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站立的角度很重要;怎样摆好自己的位置呢?是集中表现在考虑问题的本身,还是考虑问题牵涉到自己近前的利益呢?拿前者来说,自然会将事情做好;就后者而言,事情可能越来越槽。因而如何摆正处世心态,先要确定自己站立的角度。例如你站在权力的角度,失官与得不到更高的位置,你就会感到失意。
失意感不能在心里存留久了,久了会削弱人的志气。人生注定是要奋斗的,奋斗者的人生充满着希望和辉煌。生命在希望中延续,在辉煌中闪光。社会分工各有不同,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维持物质的丰厚,垒成社会的繁荣,就应为此而骄傲和自豪。
就生活的价值而言,能够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做过了自己喜欢的事,没有虐待自己的生命,心灵从容富足,则在富在贫,都安心。就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而言,只要它确实存在,就决不会因穿着华服或蓑衣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自持之态。不能嗜欲太过,乃至不顾一切,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富贵。当年,陶潜荷锄自种,稽叔树下苦练,均为贫介之士,但他们的精神则万古流芳。
现在人们处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充斥世界的是物质,消费欲望的刺激,攀比心理的滋长,开口闭口都是钱,做梦都想发财,如此环境,人更容易感到失意。然而秋水淡泊而深远,倒觉得天开地阔。贫穷的滋味大概都是这样,因为本身一无所有,对于世间万物不起执着与贪恋,心胸自然坦荡。不知富贵中人,宛若池塘百花喧闹,反生烦恼。秋天可见万物凋零的样子,才可见秋水之美丽。如此方明白天地间万物皆是平等的,有得就有失。富贵与贫穷,就像夏塘与秋水,对于天地而言并无偏爱,只是人心不平等罢了。这不是教你看通,而是教你看明白,失意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只会削弱你的生存的意志与奋斗的志气。
无论在什么时代,只要你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就不会让失意纠缠着自己。而生活奢侈之时,也就是骄傲之心萌芽的开始,也是你走向痛苦与失意的开始。
骄傲奢侈的生活必然导致失意,因为,人如果一味安于贪图享受,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堕落就会渐渐潜入他的体内,最终败得一塌糊涂。
保持一颗平常心,懂得节制欲望。那如何把握自己,不让失意吞噬自己呢?一是事先建立自己的防线,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防微杜渐;二是不怨天尤人,整天垂头丧气萎靡不振,这样下去,不能创造新气象,前途也就不会有起色。前进的道路并非尽是坦途。只有经过一番磨练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些话对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以及如何处世,确实可以引为至理箴言。
提防面似忠厚的人
有时你真心待人,对方却不能真心待你,这让你感到很生气。所以在处世中要不时告诫自己什么人值得交往,什么人你提防他。
这是一家广告公司。张峰比周明晚来公司半年,和周明同属一个部门,只是分在了不同的小组。张峰平时总是憨憨地笑着,偶尔也和同事们开玩笑。他在部门里算是最年长的——35岁。
现在广告公司的人员都趋向年轻化,公司改组,请走了好几位年过三十的“老朽”。没想到,张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现在倒成了周明的领导了。
周明对张峰是有些好感的,觉得他挺朴实的。况且,他是来自农村的人,能够到北京发展,并且到这家比较有实力的公司,他的阅历肯定丰富。除了憨,他的节俭也给同事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很多时候周明感觉工作上一定要跟对人,这次改组成了张峰的下属,周明挺满足的:有张峰的关照应该不会吃亏。
接着公司有了一个很大的项目,大家费了很大心思,每天加班加到十点多。周明所在的部门重任在肩,负责宣传策划。
以往,每接到一个大的项目,小组成员都会拿出自己的方案,最后择优选用。偏偏新官上任的张峰迟迟不开会商讨。这是怎么回事?急性子的周明找到了张峰,他的回答是:“公司刚改组,开始不会好做的,这次的策划由周明来做。”
周明无话可说了。按照公司韵规定,只有参与了策划才有钱挣,好点子会有额外奖金。成功的策划是可以名利双收的,张蜂此举显然有他的意图。
几次事后,周明发现张峰实际上很有心计的,会取巧。他的策划有很多是从别人那里信手拈来的,改头换面推出去。他还会把大家的好点子融合在一起,变为自己的。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周明才真正认识了张峰。
那次周明出差三天回来,发现应由周明做的好几个方案都由张峰接手了,周明的创意,张峰的署名,并且有一个方案受到客户的赞许,老总发给张峰为数不少的奖金。
周明愤怒了,找到张峰,周明还没有开口,张峰就歉疚地对周明解释,说客户要得太紧,实在没办法,本来只是想拿周明的策划书应付一下,想不到客户很是满意,只好做了出来。还说他跟老板说过了,奖金分文不要。
话说到这,不好再说什么,工作上的摩擦在所难免,况且他是周明的直接上司,只要客户满意……
想不到过两天,张峰走了!是因为那份赢得奖金的策划书,另一家公司把他挖走了。
他把周明的客户也带走了,还有公司的好些客户……
他走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公司为此一下子陷入低谷。
后来周明明白了,因为他遭遇过贫穷、艰辛,所以向往成功,也更要不择手段。一个从小地方来的人,能在大城市扎根,本身说明他很不简单。可一年多来,谁都认为他憨厚实在。
这件事给周明的教训是,有些人是很可怕的,可怕在别人不知道他(她)潜在的内心,他(她)可能在向你微笑时,从背后戳一刀。所以对于面似忠厚的人,在没有了解他的真面目的时候,得防着他一些。毕竟难免遇到这种人,或要与这种人相处,对他冷淡也不对,表面上还要客气。
心不动者是处世高人
唐朝时广州法性寺举行的一次讲经会上,两位僧人对着风中一面翻飞的布幡,争论布幡飘动的原因。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反驳:没有幡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在动。二人各执一词。六祖慧能听后对他们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是二位的心在动啊!
春秋时,宋国的子罕执掌重权,有人献玉给他,遭其拒绝。献玉者说,这可是罕见的宝贝啊。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另一则故事是,明代官员曹鼐一次捕获一名女盗,二人独处一室,女盗屡以色相诱之,曹不为所动,书一横幅“曹鼐不可”贴于墙上。在这里,子罕和曹鼐都把自己的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面对当今社会上的权力、金钱和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腐拒蚀的堤坝,做到心不动、眼不迷、嘴不馋、手不伸,任何诱惑都会被我们战胜。
我认识一个人,他到外地打工,孤身一人,耐不住寂寞。曾经有一红颜知己追随左右,后发现他是骗财骗色之徒。可这个男人纵然可以敌过商场上的千军万马,却敌不过深夜的孤枕难眠。每次聊天,他都要慨叹,他害怕了,所以没办法心动了,可他还是想。
心理的麻木却没有办法让生理同样麻木,他说对相濡以沫的妻子那种已经是手脚般的亲情,很难再有最初时的激情。他的情况现在较普遍,一些人在事业上很有成就,感情上也非常的“多姿多彩”。有所不同的是,有些人能战胜自己,有些人却把自己的所有都赌了进去,不珍惜与亲人的感情。
其实心动很简单,每个人,每一天,每一秒,都必须心动,心不动,也就完蛋了。当然,更深层意义上的心动,是一种情感神经末梢的触动,重感情的人往往波动比较大,受伤的机会也比较大,受伤后基本上很难复原,犹如心死了人也就死了,这种症状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耐得住寂寞,而有的人耐不住呢?其实都与各自的自控力有关。
还有一个好友,他“功成名就”,一些朋友不时为他张罗物色女朋友,可是他始终没有心动过,不是那些人不好,只是他认为猎色、猎财都会有代价的,甚至得不偿失。一些人跌倒在不义之财和石榴裙下,再也没有爬起来。
现实并不允许我们太多的心动。把握自己,不让心动,因为刹那毕竟不能代表永远,把感情像商品的价格一样算计,如此处世,贩卖自己而已。
心不动,就要遵守办事的规则
一个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颗宝石藏在鞋里企图不通过纳税人境,结果被当地海关查出遭到扣留。与瑞士人同行的犹太人看到这种情况时,奇怪地问道:“为何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如果照国际惯例,像宝石之类装饰品的输出费,一般最多不超过8%,如果照章缴纳“输入费”,堂堂正正地进人国境,若想在国内再把宝石出卖时,只要设法提价8%就行了。因此说,犹太人的依法纳税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按规矩办事,心就不会乱动,也就不会给自己制造麻烦。
心不动,就要顺应客观规律办事
顺应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违逆了客观规律,天时、地利、人和将全失,所以就会见财起义,结果伸手必被捉。
心不动,就要公正办事
范仲淹当宰相时曾经办理过这样一件事:他挑选了一批精干的官员,到各地去看看那里的官员是否称职,不称职的就在名册上画一个圈,结果有不少官员的名字被圈起来了。他的手下知道范仲淹要把画了圈的都免去官职,就劝他说:“你勾掉一个人的名字是件容易的事,可你知道,这一笔下去,他的一家人都要哭了。”范仲淹说:“一家哭,总比千家万户哭要好。”
一个人办事能公,他的心自然没有私欲;一个人办事能正,他的心自然不存偏见;一个人办事能明,他的心自然没有隐情;一个人办事能大,他的心自然深涵广博。
与人相处一分钟也是缘
俗话说人与人在一起都是缘分,可是有的人却缺乏眼光,与同事相处以为是短期的,没有积极沟通的打算,待人冷漠。既然大家走到一起来了,哪怕只有一分钟,也要把这一分钟看得很长,从而去珍惜它。
就是这一分钟相处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一个人到一家大公司应聘,他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那家公司要求很高,然而,就在他去面试的时候,老板一见到他就说:“是你,我见到过你。”他不知道与老板何时见过面了,一次朋友的聚会,还是……无疑他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因为面试顺利通过了。
与人相处,不要认为在一起时间短,就可以随随便便,在你的心里,一定要调整对时间的观念,把一分钟当成永恒的,从长计议而待人以善是最聪明的处世和交际方法。当你是个办公室主管,当一员工要离开的时候,你要设法留住他,尤其他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留住了他,对公司将是很大的贡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没必要人云亦云,也没必要过分强调自我,或把自己看轻。融入到群体中可以在不经意间增长你的见识。使你获得意外收获。只要你以真诚之心相对。你会发现更多的真诚面孔。
工作的地方永远是理智处在上风的地方,同在一个屋檐下,即使这里环境再保守,再冷漠,同事之间也总能了解到彼此的生活细节:可能是一个电话,可能是偶尔的一句牢骚,也可能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一种烦恼……可是,谁不希望在这占据了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活得更加“声情并茂”?于是,与同事建立恰如其分的友谊,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送出一句温馨的祝福……举手之间,你已修得一份缘。但也不可“只要缘分,不要工作”。善待了工作,朋友缘、同事缘会更长久。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将友谊与工作尽可能分开。
2.给予朋友信任时务必审慎。
3.如果你觉得友谊使你和朋友陷入一种尴尬的位置,最好找机会开诚布公地详谈,如果有必要,注意从潜在的危机中脱离出来。
4.不散播谣言,特别是当你因友谊而能获得一些小道消息的时候。
5.注意单位对友谊进行的各种规定。很多公司都对员工间的友谊进行限定,避免在企业内引发小团体或小帮派的麻烦。还有一些公司对员工与客户的友谊关系也做出了明显的界定,以避免不必要的事端。
6.注意回避过分个人化的提问,尤其是在八小时以内。
7.注意不要试图利用任何一种友谊关系作为商业操作的杠杆。
8.注意使用身体语言,注意对声音的运用,注意措辞不要太过亲密。避免炫耀与某人的友情。
面对别人的冷淡态度,一般情况下你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既不宜横眉冷对,也不宜无动于衷。积极的态度是找个适合的场所和时机,心平气和地沟通,在沟通中营造出随意自然的气氛。如果是别人主动找你沟通,那么你就可以直接讲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肯定,那么你不妨真心感谢他(她)的帮助,让对方明白:你深知你的每一点进步都与同事们的合作密不可分。
总之,与他人要有长期相处的打算,这样会改变处世态度,注重营造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把每分钟相处好。
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
人与人相聚、相处是缘分,可偏偏有人与人交往纯粹是为了人的利益,有利可图的就去交,无利可图的就不交,难怪人们说:“人走茶凉”。那些在职的领导,有权的时候,与他交往的人多,到了他退居二线或者退休后,他身边的朋友就很少了,然而正是这为数不多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