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52

第52章 蝶恋花

晏幾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②。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③。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释”

①春梦秋云:喻易散易消。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②聚散:偏义复词,偏在说“散”。③吴山:在杭州西湖旁,登山俯视,可见到钱塘江和西湖。

“语译”

醉后是怎样离开西楼的,我醒过来时已经记不得了,像春梦一样短暂,如秋云一去无踪,人们的相聚也真容易散啊!已经西斜的月亮,照着半扇窗户,人却难以入睡,室内的画屏静静地展现出吴山一片青翠。

衣上的酒渍,诗中的文字,一点点、一行行,无非都是凄凉的意味。连红蜡烛都在可怜自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会在深夜的寒冷中,徒劳地替我滴下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的哀歌。

它从别宴散时写起。在西楼与朋友喝酒是记得的,但离开那里的情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因为当时自己已经醉了。这样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聚散”,就更像一场“春梦”了。醒后人不见,又像“秋云”,难再相见,所谓风流云散。借白居易诗意,感叹相聚短暂、离散容易,自然真切。然后写相思不寐,“斜月半窗”,说长夜将尽,景色如见。秋光冷画屏,上有杭州景物;那该是往日与友人常常相会宴游之处了。正难成眠时,又见“吴山翠”图画,自然平添了念旧怀人的情思。

别来唯借酒浇愁,吟诗遣怀,然诗酒无伴,内心有恨,故不免狂放颓伤,留下来的酒痕墨迹,无非都是凄凉。明白简洁,叙事与抒情融合成一体。自己的心情,该说的话说了,或者已可以想见,结尾就避开正面述说,而改用烘染衬托,旁敲侧击,于是写红蜡泪,让无情之物染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说它也在为多情人着急,感到无可奈何,只是徒然地替人不断地流着蜡泪。杜牧《赠别》诗云:“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晏此词正用此意,借红烛来写自己内心的哭泣。