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57

第57章 清平乐

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①,画楼云雨无凭。

“注释”

① 锦书:女子写的情书。用《晋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赠夫事。详参柳永《曲玉管》有关注释。

“语译”

留我也留不住,我带着醉意,解开船缆走了。小船在春潮碧波的水上行进,一路经过之处,清晨的黄莺儿啼个不停。

渡头岸边的杨柳已满目青翠,一枝枝,一叶叶,都充满依依惜别的感情。从今以后,你也不必再给我寄书信、说相思了,反正画楼中那些像一场春梦似的幽欢,什么凭证也没有留下。

“赏析”

这首小词是一首离歌。上片记事,下片抒情。写离人之心态,真切入微。艺术表现上也颇有新意。

词从别去的一刻写起。“留人不住”的“人”,就是自己;挽留者则是作为情人的女子。为什么留不住呢?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他们本非合法夫妻,也不是离家出远门,只是彼此有缘,得一相会,缘分既尽,就非走不可了。临行,当然会有宴饮;自己便乘着几分醉意,斩断缠绵,匆匆解缆,登舟而去。接两句写景,叙轻舟碧浪一路水行的感受。“春”与“晓”的季节、时间,在造句中带出。柔情似“春水”,离恨听“莺啼”,景与情的关系只在若有若无之间。“过尽”二字,又暗示不知不觉间已与恋人相距十分遥远了。

下片转入抒情,仍从写景中引出。“渡头”为舟行所经。“杨柳青青”正是触动离愁别恨的传统意象。柳者,留也;千丝万缕,依依有情,故自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何况它还是大好青春时光的象征。所以借杨柳的“枝枝叶叶”点明“离情”。既已说出离情,如果接写锦书难托,后会无期,虽不免落套,总在情理之中,况且在诗词中也常能见到。但却为小晏所不取,他偏偏一反常情说:“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以后你信也不必写了,反正“事如春梦了无痕”,不过是过眼云烟,散了拉倒!他这是在怨恨谁呢?是恋人吗,还是自己,或者竟是命运?这倒真是“多情却似总无情”了。所以周济说:“结语殊怨,然不忍割。”(《宋四家词选》)这样写,反比一味说相思不尽要深刻、真实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