现了你宽广的胸怀,让你能够得到别人的感激,同时也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轻松。
寻找共识
和别人交往要掌握一个技巧,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和对方达成共识,以双方的共同点作为开始,不断强调你们是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努力,有所区别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尽可能使对方在开始时就说“是的”,不要让他有说“不”的机会。
奥佛斯屈教授在《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一个‘否定’的反应,是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碍,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要求他坚持到底。也许事后他觉得自己的‘不’说错了;然而,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既然说出了口,他就得坚持下去。因此,一开始就使对方采取肯定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说“不”,而本意也确实是否定的话,他所表现的决不是简单的一个字,他身体的整个组织,内分泌、神经、肌肉都会形成一种抗拒状态,通常可以看出身体产生一种收缩或准备收缩的状态。总之,整个神经和肌肉系统形成了一种抗拒接受的状态。反过来说,当一个人说“是”时,就没有这种收缩现象产生,身体组织呈前进、接受和开放状态。
因此,开始时我们如果能造成“是,是”的局面,我们就能达到目的。
下面就是一个让对方说“是”而成功的例子:
彼得在一家商店工作,这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叫艾迪,说要租一张弓。
彼得说:“很抱歉,先生,我们这里不再出租弓了。因为我们负担不起。”
艾迪说:“是吗?”语气中充满失望。
彼得想起了另一种方法,他问艾迪:“先生是不是以前在这里租过弓呀?”
艾迪说:“是的。几年前我在你们店里租过弓。”
彼得又说:“那时候租金是不是一次要30美元左右呀?”
艾迪说:“是的。”
彼得说:“你是不是想省些钱呢?”
艾迪说:“是的。”
彼得说:“我们这里出售装备齐全的弓,只需3495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套,只比租弓多花5美元左右。你是不是觉得比租弓划算呀?”
最后,艾迪终于被彼得说服了,来这家商店买了一张弓,还买了其他商品。
彼得就是靠让艾迪说“是的”的办法,做成了一桩生意。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肯定的反应对于达到目标是多么重要。
心理学研究证明:“不”的反应,是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碍;“是的”的反应,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对方引向自己。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我们一定要尽量引导对方说“是的”,以获得肯定的心理反应。
并不是你想获得“是的”的反应就能如愿以偿,还需要讲究一些方法。以下两种方法能够保证你获得对方肯定的反应。
激发对方高尚动机
美国交际学大师卡耐基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的理想家,喜欢听好听的话语。凶此,如果希望改变一个人的意志,最好是激发他高尚的动机,自己表现出与他一样的感觉。”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激发对方高尚动机的高手。
洛克菲勒的家人凶为他的关系,经常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一次,一家报纸将他孩子的照片登在了报纸上,约翰·洛克菲勒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于是他写信给这家报纸,希望他们不要再这样做了。他没有在信里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的照片再被刊登出来”的话,他知道每个人内心都有不愿意伤害孩子的潜在欲念,他在信中说:“诸位,我相信你们之中有很多都已经当了爸爸,如果让孩子们成为新闻人物,作为父亲,你们觉得合适吗?”
于是这家报纸再也没有刊登过这样的文章和照片。
柯迪斯本来是美国梅恩州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后来成为《星期六晚报》和《妇女家庭》杂志的负责人,赚了好几百万元,这和他懂得激发他人的高尚动机有关系。
在他的事业开创之初,他不能像那些有实力的报纸、杂志一样,出高价买稿子,也没能力聘请国内一流作家为他的报纸执笔撰稿。可是,他有激发人们高尚动机的能力。
他想请当时名气非常旺的《小妇人》的作者亚尔可德女士为他撰写稿子。可是这位声望极高的作家怎么能答应给一份不出名的杂志撰写稿子呢?
柯迪斯使用了激发别人高尚动机的方法,并且获得了成功。柯迪斯签了一张一百元的支票,但是他并不是把支票寄给亚尔可德,而是以亚尔可德的名义,捐助给她最喜欢的一个慈善机构……
结果,柯迪斯达到了他的目的。
认同别人,产生共鸣
你是不是想得到一句奇妙的语句,一个可以停止争辩、消除怨恨、制造好感、使人们注意听你谈话的语句?确实有这样一句话,能起到以上作用:“对你所感觉到的,我一点也不会责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当你说出这句话时,就算世界上再狡猾、再固执的人,也会软化下来。可是你必须以真诚的态度说出这句话,否则这句话是没有效果的。
在我们每天遇到的人当中,可能有四分之三的人都非常需要认同,如果我们能认同他们的观点,和一些人相处起来就会简单得多了。
美国前总统塔夫特对这一点认识很深刻,做得也很好。塔夫特总统从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个结论:“认同是消解恶感最有效的药物。”
在《伦理中服务》一书中,塔夫特总统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这个例子是讲他是如何平息一位失望的母亲心中的怒火。
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夫人,她的丈夫在政界相当有势力。两个月以来她一直缠着我,让我把她儿子安排在白宫一个重要的职位上。她还请了几位参议员和她一起来找我,替她儿子谋职的事说情。
可是那个职位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那位太太的儿子根本不懂那项技术。后来经有关主管推荐,我委派了另外一个人。当那位太太知道我另外安排人之后,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指责我不懂得向别人施予恩惠。她说我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使她快乐,可是我就是不肯这样做。她又说曾经如何劝说她那一州的代表,赞助我的一项重要法案,可是现在我对她却如此无情无义……
一般人接到这种信件,第一反应就是如何用严正的措辞,去对付一个不礼貌而鲁莽的人,把所能想到的有力回击的词句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