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兰小姐以前是一名小学老师,很受学生们的爱戴。因为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学校和领导部门的表彰,最近她又被提拔为教学主任。现在,她所要教学的对象不是小朋友,而是一群老师。然而,她仍然采用适用于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老师。陶兰小姐和老师们说话时,不管面对的是一位还是多位老师,她一律面带着微笑,咬文嚼字,说得十分清楚;用词十分简单,多半只是一两个音节组成的字,并且每一个要点要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好几遍,直到她确定老师们都听懂了为止。
老师们不喜欢陶兰小姐的笑容,认为那是装出来的;同时,他们也不喜欢陶兰小姐高人一等的说话态度。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因而不但没有遵行她的建议,反而花了许多时间编造借口规避她的建议。
由于陶兰小姐无法和小学老师们沟通,她将失去再次晋升的资格,因此她将继续担任教学主任——停止在她不能胜任的阶层。
陶兰小姐所遇到的情况证明了一个管理学中的定理——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由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陶兰小姐在原来的岗位上表现优秀,所以会得到提升;当担任一个自己不能很好地胜任的岗位时,只能原地踏步了。
彼得由此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西蒙是莱姆汽修公司的杰出技师,他对目前的职位相当满意,因为不需要做太多方案工作。因此,当公司有意调升他做行政工作时,他很想予以回绝。
西蒙的妻子是当地妇女协进会的活跃会员,她鼓励先生把握这次升迁的机会。如果西蒙升官,全家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也会各晋一级。如此一来,她就可以出马竞选妇女协进会的主席,也有能力换部新车、添购新装,还可以为儿子买辆迷你摩托车了。
虽然西蒙并不情愿用目前的工作,去换办公室里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在妻子的劝服与唠叨之下,他终于屈服了。升任六个月之后,西蒙得了胃溃疡,医生告诫他必须滴酒不沾。
妻子后来开始怀疑西蒙和新来的女秘书有染,并且把失去主席头衔的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西蒙工作时间冗长不堪,但却毫无成就感;回家后还要面对妻子的指责,因此脾气越来越暴躁。由于彼此不停的指责和争吵,西蒙夫妇的婚姻彻底失败了。
在一个不胜任的职位上,西蒙不仅工作不顺心,连婚姻也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彼得原理的负面效应在作怪。面对相同的选择,哈里斯就很明智:
哈里斯是西蒙的同事,他也是莱姆公司的优秀技师,而且老板也打算提升他。哈里斯的太太莉莎非常了解先生很喜欢目前的工作,他一定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坐办公室,去做一些枯燥的工作。莉莎没有强迫哈里斯。因此,哈里斯继续当一名技师,将胃溃疡留给西蒙独享。哈里斯一直保持开朗的个性,在社区里是个广受欢迎的人物,工作之余,他还担任社区里青年团体的领袖。住户的车如果需要修理,一定都送到莱姆公司,以回报哈里斯平时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哈里斯的老板知道他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所以为他提供了优厚的红利、稳定的工作和一切制度内允许的薪水加级。于是,哈里斯买了一辆新车,为莉莎添购了新装,也为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和棒球手套。哈里斯一家过着舒适美满的家庭生活,他们夫妇幸福的婚姻令亲朋好友非常羡慕。他们在邻里间享有的美誉,正是西蒙太太梦寐以求的。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学科——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该学科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
在对层级组织的研究中,彼得还分析归纳出彼得反转原理:一个员工的胜任与否,是由层级组织中的上司判定的,而不是外界人士。彼得认为,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定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而到达不胜任阶层,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低效率。这样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心理学家提醒你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唯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霍布森选择:小选择等于没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对顾客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
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小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做出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
近代的管理学家们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代表着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即人们自以为做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是一个陷阱。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扼杀前途。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改变就必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凶狠的拦路大盗名叫普洛克儒斯忒斯。他有两张铁床,一张很短,一张很长。他强迫过路的客人躺在床上,如果床比人长,就用一把巨钳夹住人的四肢把客人抻长,抻坏客人的筋骨;如果床比人短,他就用刀砍掉客人的双脚。
这个穷凶极恶的大盗最后落到了希腊英雄忒修斯之手,忒修斯抓住他,把他按在那张短床上,然后就像他平时对待过往的客人那样,用刀砍掉了他的双腿,让他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选择权是人们的一项重要权利。如果为了个人利益把人的选择权加以限制或者剥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毕竟,大多人不会屈服于“霍布森选择”。
同样,如果管理者用这种别无选择的标准来约束和衡量别人,也必将扼杀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扼杀了别人的创造力。用一个呆板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员工的管理者,会激起员工的不满与愤怒。
此外,一些企业家在挑选部门经理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局面,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
1981年,可口可乐公司的“教父”罗伯特·鲁道夫,出现在他主持的最后一次例会上,此后鲁道夫将完全退出他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权力高位。会后,他把戈伊祖塔叫到办公室,问道:“戈伊祖塔,你愿意来管理我的公司吗?”
在此之前,罗伯托·戈伊祖塔还只是公司内一个寂寂无闻的管理人员,而且学的是化学专业。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罗伯托·戈伊祖塔有点不知所措。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说:“鲁道夫先生,我很荣幸。”他接受了这一任命。
古巴移民罗伯托·戈伊祖塔的确证明了罗伯特·鲁道夫的慧眼。而在此之后,他拿出了一串令人眩目的数字:可口可乐的销售收入从50亿美元翻了3倍多,达到185亿美元;在资本市场,公司市值狂飙了34倍,从43亿美元增长到1500亿美元;并且,在戈伊祖塔不遗余力的全球扩张策略下,可口可乐的海外赢利占到了全部利润的八成。
同时他也是位能够洞悉公司10年、20年甚至30年间的规划发展的优秀战略家。他执掌可口可乐公司达16年之久,并且在这个位置上把一度惨淡经营的可口可乐变成全球最大的特许加盟组织之一。在可口可乐持股7%并担任董事的股神巴菲特把戈伊祖塔称作“伟大的领导者和伟大的绅士”。
这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幸运,更是罗伯托·戈伊祖塔的幸运,因为他遇上了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上司。不管是不是学非所用,不管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多么平庸,只要发现其某一方面的闪光点,而这一点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有帮助,就应该加以重用。
管理者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走进“霍布森选择效应”的陷阱。千万不能用唯一的标准来约束和衡量别人,这样必然会使自己故步自封,难成大器。
为了避免落入“霍布森选择”的决策陷阱,关键是科学拟订备选方案和优选方案。要实现特定的系统目标,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方法,决策者要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充分占有相关信息,找出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限制条件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通过综合与分析,权衡利弊、区分优劣,拟订多种预案作为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同时克服思维方式上的封闭性和趋同性结构,去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系统环境的开放性,开拓视野的多维性。
心理学家提醒你
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心理测试
团队中你有领导能力吗
有一天在路上,你遇到失去联络的旧情人。你们相约到附近的咖啡厅去坐坐。除了聊聊目前的生活之外,难免谈起以前的时光,这时候你最怕旧情人提起什么?
A.当初介入你们的第三者。
B.两人刚认识时的甜蜜回忆。
C.有一次出国旅行的经验。
D.分手时的感觉。
选择分析:
A.当初介入你们的第三者——你有领导的才能,可惜却没有领导的气度。想要让一群人对你服从可不是有才华就可以的,你必须懂得唯才是用、能屈能伸、善用智谋,如果只有勇气和冲劲是无法胜任领导工作的。
B.两人刚认识时的甜蜜回忆——你的领导才能会发挥在小团体,一旦人变多了、关系变得复杂了,你就会掌控不住,甚至招致民怨。“宁为鸡首,不为牛尾”,应该就是你领导力如何的最佳说法了。
C.有一次出国旅行的经验——你是天生的领导者,有指挥群众的天赋和魅力。你并不会刻意表现出自己的野心和企图心,但是大家自然就会找你解决问题,喜欢和你在一起,可能就是你有一股王者的风范吧!
D.分手时的感觉——你在团体当中通常是一个帮大家做事的角色。你的生活哲学是“平生无大志,只求有饭吃”。随遇而安的个性,让你完全没有名利之心,觉得照顾好自己才是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