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手小子赚大钱
7851100000013

第13章

也许这就是爱——因为只有爱,才是排他的。

然而,在今天晚上,在这种场合,当肖辉谈到以上的想法时,周小寒心中的嫉妒之火,尽管闪了那么一下,但是马上就熄灭了。

周小寒接受了肖辉的这种想法。

她望着肖辉黑色的眼睛,看到了里面那种还没有枯竭的希望之光。

她的手在肖辉的头发深处蠕动着,她感觉到肖辉的头发越来越稀薄了。她抚摸着肖辉那谢了顶脑袋,在问自己,这是柏拉图还是苏格拉底?

周小寒发现,这些日子,肖辉消瘦了,也憔悴了。是岁月,也是忧患?但不管是什么,这都是一个男子汉的悲哀。

湖水就在脚下缓缓地流淌,在无声无息地逝去,岁月如流水,“逝者如斯夫”。周小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抱住肖辉的脖子,在他的脸上深情地吻着,嘴里在喃喃地说:

肖辉,我祝你成功!

肖辉也紧紧地抱住怀中的女人。他对她说,你,是这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不现实的奢求,我只需要理解。

几天之后,肖辉真的找到了一间房子。

这间房子是一位同事的,那位同事已经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要到南边去打工去。那位同事临走的时候,就把锁匙交给了肖辉。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走,有铺盖还有炉灶和锅碗瓢盆,一切都是现成的。他说,肖辉,你如果搬进来住,完全可以居家过日子。

肖辉拿到锁匙之后,没有动用其他的东西,他只需要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只是那一天周小寒来了,才在床上换上了新的被褥。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肖辉吃过早点就匆匆地过来了。他没有告诉妻子,此时,他们之间的冷战还在继续。肖辉还是在沙发上,度过他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从前一天晚上开始,肖辉就有些激动,因为想到今天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提纲。不管这部书稿是成功还是不成功,肖辉都很激动。尽管这不是肖辉创作的第一部长篇,他至今已经出版了几部长篇,发表的大大小小的作品,长长短短的也已有三百多万字了。但是,肖辉在每次动笔之前,都有一种冲动,就像一个爱好文学的小青年一样。

肖辉很珍惜这种冲动,他知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作欲望。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冲动,没有这种欲望,是写不出作品来的。他感到欣慰就是,尽管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尽管自己已人到中年,少了当年的书生意气,但是,自己的心还没有长茧,更没有麻木。他只觉得生活真好,并没有亏待自己。

肖辉带着这种冲动,走进了这间陌生的房间,开始了他的构思。

但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肖辉面前的稿纸上,还没有写下一个字。

他总是有些走神。

肖辉放下了笔,冷静地想了一下。在问自己,难道是环境的原因么?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是很难进入状态的,这也是肖辉的经验。他不得不站起来,在房间里到处走来走去。由房间到厨房,甚至到卫生间,每一个角角落落,他都没有放过。后来,他又来到窗子前,倚在那里望着窗前和周围的环境。

窗外是一个荒芜的小院落,里面已经是荒草离离,葳葳蕤蕤。在草丛中,肖辉看到了许多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原来是一家工厂的后院。肖辉抬起头来,还看到了远处一座高大的烟囱——不过,已经不再冒烟了。

这家工厂已经倒闭了,几幢房子也空荡荡的,看不到什么人影。肖辉想,这里当年一定热闹过,也繁华过,如今已是人去楼空了。院子外边是一条很宽的水泥路。现在虽然坑坑洼洼,当年它上面也一定是人来人往、车如流水马如龙的。

正当肖辉倚在窗前,发思古之幽情时,突然,他看到了周小寒正沿着这条水泥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她手中还提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包,里面不知道是装了些什么东西。

这时,肖辉的心中豁然开朗了——啊,哪里是什么环境啊?。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走神的原因。

周小寒好像是老远就看见了肖辉,眼睛朝这里看了看,脚下走得更快了。

不一会儿,她就转过了墙角,到这幢楼的后面来了。马上,就听到了她上楼的脚步声。紧接着,就响起了敲门声。

周小寒刚敲了一下,肖辉就把门打开了。他对周小寒的到来有些吃惊。他说:你不是说今天不来了吗?怎么又改主意啦?

周小寒边往里面走边说:怎么,不欢迎我来是不是?

肖辉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为了让周小寒轻松一下,他故意说:既来之,则安之,有什么欢迎不欢迎,你又不是贵宾。我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

周小寒一听,果然高兴了,脸上有了笑容。不过她的嘴上却是不饶人的:肖辉说肖辉啊,你怎么找到这么一个好地方?你敢说你找这个地方,完全是为了写你的小说么?如果你敢说是,那我一分钟都不耽误你,马上就走。你敢不敢说?

肖辉没有敢嘴犟,他真担心周小寒真的转身就走。

他便随手关上了房门,嘻皮笑脸地说:你既然知道了,何必要明知故问,让我下不了台。怪不得我刚才心猿意马,原来是在想你哟。

周小寒一听,不由得笑了起来,往床上一坐对肖辉说:你刚才站在窗前看干什么?是不是想看看我来了没有?

肖辉被周小寒点了哑穴,只好顺着竿子往上爬。他说:寒寒,你既然这么清楚,就自觉一点,帮我消消火好不好?熬了这么多日子,火都上来了。

肖辉一边说,一边往床上靠过去,搂住了周小寒。

周小寒故意推了推肖辉说:走开走开,我又不是消防队,你起了火找我呀?想得美!

肖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抱紧周小寒就往床上压下去,然后用嘴巴封住了周小寒的嘴,吻得啧啧的响。周小寒终于软下来了。她知道,今天在这里是不会有问题的。她就对肖辉说:看你急的,我们都把衣服脱了,要来就痛痛快快地干一场,也来一个玩的就是心跳,就算是我为你的大作举行奠基仪式。好不好?

肖辉乖乖地站了起来,在为周小寒解上衣的扣子。

几分钟以后,他们就一丝不挂地进了被窝,开始心跳开始了……

这是经历了那次风波之后,他们还是第一次这样无忧无虑地放纵。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从此,这幢偏僻的小阁楼,便成了肖辉和周小寒幽会的伊甸园。他们真没有想到,两个都在婚姻中的男女,居然可以在婚姻以外,找到这种感觉,这种激情。

难道每个人的婚姻,都是一种错误吗?

他们的这种行为,也许又一次证明了钱钟书先生《围城》的价值。

在这样的氛围中,肖辉那种男人的潜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周小寒调动起来了。每一次做爱之后,他的思绪就如天马行空一样,真是人们常说的文思如潮涌。

就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肖辉一有空,就在这间小小的阁楼上,写他的小说;同时,也经常在这里同周小寒做爱,一次又一次的,是那样的感天动地。特别是到了周末,他们都要这间小阁楼上,度过一整天的时光。每当肖辉和周小寒做爱时,他总要说,寒寒,当时我找这房子的时候,你说我是为了什么?

周小寒这时也总是微微地喘着气说,我哪记得那么多。你又在磨洋工,快点好不好?

肖辉加快了进攻的速度,兴致勃勃地说,女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准确。现在这里的确成了我们的香巢。

周小寒也会笑着说,你是蓄谋已久嘛。

不过,有时想到家里的那场冷战,肖辉又有点不寒而栗。他不知道何时才是个头?

几个月以后,肖辉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小说,便在这间房间里脱稿了,书名就叫《流浪他乡》。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激动地抱着周小寒说,寒寒,我们的孩子分娩了。

周小寒捧着那一摞厚厚的书稿笑着说,肖辉,这是我们的孩子。不过,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倒要看看,这是一位未来的天才,还是一个白痴。

肖辉也笑着说,那就请夫人过目。

周小寒当然是这部小说的第一读者。而她自己却说,肖辉,我不是拜读,我这可是初审哟。如果我这初审都过不了关,那你就不要浪费邮票了。

周小寒“初审”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出版社不出版这部稿子,那只能是说明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不需要文学、或者说是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

由于周小寒的这个结论,让肖辉又狠狠地和她“心跳”了一把。

第二天,肖辉便把这部书稿,寄到了那家出版社,寄给了那位当年的同事、如今的副社长陈明。然后,就和周小寒进入了希望的等待之中。

对肖辉来说,这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由于周小寒的理解和认可,使他获得了世界上最炽热的爱情。他们几乎是爱得忘乎所以,差一点儿让自己成了单位上的新闻人物。每天晚上,他们都像热恋中小青年一样,冒着寒风,有时还是小雨或者是雪花,到城外的湖边去散步,去寻找生活的快乐。肖辉常常想,做男人真好,只要有了成就,就可以得到女人的青睐,得到女人的爱。

让肖辉更得意的是,就在他的书稿寄出去后不久,他的妻子不知什么原因,也突然大发慈悲,居然和他坐到了谈判桌上。没有几天,肖辉便回到了久违的床上了。

但是,此时的肖辉,并没有找回做丈夫的感觉。他实在找不到这种感觉。

那一天,办公室里只有他两个人,肖辉悄悄地对周小寒说:

周小寒,我们家里的冷战结束了。

周小寒抬起头,看了肖辉一眼说,祝贺你,肖辉,你就做个好丈夫吧!

肖辉笑了笑说,谢谢,可我做不到。我不配。

我想你也是。周小寒也笑了。

肖辉当然知道周小寒“笑”的内容。

过了一会儿,周小寒又说,肖辉,你得给出版社打个电话,问问陈明看了你的书稿没有?他有什么想法?

肖辉抬起头看了周小寒一眼,答非所问地说:谢谢你的提醒!

周小寒当然知道,肖辉这是在报复自己刚才的“笑”,就狠狠地白了肖辉一眼,又低下头写她的东西去了。其实周小寒也知道,元旦以前,肖辉已经给陈明打过了个电话。陈明说,肖辉的书稿《流浪他乡》已经收到了。他浏览了一下,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他已经把它作为明年的图书选题报上去了,要到十二月底才能最后定下来。他们的社长参加今年的全国书市去了,要到月底才能回来,一时还无法讨论这件事。

肖辉知道,作为一个往日的同学和朋友,陈明能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不错了。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对他表示感谢,并请他在讨论时,想办法争取能通过。

可是,现在元旦都过去了好几天,肖辉好像不记得有这回事儿一样,一点儿也不着急。周小寒就急了,就在催肖辉打电话。

因为肖辉在出版社呆过几年,对出版社内部的运作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知道从报选题到最后批准,直到最后出书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的关关节节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其中人为的因素往往比选题本身的因素要大得多。尤其是当前图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陈明现在是副社长,尽管他说已经上报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最多只能说明他没有忘记这回事,或者说他记得这么回事而已。所以,你这里急也不过是干急,除了浪费电话费以外,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他只是不明白,周小寒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是不是对自己刚才说的冷战结束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也难免。肖辉对周小寒说,这两天,我会再给陈明打电话,问问他。

周小寒好像没有听见一样,没有对肖辉的话作出任何反应。

肖辉清楚,此时,周小寒的心里在想什么。

她也是一个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