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64

第64章 思远人

晏幾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语译”

霜叶红了,菊花黄了,秋意已经很深。我怀念在千里外奔波的亲人。天上的云都飘过去了,南归的雁也不见传书,我写信又能寄到什么地方去呢?

眼泪弹也弹不完,临近窗子滴落下来,我用砚台承住泪,随即磨墨写起信来。渐渐地写到分别以来的情况,在离恨最深处,红笺也因此褪得没有颜色了。

“赏析”

此词主题恰好与词牌所标一样,是“思远人”,其构思是通过给所思念的远方人写信一事来表现离情的。

首句先写一笔所处的环境季节,“红叶黄花”,时已晚秋,霜重风寒,自然更牵挂远在外地的亲人,故接着就点明主题:“千里念行客。”转到写信的事上来,先说欲寄而难达。叙来紧扣“秋意”和“千里”两层意思。“归鸿无信”,说得很明白;为何要加“飞云过尽”呢?(一)传说能传书的飞禽,除鸿雁外,尚有燕子、青鸟等,故诗词中说到寄信,常提及“空中”“云外”,如杜甫说:“几岁寄我空中书?”(《送孔巢父兼呈李白》)李璟说:“青鸟不传云外信”(《浣溪沙》);(二)说“飞云过尽”,以见仰望之久,也就是想寄书之情甚切。书信难寄,这是一层意思。不管是否寄得到,情深欲诉,信还是写了,这是又一层意思。所以下片就说信是如何写的。

未提笔,先流泪;“泪弹不尽”,可见怨之深。滴泪而“临窗”,正为作书而伏案于窗前。以下忽发奇想:写字先得磨墨,磨墨必须注水于砚;泪既“不尽”,索性“就砚旋研墨”,让眼泪滴在砚台中以代水,就此磨墨作书。如此说来,信倒是用泪水写成的了。于是,更作进一步想像,句也愈奇。墨磨好提笔写信时,泪岂能不再滴,滴必落于笺上,纸沾湿而褪红,则泪愈多而红愈淡。终至,“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情安有色,特因伤心之甚而致。结句夸张已极,几可谓无理而妙,它也是全篇最警策、最富诗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