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凡尔纳科幻故事6
7848200000006

第6章 环绕月球(5)

巴比康算出飞行器到达无引力地方的时间应为12月8日凌晨1点钟。现在是12月7日凌晨3点,只要不受干扰,22小时后他们将到达无引力地方。

为了降低炮弹在月球上降落的速度,火箭已经准备好了。现在三位旅行家要使它们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此刻万事俱备,只等时间一到,立即发射。

“我们已无事可做,”尼却尔说,“我有一个建议。”

“说吧。”巴比康问。

“我们来睡觉吧!”

离行动的时刻还有17个小时。

这天似乎太长。不论这三位旅行家多么勇敢,在这即将来临的关头,还是十分激动:他们要么降落到月球上,要么沿着一条不变的轨道永远环绕月球运行。他们睡不着,等待着17个小时慢慢过去。

地球上的白天过去了,半夜来临了。12月8日又要到了。还有1个小时,他们就该行动了,根据巴比康的计算,凌晨1点钟时,炮弹的速度应该是零,不能相差一点。

当飞行器到达无引力地方时,物体应该没有“重量”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在他们来时就见到了。他们就要在这个现象第二次来临时采取行动。飞行器顶部现在正转向月球。只要到了无引力地方,就可以利用火箭的反坐力把飞行器推向月球,最后在月球上降落。

“12点55分。”尼却尔说。

“准备就绪。”米歇尔·阿当准备点火了。

突然,旅行家们感到重力已经不存在了,看来马上就要到达那个地方了。

“还有1分钟!”巴比康说。

米歇尔·阿当点燃了火箭的引线。突然,舷窗外升起一阵烟雾,飞行器剧烈地震动了。

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此刻寂静无声。

“开始降落了没有?”米歇尔·阿当有点着急。

“没有,”尼却尔答道,“炮弹底部还没有转向月球。”

这时,巴比康突然向他的两个同伴转过身来。他脸色苍白,眉头紧皱,嘴唇紧闭着。

“我们在降落。”巴比康说。

“向月球降落吗?”米歇尔·阿当问。

“不,向地球降落!”巴比康答道。

“真是的,”米歇尔·阿当叫道,然后又说了一句,“当初进来的时候,我就有点儿怀疑,我们恐怕回不去了。”

现在已经开始降落。火箭的爆炸对飞行器好像影响不大,飞行器本身的速度把它带到相反的一边去了。在来的时候,这个速度曾经把飞行器带过无引力线,回去时同样把它带过去。这就是物理学的规律。

从208452英里的高空降落下去,没有什么力量能减缓它的速度。从弹道学上讲,抛射体的起飞速度和降落速度应该是相等的,就是说,飞行器将以每秒12000米的速度降落在地球上。

“完了,我们肯定完了!”尼却尔并不慌张。

“假如我们死了,”巴比康幽默地说,“我们这次旅行的功绩就更大了!因为上帝将要接见我们,把一切秘密都告诉我们。”

“对!”米歇尔·阿当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就用不着为这个月球而操心了。”

巴比康做了一个听天由命的动作,把双臂交叉在胸前。

“让上帝给我们安排吧!”

炮弹扎入海中

在新墨西哥州南面一个狭长的半岛附近,一艘美国的小护航舰苏斯奎哈那号正在进行测量,这里离美国海岸线大约400多公里。

苏斯奎哈那号的工作是为寻找合适的路线,安放夏威夷群岛到美国海岸的海底电缆线。

12月11日晚,护航舰来到北纬27度7分和华盛顿西经41度37分这个交叉点。

这时,处于下弦期的月亮正从水平线上升起。

舰长走后,布朗斯菲尔德上尉和几个军官正在船尾甲板上,抬头看着这个刚刚升起的天体。尽管用最好的海军望远镜也无法看到炮弹在环绕月球运行,但所有的望远镜都对准了月亮。

“已经过去10天了,”上尉说,“他们怎么样了呢?”

“应该到达目的地了。”一个少尉说,“就和所有旅行家到达一个新的地方那样,他们正在到处走呢!”

“我相信,”另一个军官说,“他们在5日半夜就应该到月球上了,今天是12月11日,他们已经到了6天了。6天足以让他们安顿得妥妥贴贴了。我想这三个勇敢的旅行家已经在月球的一条小河边扎上了营,那个降落时半埋在火山灰里的炮弹就在他们旁边。巴比康主席正在整理他的旅行笔记,尼却尔船长开始进行测量,米歇尔·阿当正在准备饭菜……”

“对,是这样。”年轻的少尉说。

“但愿如此,”布朗斯菲尔德上尉平静地说,“可惜我们没办法和他们通讯。”

军官们就这样一直谈到深夜。自从炮弹发射到天上去以后,对美国人来说,无论什么事情都不是难事了。他们已经准备派一支军队(而不是一个科学家委员会)去征服月球了。

现在,探测器还在水底下,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结束工作。炉子已根据舰长的命令生好,苏斯奎哈那号可以随时起航。

凌晨1点17分,正准备离开船尾甲板的布朗斯菲尔德突然站住了,一个遥远的出人意料的呼啸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哪儿漏了气,但他们很快就知道这个声音是从高空传来的。

呼啸声越来越响,令人震惊。他们还来不及多想,一颗非常大的流星闪现在他们眼中。这个正熊熊燃烧的流星速度实在太快了。这个烟火滚滚的物体正向他们逼来。突然轰隆一声,前桅被撞断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过后,这个庞然大物沉入了波浪之中。

好险,苏斯奎哈那号差点连人带船就完了。

这时,布鲁姆斯伯里舰长没穿上衣就冲到了甲板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先生们?”他问。

“船长,他们回来了!”少尉代表了所有的人回答道。

“谁回来了?”舰长一时摸不着头脑。

“他们。”年轻的少尉重复了一个词,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谁都相信这颗大火球就是大炮俱乐部的炮弹。但抛射体里面的人怎样了呢?大家都在想。

“他们可能完了。”一个人说。

“也许活着!”另一个人说,“这里水深,他们不会撞死的。”

“他们恐怕闷死了,”先前说话的人说,“他们缺少氧气。”

“说不定烧死了。”后说话的那个人说。

“别说废话了,不管死活,先把他们捞上来再说。”

舰长立即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以便作出决定。首要的任务是把飞行器捞上来,这虽然困难,但还是可以的。但是船上却没有现成的高功效的机械,因此,决定立即把苏斯奎哈那号开到最近的港口求援,于此同时,把飞行器降落的消息通知大炮俱乐部。

决议作出后,马上付诸行动。

36个小时后,护航舰就驶完了940公里的航程,于12月14日下午1点半到达旧金山港。

护航舰突然抵达港口,公众被那根断桅吸引住了,都围过来看热闹。

一抛锚,舰长和上尉立即乘一只小艇到岸上来。

他俩来不及回答人们提出的许多问题,而是询问电报局在哪里。

一个军官陪同他俩到了电报局。好奇的人们也跟着围过来。

几分钟后,他们向华盛顿海军秘书长巴尔大炮俱乐部秘书、落基山琅峰的梅斯顿先生和马萨诸塞洲剑桥天文台副台长各发出了一封内容相同的电报。

电报内容如下:

12月12日凌晨1点17分,哥伦比亚炮的炮弹在北纬27度7分和西经41度30分的地方坠落在太平洋中。希指示。苏斯奎哈那号舰长布鲁姆斯伯里。

仅仅5分钟,这个消息传遍了旧金山全城。晚上不到6点钟,美国许多州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再过几小时,整个欧洲通过电缆都知道了美国这次伟大的科学试验的结果。

海军部秘书长收到电报后,用电报命令苏斯奎哈那号不得熄火,原地待命,随时做好出航准备。

剑桥天文台召开特别会议,认真地讨论这次实验结果的实用性。

大炮俱乐部里,韦尔康副主席首先宣读了梅斯顿和贝尔法斯特发来的电报,电报说,他们从那架巨大的反射望远镜里看到了炮弹车厢,并且说,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炮弹飞行到太空中成了地球的卫星,不再回来了。

不论怎样,俱乐部一致决定:派布鲁姆斯伯里的哥哥、比尔贝和艾尔费斯顿军医立刻赶到旧金山,研究如何打捞炮弹和救人。

三个人立即启程。他们坐火车到达圣路易斯,再从那儿坐邮政快车前往炮弹坠落地点。

抢救探险家

知道了飞行器沉没之后,美国的工程师们立即行动起来。由于水有浮力,只要有抓钩加上蒸汽的帮助,打捞炮弹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三位旅行家活着是毫无疑问了,关键是要迅速抢救他们。

三个人很快走了,苏斯奎哈那号又驶回目的地。拉纤的链条连在它那功率强大的机器上。仅重19250磅的铝制炮弹,应该比打捞横贯在大西洋的电缆要容易得多。但是圆锥体炮弹的弹壁光滑,无法钩住,当然无法打捞。

莫奇生工程师来到旧金山,指挥制造巨型自动抓斗。它那巨大的抓手抓住抛射体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又做潜水服给下海底了解情况的潜水员穿。还有空气压缩机需要制造,但是来不及了。幸好旧金山就有这种机器。

然而,这些完善的设备在那些有才能的科学家的使用下,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还说不定。在海底两万英尺深的地方打捞炮弹,可不是一件易事!再说,就算飞行器能打捞上来,里面那三位旅行家能够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吗?

美国政府为这项工作拨了大笔的钱,为制造这些机器,大家不辞辛劳地工作着,所有准备工作一共花了5天时间。现在,几乎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着这件事。营救三位地球上的勇士成了国际性事务。特别是曾经捐款给大炮俱乐部的国家更是关心这项工作。

空气压缩机和自动抓斗等设备终于装上了苏斯奎哈那号舰。梅斯顿、莫奇生和大炮俱乐部的代表也已进入舱房,就等启航了。

12月21日晚上8点,冒着呼呼寒风,护航舰启航了。旧金山的码头上挤满了心情激动的居民,默默地为军舰的早日归来祝福。

12月23日早上8点,护航舰到达飞行器沉没海域,但要到中午才能确定正确位置。午后,方位确定好了。苏斯奎哈那号拨转船头,向确定的位置前进。

中午12点47分,原先用于标记确定的位置的浮筒找到了。

“我们现在开始吧。”布鲁姆斯伯里舰长说。

“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梅斯顿说。

晚上1点25分,空气室开始下水。

大家都非常激动,既为飞行器里的旅行家担心,又为探索仪里的人担心。在探索仪里,营救人员正紧贴着窗玻璃上,专注地观察着水里的情景。

由于下降速度快,2点17分,他们已到达太平洋海底。在这里,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见到的只有海底荒漠。借助那只威力强大的反射探照灯,他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就是没有炮弹的影子。

潜水员们心情非常焦急,他们通过电线向护航舰发出信号,苏斯奎哈那号便根据信号在一海里范围内四处移动。

海底搜索就这样进行着。他们往往把岩石或沙丘当作正要寻找的飞行器。当他们发现自己屡次上当时,不禁感到失望。

“他们到底在哪里呢?”梅斯顿不住地唠叨。

他们大声呼唤着三位旅行家的名字,仿佛他们在遥远的地方能听到似的。

他们就这样搜寻着,直到探索仪里的空气不适宜呼吸为止。舰上的人费了几个小时才把他们拉上来。

“明天再继续找。”梅斯顿从水里爬上甲板说。

“行。”布鲁姆斯伯里舰长答道。

“明天再换一个地方。”

“好。”

梅斯顿对打捞仍信心十足,但他的同伴们已经失去了信心。原先以为困难不大,但现在看来希望正逐渐减少。

第二天是12月24日,大家又开始辛苦地搜索。这次搜索的地方向西移动了几海里。又整整一天过去,仍无结果。25日和26日的打捞结果和前两天一样。

大家都感到非常失望,认为即使他们坠入海里是活着的,现在恐怕也闷死了。

又找了两天,希望全部破灭了。相对这茫茫大海而言,这颗炮弹简直就如同一根针一样。不用再找了。12月29日上午9点钟,苏斯奎哈那号开始返航。

护航舰缓慢地行驶着。10点钟时,突然一个水手喊起来:

“那边有一只浮筒。”

顺着水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望远镜里看到一个就像指示航道的浮筒。令人不解的是,在一个露出水面五六英尺的圆锥体上有一面小旗在迎风飘扬。这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浮筒的外壳好像是用银做成的。

军官们和梅斯顿等人都到驾驶台上观望这个浮动的物体。大家都很焦急,可谁也不吱声。

这个漂浮物离护航舰非常近了,船上所有的人都突然震了一下。

这面小旗是美国旗!

这时,只听到有人大叫一声,一看是梅斯顿像一具木偶那样倒下去了。原来他忘了代替他的右臂的是一只铁钩子。他的脑袋上只套着一只橡胶小圆帽,这一摔下来就有点危险了。大家马上把他救起来。

“啊呀,我们真是大傻瓜!大笨蛋!”这就是梅斯顿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

“怎么啦?”大家问。

“怎么回事?……”

“你倒是说话呀!”

“我们真笨!”梅斯顿说,“你们忘了,炮弹的重量才19250磅呀!”

“那又怎么?”

“炮弹的排水量是56000磅,比炮弹的重量大得多,它当然就会浮在水面上啦!”

对呀!炮弹正像秘书说的那样应浮在水面上,而所有科学家竟忘了这点儿基本常识。由于惯性作用,炮弹坠落后,一直沉到海洋深处,但因为它的密度小,就又会浮到水面上。

梅斯顿和他的朋友们都急着乘小艇去看那个浮着的炮弹。他们此刻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他们心跳得厉害。小艇向炮弹飞速前进。炮弹内部会怎样呢?他们是死了还是活着?他们当然应该活着!那面小旗就是证明。

小艇接近了炮弹。所有的眼睛都盯在炮弹上一个打开的小舷窗上。

小艇靠上了飞行器,激动不已的梅斯顿一下子扑到打开的窗口。只听到里面传来米歇尔的笑声,“他们还活着!”梅斯顿大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