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手小子赚大钱
7851100000003

第3章

然而,没有内容的夜空也并非真空,反而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只不过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罢了。夜空中有风在流动,周小寒脸上明显地感受到了一种凉意。花木丛中还有秋虫在低唱,它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吟唱着秋声。也许在那看似没有内容的草坪上,此时正有一对情人在幽会,他们正紧紧地拥着……

周小寒没有多想。她不能想下去。这时,一只流萤飞了过来,无声地在夜色中穿行。小小的流萤飞到了栏杆边,在周小寒的面前徘徊着。周小寒很想伸出手去,把它捂在手中,就像童年时在家乡的小河边那样。

周小寒的老家有一条小河,她的村子就在小河边。周小寒的童年是在老家度过的。童年的周小寒,常在夏天的夜晚,手拿一把小扇子,在河边的柳丛中追来赶去。

童年的回忆让她更加失落。

然而,此时的她,并没有真的去找一把扇子来。她已经不再是童年了。

这倒让她想起古人的一首诗——她隐隐地记得,今天好像是农历七月初七。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日子。

周小寒真的抬起头来,在寻找银河边上的那两颗星星。然而,银汉迢迢,夜空如水,她并没有找到那两颗可怜的星星——今晚天上的星星太多了。她知道,如今无论是在天上或是人间,这种神话都不复存在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已经没有人相信了。今晚只有一爿如梭的弯月,在云絮中穿行。

周小寒的目光追随着月儿,也在夜空中飘浮。她真想告诉月儿,你何必这么步履匆匆,年年岁岁,不就是每月都有一个圆满在前头吗?

然而圆满之后呢?

周小寒的心为之一动,她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这么阴暗,没有必要这么虚无。

不过这也难免,没有心情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

何况又是女人。

风儿紧了,有些凉。周小寒的心里非常清楚,这就是秋风。

早在一两个月之进,多少人所盼望的就是这分凉,这分爽。如今到手了,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在酷暑中的尴尬?

她又想起了那个遥远的宋朝,那个叫欧阳修的男人,写的那篇短短的文章。多少年来。只要一到这样的季节,一到这种草木凋零的时刻,那篇文章总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万念俱灰。

看来许多的哲理,都是不可参透,不能参透的。一旦参透了个中三味,就会变得一钱不值了。古住今来,多多少少的价值,都是在似是而非之中。真人、至人、高人、哲人……都不是真正的智者,人生最高的境界,还应该是“难得糊涂”。

周小寒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双臂,真的是“清晖玉臂寒”。她不禁有些顾影自怜,便走进了屋里,随手掩上了去阳台的门。

夜,被周小寒留在门外。

她又想到了同王志国第一次吵架的情形来。

那可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啊!

自从那次吵了之后,王志国更是变本加厉,没有半点的收敛。

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玩。即使是上班也是鬼混。早晨去点个卯,在办公室里走一走,就找几个人溜了出来,找一家小饭馆或在某个同事家里摆开了架式,不是麻将就是扑克牌,一玩就是一整天。

这些人白天是牌友,到了晚上就是酒肉朋友,饭店里进酒馆里出,吆三喝四,招摇过市。有时多喝了几杯,兴趣来了,还要到发廊里去洗洗头,按按摩,找个小姐泡一泡。小小的房间一进去,灯一黑,还不晓得谁跟谁按摩……

这样的男人,同流氓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此,周小寒下班之后,基本上是一个人进进出出。回到家里,大门一关,就是同自己的影子作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时候实在憋得难过闷得发慌,周小寒就站在镜子跟前,对着自己的影子说上一通。有几次,周小寒说着说着,竟对着自己的影子泪流满面。她真担心长此以往,自己会得“失语症”,自己的语言表达功能就要报销了。

因此,周小寒最大的兴趣就是上班。只要一上班,她不但没有了孤独和寂寞,还可以找人说话。这时,说话是周小寒的一大需要。只要逮住什么人,找到一个话题,不管有没有兴趣,她都可以滔滔不绝地没完没了。这样,她在单位上给人的印象,不但是性格活泼开朗,而且是能言善辩,谈锋机智,成了有名的“话痨”。她这样做真是聪明之举,既过了一把说话的瘾,又掩饰了内心的苦衷——有谁会想到,这样的一个女子,在家里会是那样的凄风苦雨,孤苦伶仃呢?

周小寒刚从阳台上一进来,就停电了。她连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弄,周围一片黑暗。王志国没有回家。又没有电视,书也看不成了。周小寒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望着窗外远处的灯光,真是百无聊赖。

如果说这个时候王志国在家里,能在她的身边,两个人即使不亲亲热热,就是说说话,甚至是吵吵架,也比现在这样干熬好受一些。这时,周小寒想到王志国在外面风流潇洒,花天酒地,自己却在家中凄凄惨惨戚戚,觉得实在有点不公平。

于是,一种危险的念头油然而生——她很想给肖辉打个电话,让他过来陪陪自己,或者是到那湖边去走走。他们已有好些日子没有去过。

周小寒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自作自受?我为谁守身如玉?是谁规定了我就又不应该堕落呢?尽管这种念头有悖于她的人生信条,尽管与她所受的教育背道而驰。但是,这种念头一旦萌动,就如一团火种落进了一堆干柴之中,一旦燃烧起来就身不由己了。在这种念头的诱导下,周小寒顺着这种思路一直往下想,她甚至想到了每一个细节。尽管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虽然是守身如玉,但她并不是足不出户的旧时淑女。时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科生活,还有在公众场合的耳濡目染,你就是一身甲胄,也难免刀枪不入。周小寒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居然在想入非非,想得十分的投入。她想到了《廊桥遗梦》,也想到了《飘》……

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周小寒很想成为这些小说和电影中的女主角,有一段死去活来的艳遇。虽然说她和肖辉有这种关系,但还没有到那种死去活来的地步。肖辉是一个很稳重的男人,在感情方面他是有保留的。正是这种性格,才让周小寒感到自在和没有顾虑。而周小寒所需要的,也并不是一步到位,三下两下就上床去。她倒是希望能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是一段缠绵婉约的“柏拉图”式的,有一种浪漫而又漫长的过程。从而使自己既不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又能满足某种心理上的好奇和欲望。最根本的还是能摆脱在心理上,总是处于完全依赖王志国的劣势。

周小寒也知道,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同某位男人交往的时候,是不会有这种结果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在床上。肖辉这样的男人,实在是个例外。周小寒当然不想为此而身败名裂,付出什么代价,她只是想浅尝辄止,或者说见好就收。

周小寒心里也明白,这种想法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说到底,也就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这种想法尽管是阴暗了一些,但为什么不可以两全其美呢?

原因是清楚的。周小寒当然清楚,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很自私的。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说爱,她真正所爱的人,恐怕就只有她自己。对于其他人的爱,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需要。就是对王志国而言,也不过如此。

当年在大学读书时,见到别的女同学都有了男朋友,自己还是形影孤单地独来独往,觉得不免有点寒碜,有一种掉价丢份的味道。于是就饥不择食,找了一个王志国来支撑门面,来保驾护航。谁知这个王志国原本就是个俗家弟子,根本不跟她来什么“柏拉图”,更不来什么“马拉松”,几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希特勒,一道生猛海鲜。一上来就是海陆空式的闪电出击,全方位的狂轰滥炸,不到两个星期就兵临城下,攻破了周小寒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周小寒第一次被王志国压在学生宿舍的那张单人床上时,她还没有意识到,明年的今天,就是她少女生涯的“忌日”。她几乎是在糊里糊涂的不经意之中,就被王志国轻而易举地“光复”了。

当时,周小寒的确有一种失身上当的感觉。她根本没有想到,保护了二十多年的少女之身,一块无暇的白璧,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交给了这个男人,自己对他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地想一想。但是,既然生米已成了熟饭,也就身不由己,只好嫁给他了。

但是,周小寒的这一决定,在当时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结果又同家里闹翻了,同父母差一点儿反目成仇。在那种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她最终还是同王志国结合了。这种结合又有多少爱的成份,这只有她自己知道。恐怕更多的是一种“饮食男女”的需要,一种从生活到生理的需求。婚后的王志国,很明显地就表现出这一点,至于周小寒自己呢?又何尝不是如此。

周小寒就这样的想入非非,在消磨着这无聊的长夜。

然而就在这时,周小寒家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来了,周小寒几乎是从梦中惊醒过来。周小寒拿起话筒,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对她说:

你好!你是王志国的妻子周小寒吗?我是东湖区派出所民警。你丈夫王志国涉嫌嫖娼,正在我们那里接受审查,情绪非常不好。请你马上到我们这里来一下。请你带上罚金。五千吧……

周小寒没有再听下去。她放下了话筒,就像电击了一样,一动也不动。好半天,她才清醒过来。

她拨通了张敏家的电话。

她不能告诉自己的父母,她只能找这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